《陋室銘》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陋室銘》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陋室銘》教案1
《陋室銘》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教學重點:透過朗讀,引導學生完成當堂背誦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對文章精妙新穎構思的分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裡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銘文體的初步認識,作者介紹,找尋壓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教師範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
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分組譯文,最後一句教師承包)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師:陋室陋嗎?生:不陋。
5、師:那麼,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1)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馨
對偶擬人描環境——青
襯托對仗誇朋友——雅實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度——樂
(2)小結寫法:託物言志(板書:託物言志)投影:“託物言志”是指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3)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體背誦。學生互相背誦師生競賽學生齊背
六、總結(略)
七、贈言和練習
《陋室銘》教案2
【學習目標】
1、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託物言志”的寫法。
【學習過程】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1、情景匯入,明確目標。
同學們,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許多動植物會給我們帶來啟迪。筆直向上的白楊樹讓我們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勞作的小蜜蜂讓我們想到那些默默無聞、辛勤耕耘的人。如果你要藉助某件事物來抒發感情,可以用到“託物言志”這種方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兩篇短文《陋室銘》、《愛蓮說》就是託物言志的名文。
2、解釋加點的詞語。
有仙則名 ( ) 往來無白丁( ) 無案牘之勞形( ) 可愛者甚蕃( )
不蔓不枝( ) 花之君子者也( )陶後鮮有聞( ) 宜乎眾矣( )
3、“之”有時相當於“他 (她 它) ” “這 那”,有時相當於“的” 有時卻只有表示語氣的作用,沒有實際意義——這後一種用法往往憑語感就可以察覺到。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 ( ) (2)水陸草本之花,可愛者甚蕃 ( )
(3)無案牘之勞形 ( ) (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 )
(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 )
4、翻譯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予獨愛蓮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課堂研討展示
組內交流展示,相互檢查是否都會。
(1)“陋室”的主人是個粗俗低下的人嗎?
(2)從文中看,劉禹錫筆下的“陋室”究竟是不是陋室,為什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的?
(3)《愛蓮說》中,稱蓮是“花之君子”,試根據課文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當具有哪些品質。
全班展示,突破難點,老師點撥。
文章開頭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作用是什麼?
(2)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3)這兩篇短文都是託物言志的名文,文字優美,意境深遠,體會兩文各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當堂反饋】
(一)課內語段閱讀《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翻譯文言語句。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人?
3.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語句是,描寫蓮花正直的語句是:
②短文以蓮為寫作物件,寫菊、牡丹的目的是:
③從上下文連貫的角度看,第二段結尾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應放在“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將它放在結尾的目的是什麼?
4.短文讚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則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二)課內語段閱讀《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2、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是:
作者透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的願望和________的生活情趣。這兩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的寫法。
4、完成下面的對偶句創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銘》教案3
教學目的
1、知識: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
與時俱進。
教學重點:目標1
一、創設情景匯入 新課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發言)唐朝的劉禹錫他和部分同學一 樣喜歡簡陋的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陋室銘》劉禹錫)
二、簡介作者、解題(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1、陋室:簡陋的居室,是劉禹錫的室名。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介紹表現文體的字:表、說、記、序。/押韻--刨根問底: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3、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頗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讀課文,熟悉課文
1、學生自由讀(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停頓,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注意句讀)。
3、範讀(聽課文錄音)。
4、齊讀。
四、二讀課文,疏通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參照註釋,讀懂課文。(遇到疑難,同桌討論)
2、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鴻、白丁、馨等)
3、指名翻譯。
五、三讀課文,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從文中找出體現“陋”的語句)
討論並歸納:“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說明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極為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為作者這樣說對嗎?理由?
討論並歸納: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吳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3、作者寫陋室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討論並歸納:透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願追逐名利,不願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本文寫法:託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課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問題。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 小說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覺,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場。心裡雲:“混張文憑。”
思考:(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象而言的?
(2)那麼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2、之前已請同學設計過自己的家了,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為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1、稱頌:人品高尚。
2、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為國為名的奉獻精神。
八、小結:
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九、佈置作業
《陋室銘》教案4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規範翻譯。
2、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3、學習類比、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
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託物言志、類比的寫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由學生的誓詞:“學習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引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寫作背景、文體知識: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稱之為“詩豪”。有《劉夢得文集》傳世。著名的詩作有《竹枝詞》《秋詞》《浪淘沙》等。
劉禹錫因參加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官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縣令見劉禹錫是被貶下來的官員,就故意刁難。讓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怨言,便寫一幅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又把劉禹錫從城南門遷到城北門,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劉禹錫仍不計較,又在門上即興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劉禹錫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再次把他調到縣城中的一間房子中。劉禹錫又提筆寫了一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面對這位勢利的縣令,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
銘”的文體特點:
銘,本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陋室銘》是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銘文。語言的特色:押韻、簡約、開闊、優美。
三、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把不理解的字、詞、句標註出來。
學生自讀後螢幕出示朗讀節奏,齊讀。
四、課文字詞:
德馨( )苔痕( )鴻儒( )
案牘( )西蜀(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在於。名:著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則:就。靈:靈異,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這。是:判斷動詞。惟:只,只是。吾:陋室主人。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上:長到。入:映入。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正常語序應為:苔痕綠上階,草色青入簾。
談笑有鴻儒。鴻:大。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可以調素琴:彈奏。素:不加修飾的。
閱金經:這裡指佛經。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裡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卻因為居住的人有名而受到人們的敬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雲:說。之:賓語前置的標誌,無義。“何陋”是“有”的賓語,前置了。正常語序應為:有何陋?有什麼簡陋的呢?
五、翻譯課文。
六、質疑探究:
1.文中哪兩句話統領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寫陋室不陋的?都有哪些特點?(分別用四字概括)
居室環境:清幽雅緻
交往人物:博學高雅
日常生活:閒適恬靜
3、結尾“何陋之有”有什麼作用?
引用孔子的話,再一次證明“陋室”不陋,緊扣題目,以反問作結,鏗鏘有力,發人深省,突出了中心。
七、寫作手法:
1.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為什麼這樣寫?
用了類比的手法從山水寫起,以“山不高”、“水不深”類比為“陋室”,以“仙”“龍”類比為“吾”,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為主人的“德馨”而不陋,從而點明短文主旨。
2、《陋室銘》是運用什麼手法來表達作者的什麼樣的情趣?
用了類比的手法從山水寫起,以“山不高”、“水不深”類比為“陋室”,以“仙”“龍”類比為“吾”,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為主人的“德馨”而不陋,從而點明短文主旨。
八、仿寫:
多媒體出示《交友銘》和《教室銘》
學生仿寫小組推舉代表展示。
《陋室銘》教案5
陋室銘
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字方法:導讀法(透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教學鋪墊
匯入
①師生問好
②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一讀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①本文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本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為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②學生試讀課文
③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④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品析詩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明確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內外是什麼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
③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⑤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⑦“鴻儒”可否換成“群儒”?
不能。“群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三讀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①“往來無白丁”含什麼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侷限性所決定)
②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關係?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④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於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透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學小結(略)
四、全班競背(①學生自由背,②小組中相互背,③全班競背)
附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比興類比
愛蓮說
教學目標: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匯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整體感知課文
請大家看錄影,先欣賞一下這篇文章。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裡指什麼?(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說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螢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結合書下注釋,也可以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的音、形、義,並逐句翻譯。(前後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1、檢查自讀情況(看螢幕,提問)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頤()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陶後鮮有聞()
請同學們齊聲把這些詞句朗讀兩遍,注意朗讀的一般要求:抬頭挺胸,精神飽滿,聲音哄亮,吐字清晰。
2、問:文字上還有沒有不懂的?請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答)
3、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五、研讀課文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託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託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託之物是什麼?“蓮”
1、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完成螢幕上的表格。
3、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4、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為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為什麼?
因為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透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於記敘、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他也願意隱逸嗎?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後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再看錄影,品味欣賞,學生輕聲跟讀。
七、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
八、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為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九、佈置作業
熟練背誦並默寫課文。
十、板書設計
愛蓮說
陶淵明獨愛菊(正襯)隱逸者惋惜
世人甚愛牡丹(反襯)富貴者鄙視
予獨愛蓮君子者讚美
託物言志
《陋室銘》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
【過程與方法】朗讀,小組討論,教師啟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
透過朗讀,引導學生完成當堂背誦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對文章精妙新穎構思的分析
【課前準備】
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裡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
銘文體的初步認識,作者介紹,找尋壓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教師範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
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分組譯文,最後一句教師承包)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5、師:那麼,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2.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並說說為什麼喜歡?
四、板書: 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 比興引陋室 —馨
對偶 擬人描環境——青
襯托 對仗誇朋友——雅
實 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度——樂
五、小結寫法:託物言志(板書:託物言志)
投影: “託物言志”是指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六、集體背誦。
學生互相背誦 師生競賽 學生齊背
七、佈置作業 :
A(學優生):默寫
B:(中等生):朗讀並背誦
C:(後三分之一學生):朗讀並背誦
反思:
《陋室銘》教案7
教學目的:
1.加強朗讀訓練,在誦讀課文的過程中正音、釋詞,理解重點詞語,理解全文內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並默寫全文。
3.學習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透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學重點:
1.加強朗讀訓練,在誦讀課文的過程中正音、釋詞,理解重點詞語,理解全文內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誦讀的基礎上,背誦並默寫全文。
3.學習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透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借物喻理、託物抒情的寫法,理解文章如何透過描繪景物和陋室的生活來表現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字方法:導讀法(透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咱們學過《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人各有志,人各有愛,在世人都愛豪宅名車的今天,如果誰告訴你他愛陋室的話,你準定認為他有病。而古人中有人甚至為他的陋室寫了一篇文章來讚美,他就是劉禹錫。今天咱們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散文《陋室銘》。請大家開啟書。
二.解題。
請一個同學讀書下注釋,瞭解作者和“銘”的特點。
1.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宮接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2.關於“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就是透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三.學習課文
(一讀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學生試讀課文
1.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著名。
有龍則靈:靈異。
斯是陋室: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
草色入簾青:映人。
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策管等樂器,這裡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麼簡陋的呢?
(附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楊子云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裡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3.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品析詩句)
1.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2.提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深刻含義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陋室”二字扣題。"德馨"二字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於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採。
3.陋室內外是什麼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
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4.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鴻儒"可否換成"群儒"?
不能。"群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5.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6.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三讀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1.1.首尾句有何關係?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2.2.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3.3.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於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透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4.4.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5.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教學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透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全班競背(學生自由背,小組中相互背,全班競背)
五、作業
(一)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
A斯是陋室(這)B.惟吾德馨(高尚)
C.談笑有鴻儒(大)D.可以調素琴(素樸)
(二)指出下列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比喻、對偶)
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互文)
3.孔子云:何陋之有?(反問)
(三)把下列文言句子譯成現代文。
l.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教案8
教學目標:
1、文言詞語的積累。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體會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重點:
1、 積累文言詞語。
2、 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
1、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2、 託物言志的運用。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經常與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沒出生於一個富有的家庭。老師認為:衣不在好,整潔就成;家不在富,溫馨就行。虛榮心是要不得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瞭解一下作者透過對陋室的描寫所表現出的情趣,我們從中或許能領悟出一些道理。
二、 展示預習成果:題解,作者。(關於課文題目,誰來展示一下你的預習成果?誰來簡介作者呢?)
三、 朗讀:自由讀---點名讀-----範讀----齊讀(點名讀可以簡單點評,大家來聽一下名家的朗讀,注意節奏和銘文的韻味)
四、 交流翻譯。(結合課文註釋自己譯或者與同桌交流,翻譯出來後簡單評論)
五、 疑難詞句。(那麼大家還有沒有哪些不會的詞句呢,出示課件)
六、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同學們已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我們請男同學來朗讀一遍課文。字面上意思理解了並不等於理解了課文,俗話說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現在根據老師的問題同學們來思考一下,或者四人小組討論一下。進一步探討課文。)
1、本文統領全文表達文章主旨的的名子是哪一句?
(從此句話來看,陋室陋嗎?)
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不陋的?各有什麼特點?
(1)自然環境--------優雅
(2)交往人物---------儒雅
(3)日常生活---------高雅
(各從課文中找出這些句子)
“苔……青”:對偶,擬人,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樣的環境的話用一個什麼詞? “談……丁”:與劉禹錫交往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鴻儒,與韓愈,柳宗元,白居易之間的性情互賞,切蹉詩文,詩酒唱和,不只給後代留下了豐富的詩歌遺產,而且傳遞著不熄的精神薪火。這些人也是雅,是一種儒雅。 “可……形”:作者追求的不是庸俗物質上的享受而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這種生活?與庸俗相反的詞,什麼雅?
那麼詳細地描寫陋室單純是為了給陋室作銘嗎?不是,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的品德,作者很含蓄地將自己的志向情操表達在具體事物上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這裡作者託的物是什麼,表達的是什麼志?(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懷)
3、課文名為《陋室銘》,為何結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這是否矛盾?
明確:不矛盾。題目中的“陋”是書房的形陋,而結尾處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簡陋,緊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這雖是陋室,但作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4、文章起筆寫山水似乎與陋室不相干,為什麼要這樣寫?
明確:古代傳說中,山中有神仙,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龍,這水就是靈水。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就不在於它是否豪華寶貴,而在於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用山水來引出陋室,用的是類比的手法。類比是將性質,特點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以突出事物的相似之處。
我們第一課不是用的類比手法,託的物是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不甘沉默積極進取的精神。
你還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出此類“類比”嗎?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和子云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會讓陋室生輝,我也會像諸葛子云那樣受到後人的景仰。
七、小結課文。(課文透過山水用類比來引出陋室,點明陋室不陋是因為作者德馨,再透過具體描寫陋室的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來突出作者美德,再自比為諸葛亮、揚子云,表明他的志向與抱負)
八、質疑問難。
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或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討論。
十、當堂背誦。
十一、課堂小結。從這篇課文你學到了什麼?
十二、仿照作者的寫法,給自己熟悉的物品寫一篇銘,比如桌子銘,鉛筆銘,電腦銘。
《陋室銘》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A層:藉助註解瞭解課文大意
B層: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C層:理解課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2、誦讀要求
A層: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
B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C層:背誦課文
二教學設想:
1、學習文質兼美的古文,不宜瑣碎地串講字詞,以破壞其美感。可透過聽說讀等多種方式,利用實物投影錄音機電腦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及深入學習。
2、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註解讀通課文內容,並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畫一幅畫。
3、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我國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歡借物來抒情言志,例如,他們借梅花來表現自己純潔堅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來寫出自己堅守節操,借蓮來表現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們將共同學習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樣運用了託物言志的寫法。請大家翻開書P176頁。
(二)初步感知課文
1、問題設計:⑴、從課題可看出作者寫的物件是什麼?(陋室。)
⑵、“銘”是什麼?(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通常都是用韻的。)
2、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讓我們齊聲朗讀,共同感受。
3、全班朗讀課文。
教師點評並過渡:若要讀出其中的情味,還要靠我們深入學習,請大家看我們的學習任務。
4、[電腦螢幕:教學目標]
(三)整體把握課文,檢查A層目標的達成情況
1、問題設計:⑴、在這篇文章裡作者主要寫的是什麼?(陋室。)
⑵、什麼是陋室呢?(室名,簡陋的房子。)
⑶、是誰給它起的名字?(劉禹錫。)
⑷、他是何許人也?(唐朝的詩人哲學家。)
⑸、古代文人總喜歡給自己的房子起一些優雅的名字,如“瀟湘館”“含芳閣”等,那作者為什麼要給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難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簡陋嗎?請大家閱讀課文,將與陋室有關的內容用括號括起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如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讓學生朗讀描寫陋室的'句子。
3、過渡語:剛才我們朗讀了劉禹錫先生描寫他的陋室的語句,我想,每個同學的頭腦裡都會浮現出了不同的畫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給大家描繪一下你想象的陋室呢?描繪時可用上這樣的句式
4、[板書:陋室的很,你看。]
5、過渡語:陋室是什麼樣的呢?我想經過這些同學的一番描繪,大家頭腦裡的畫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覺得介紹陋室單靠嘴巴來說不夠形象也不夠生動,要是能看到陋室那該多好啊。幸好我們的同學已經在課前根據自己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把陋室畫下來了,讓我們來欣賞欣賞。
(四)深入品味課文,達到B層目標
1、[投影:五幅學生的繪畫作品]
2、分層要求:A層:觀察並指出畫面上的內容
B層:描繪畫面內容並指出其繪畫所依據的課文上的語句。
C層:指出畫面中較有創意的地方,點評繪畫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針對每一幅畫,教師可提供思考的問題:
⑴、請仔細觀察,畫面上的東西哪些是課文裡提到的,哪些是透過想象加上去的?
⑵、畫中桌上放的是什麼?架上擺的是什麼?是公府文案嗎?
⑶、這幅畫的主色調是什麼?它給人一種什麼感覺?作者為什麼不把陋室畫在繁華的街上而是放在竹林裡?
⑷、這畫比較有創意的地方在哪裡?畫上的人是劉禹錫本人還是他的農民朋友?
⑸、畫裡的人都挺高興的,他們的身份是什麼?在幹什麼?
4、小結並過渡:透過作者的描繪和大家的圖畫,我們可清晰地看到這麼一幅畫面:青苔使陋室的臺階生綠,碧綠的草由於光的映照透過陋室的簾籠使屋內呈現青色,這真使人悅目;室主人或邀客談笑,或窗下撫琴,或展卷讀經,可以樂而忘憂,舒胸吐臆,尋求那超凡脫世的真諦,這使他爽心。陋室有如此悅目的美景,又有許多可以暢懷的知音與爽心的雅事,這真讓人喜愛呀。
如果你是劉禹錫先生,你將以怎樣的口吻來向別人介紹你的陋室呢?(懷得意喜愛之情)請大家聽錄音感受文章的感情。
5、[放錄音:陋室銘]
6、讓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總結提高,達到C層目標
1、問題設計:⑴、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陋室?(環境人物室中事)
⑵、從作者的描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他的房子是“陋”還是“不陋”?(不陋。)
⑶、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請用原文來回答。(惟吾德馨)
⑷、像這樣的房子在達官貴人的眼裡是“陋”還是“不陋”?(當然“陋”。)
⑸、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充滿感情地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高潔傲岸安貧樂道之人。)
⑹、課文開頭的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用有仙之山和有龍之水與陋室類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是什麼意思?它們與陋室有什麼關係?作者這麼寫有什麼作用?(用諸葛廬和子云亭與陋室類比,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陋室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說明陋室不陋。)
2、總結:作者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透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透過對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繪,形容其特徵,表達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六)回顧所學,背誦課文
1、[電腦螢幕:課文板書]
2、讓各層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學習要點。
3、指導學生依照板書的提示背誦課文。
4、先齊背,後抽背。
(七)佈置作業
《陋室銘》教案10
陋室銘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一篇語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間住的簡易的房子,作者為它作銘,託物言志,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志向和情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翻譯全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理解“銘”這種文體,學習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生學習,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
1、 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實詞。
2、 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 問題匯入法
2、 誦讀教學法
3、 合作討論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在上課之前,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A、假設有一棟富麗堂皇的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說一輩子違背良心話,做盡傷天害理的事;B、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那裡風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選擇哪個呢?(學生回答:選擇B,因為??)
很好,你的選擇與一位詩人一樣,他是唐代劉禹錫。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很出名。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的《陋室銘》吧!(板書題目)
適時解題目: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那麼“銘”怎樣理解?請一個同學讀書下注釋,瞭解“銘”的特點: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作者在什麼樣情況寫下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1、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劉夢得文集》。
2、背景
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當時他熱心幫助一個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對宦官勢力。失敗後,他被貶到安徽和州縣做了一名小官。按規定,他應得到三間三廂的房子。 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故意刁難。於是把他安排在面對大江居的三間毛屋。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非常快樂,於是就寫下了《陋室銘》表達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負。
三、誦讀課文並翻譯
讀一讀:
1、學生自讀,標出難讀的字詞。
2、教師範讀,學生注意字音和節奏。
3、學生齊讀,讀出感情。
翻譯全文:
1、 學生合作翻譯。
2、 教師點撥重點字詞:
名:動詞,出名
靈:靈驗,神奇。
斯:指示代詞,此:這。惟:只。
馨:這裡指品德高尚。 上:長到,蔓到。
鴻儒:知識淵博的大學者。鴻:通“洪”,大。
白丁:平民,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用泥金書寫的佛經。
絲竹:這裡指奏樂的聲音。
案牘:官府的公文。
勞: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四、分析課文、品析語句
1、 提問:同學們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作者怎樣來描寫陋室?
(1)陋室的環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在我們的眼中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很久沒有人住過,補修過,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簡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寫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擬人。
教師講解:“上、入”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這樣,我們就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一種生機盎然、春意正濃的幽雅的環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陋室的環境――清幽(板書)
(3)過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麼人交往呢?
回答:“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這個陋室裡.常與學識淵博、才華出眾,
高談闊論的人交往。
適時提問:為什麼要寫這些人?
教師講解:因為透過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麼人。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於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學(板書)
(4)過渡:當他朋友走了之後,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裡,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閒適、安貧樂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貧樂道(板書)
(5)作者明明在讚頌自己的陋室不陋,為什麼又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麼?
教師講解:諸葛廬、子云亭都是最簡陋的屋子。諸葛亮是政治家、揚雄是西漢的文學家。雖然他們居住的房屋很簡陋,但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房屋聞名天下。作者用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說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證明我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從政治上,文學上幹一番事業被後人所敬仰。已隱含著自己遠大的志向。
人生抱負、志向遠大( 板書)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 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安貧樂道。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強調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簡陋。
總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寫的是陋室,為什麼開頭卻先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對陋室的吟詠。
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的方法叫“起興”。
課堂小結:作者先運用起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並論,陋室才見其不陋。
這種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的這種寫法叫什麼?(託物言志)
五、作業佈置
1、背誦並默寫課文。
《陋室銘》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以聲入情,因聲求義,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內容和韻味情調
2、注意語言的音律節奏,反覆朗讀,直至能夠背誦,努力做到傳情達意
3、瞭解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品質
二、教學重點
透過品味富有韻律的語言瞭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設計
(一)匯入:有句俗話叫做“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儘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詩人劉禹錫也自稱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們今天就來參觀一下——
(二)師範讀課文,並提醒學生注意讀音和停頓
(三)生朗讀課文
(四)介紹作者及銘(見課文)
(五)同桌間藉助工具書以及課後註釋翻譯課文,請同學說說課文意思,老師應進行必要的指導
在(在乎) 名(著名) 靈(靈氣,神氣)
斯(這) 惟(只) 德(品德)
馨(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 鴻(大) 儒(有學問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這裡指沒有學問的人) 調(調弄)
之(取消句子獨立性,無意義) 勞(使。。。。。。勞累)
行(形體,身體) 雲(說) 何(什麼)
倒裝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綠上階,草色青入簾
何陋之有——有何陋
(六)再次朗讀課文,並注意停頓
(七)背誦課文(可以以遊戲接龍的方式進行)
(八)作者開頭說自己的屋子是陋室,為什麼到最後又說何陋之有呢?這不是矛盾的嗎?請大家一起來討論,到底是否矛盾?
(陋是針對房子本身的簡陋講的,而不陋是說主人的精神品質高尚的話就不覺得陋了。陋是指物質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正如文章開頭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後面的文章都是圍繞這一句話展開的。)
1、請找出表現不陋的語句
(談笑有鴻儒,往來不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作者從交往,愉悅,學習幾方面描寫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鴻,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內涵豐富,與陋無緣)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行。突出作者不被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所累,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見他的志趣高雅)
2、除了這些語句表現了陋室的不陋,其他語句呢?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周圍景色雖然不是很美麗,但可見作者安貧樂道,恬然自適的生活情趣)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作諸葛廬,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們那樣雖然居住的屋子簡陋,但品德受人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話作結,再次表明自己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品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為全文奠定不陋基調。仙,龍是為山,水增色,他們才是最重要的,這裡暗指居室的主人。)
3、身居陋室,卻不以為陋是因為室主人有著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達他的什麼願望呢?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板書:安貧樂道)
4、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來的“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在當時是值得稱道的,在當今有什麼意義嗎?
(學生討論,各抒已見,教師作正確引導)
(九)歸納藝術手法,課內外相結合
文章一開頭以山、水類比,引出陋室,接著描寫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點,最後引用孔子的話,畫龍點睛,總結全文,作者借寫陋室表達了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寫法叫什麼?(託物言志)
《陋室銘》教案12
一、 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陋室銘》是編排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短文兩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愛蓮說》。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佈在各單元中的),這個單元課文還有借虛構的故事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的《桃花源記》,有介紹表現古人高超技藝的《核舟記》,有描述理想社會,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時期創作的三首詩《望嶽》、《春望》和《石壕吏》。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裡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透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後能基本瞭解課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短文使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初二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難點。
二、教學物件分析
(一)學情分析:我班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於本單元文言文首次採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二)相應對策:教師示範背誦,形成師生競賽;透過互動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誦讀文言文的習慣;用遊戲法來進行背誦競賽。
(三)學法指導:透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設計板書表現課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教學方法的採用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提問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遊戲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範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美語言和意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提問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反覆朗讀中適時丟擲,有利於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後又透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出來。
練習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及遊戲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設計
一、 匯入
1、 教師吟詩《竹枝詞》讓學生猜猜它的作者: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頭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首詩大家熟悉嗎?它的作者是誰呢?(劉禹錫)關於他的詩我們還學過哪些?(《秋詞》)那麼大家一起試背這首詩。
劉禹錫他不僅詩寫得好,而且文寫得也不賴,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流傳千古的名篇,它就是《陋室銘》。(板課題)
2、題解
“陋室”好理解吧?那麼誰來告訴我什麼是“銘”?
(看課文註解)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為了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二、 作者簡介
1、 對於劉禹錫,同學們除了以上的瞭解以外,還了解他什麼呢?
2、 學生介紹。
3、 師點撥重點文學常識。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為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後人。唐朝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永貞元年,與柳宗元等參加王叔文集團的革新運動,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劉禹錫不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學思想家,也是一位有著獨特成就的出色詩人。他的詩與白居易齊名,時稱“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
三、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個別朗讀—學生評讀(重在讀準)
2、 我們在讀古文時,不僅要把它讀準來,而且更重要的要將它的節奏讀出來。師展示範讀錄音,並請學生把課文朗讀的節奏標註出來。
3、 集體朗讀,讀出節奏。
四、 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拿出參考書、工具書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讀課文併合作理清每個字詞句的意思,整體理解課文。如果疑難之處小組無法解決,就請大家作好記號待我們一起解決。(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師引導學生解決。
名:著名、聞名天下 靈:靈性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鴻儒:知識淵博的人。 白丁:平民,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素琴:沒有經過任何修飾的琴,指那種自娛自樂的彈琴。 絲竹:指宮廷中那種音樂,是歌舞生平的靡靡之音。何陋之有:有何之陋指沒有什麼簡陋的。(這些作好準備)
3、讓一名學生翻譯課文。
五、理解分析
1、 對課文內容,我們已大致有了瞭解,現在我們一起看看,課文中的“陋室”真的“陋”嗎?從課文哪句可以看出來?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 (如何理解這句話?)在這句話中“陋室不陋”關鍵的理由是什麼?
(這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只是因為我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就不顯得簡陋了。)
(德馨,就是品德高尚,那有怎樣的高尚品質呢?下面若學生以歸納出了就順水推舟說:有這樣的高尚品質陋室就不陋了,但接下面3;若學生未說出來,可以說:雖然我們一下子沒有歸納出來,沒事,課文中應該有我們可以找答案的地方吧?在哪裡?(後幾句)那留著我們待會再歸納,現在先來看看,接下面)——(板書)
3、 課文一開始就沒寫“德馨”而是寫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寫這些有什麼作用?
(以山和水做比興引出了德馨,如果把山和水看成是陋室的話,那麼仙和龍就是德馨了)——板書(山(仙)水(龍)——比興)
4、齊讀這兩句,試背這兩句
5、既然陋室不陋是因為德馨,那麼課文哪些句子具體描述了“德馨”呢?它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呢?試分析一下(板:具體描述)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從青的角度寫,寫出了環境之雅。這裡這種相接的句子,字數相同,意思相對,這種句式稱為駢句,修辭上又稱為對偶句。(板書:環境優雅)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從交友的角度寫,他交的朋友多不多?(不多)從哪裡看出來?(上句)交哪些朋友?只限於學識淵博之士。這裡寫出了交往文雅(板書“交往之雅”)
師補充:在劉禹錫寫此文時,唐朝正一天天衰弱下去,
C、“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情趣角度寫,寫出了情趣之雅(板書:情趣高雅)
“我”的品德高尚,劉禹錫從環境、交往、情趣三個方面具體進行了描述。其實這篇文章在寫作時有他的寫作背景的據說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刺史。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於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而劉禹錫寫此文時,唐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當時朝廷宦官當道,其中牛、李兩黨互相傾軋不已,妒賢害能,任人唯親。象劉禹錫的被扁就是深受其害(展示被貶時做的詩)在這種情況下,官僚士大夫階層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憂慮不已,但卻回天乏術,只得採取消極的辦法獨善其身,避而不與那些庸俗的官僚來往。“無絲竹之亂耳”寫出了他對於這些庸俗的官僚燈紅酒綠的生活的鄙視,而“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把自己的“陋室”寫得跟與世隔絕一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交友的限制更加深了那一點味道,而“無案牘之勞形”則明顯的表現了與唐朝士大夫中入世的思想相背的出世的消極情緒。
好,講了這麼多,下面我們讀這幾句,再看板書的關鍵詞試背這幾句吧。
6、 後幾句“南陽——何陋之有?”是不是具體寫陋室的?那有什麼用呢?它是不是畫蛇添足之筆呢?
(不是,它以古代聖賢例子類比自己,表現了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最後,又引用孔子的一個典故,這裡的“何陋之有”語言發生了倒裝應該是“有何之陋”,實際上這句話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居住在裡面,房子有什麼簡陋呢?作者這裡就將君子類比自己了,那種高潔傲岸的情操朝露無疑。君子甘願住在這個簡陋的房間中且不感覺簡陋,可看出他有什麼樣的高尚品質呢?(安貧樂道)這麼說來,它不是畫蛇添足反而還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呢!)(板書:諸葛廬、子云亭、孔子何陋之有、自比言志)
試背這兩句
小結:課文中作者以正面描述和側面反正“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觀點,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五、 評價
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情操和情趣的?談談你的看法。
六、 總結
本文作者藉助陋室為文,寄託了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藉助一事物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寫法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在課文中作者的思想在現代社會既有它積極的地方也有消極之處,希望我們能一分為二的看待這個問題,讓精華為我所用。下面請再讓我們好好的讀讀課文吧。
七、 齊讀課文,試背課文。
八、 板書
陋室銘
引出主題 山(仙)、水(龍) 比興 德 馨
具體描述 環境優雅 託
交往文雅 陋室不陋 物
情趣高雅 言
總結全文 諸葛廬 類比 君子居之 志
子云亭 何陋之有
《陋室銘》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繼續掌握文言詞彙,瞭解“銘”的特點。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與時俱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裡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生:我選擇後者,因為……
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被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介紹:表現文體的字有說、記、序、銘……。
押韻──追問: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聲朗讀。請同學自由朗讀本文,注意──大聲朗讀。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錄音範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告訴學生:中國語言具有含蓄美,許多意思和意境都是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大家在翻譯時,不求十分精確,只求大致理解。)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思考題,理解中心、寫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看圖畫、看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詞──咬文嚼字)
(空間小、景緻少、人來少、擺設少:從圖畫上看,房子確實很小,一個人坐著彈琴,室內就覺得擁擠,可見其小;文章內所提到的景緻,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為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陳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瞭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換角度想:同樣一篇文章,剛才讀,讀出陋室簡陋,現在卻要讀出不簡陋。這不是自相矛盾,這需要換角度想。思維角度:主人、環境、客人、生活。)
(討論板書: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來人不俗、生活高雅)
《陋室銘》教案14
一、字句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關鍵字:名:有名,著名。靈:有靈氣(顯得靈異)
句譯:山不在於有多高,有了神仙就有名了。水不在於有多深,有了蛟龍就有了靈氣。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關鍵字:斯:這。惟:只。馨:原指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
句譯:這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關鍵字:入:可譯為“映入”。
句譯:綠色苔痕爬上臺階,青青草色映入門簾。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關鍵字:鴻儒:大儒。鴻:大。儒:讀書人。“鴻儒”此指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白丁:原指平民百姓,此指沒有學問的人。
句譯:在這裡談笑的都是博學而品德高尚的人,與我往來的沒有沒有學問的人。
5.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關鍵字:調:彈奏。素:樸素的,不加裝飾的。金經:泛指佛經。
句譯:在這裡我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關鍵字:絲竹:泛指音樂。亂:使……亂,擾亂。案牘:官府的公文。勞:使……勞累。形:身體。
句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
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關鍵字:雲:說。
句譯:(我的陋室)就像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君子住在裡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二、內容理解
1.作者是唐朝的劉禹錫。銘,古代的一種文體。
2.全文以“惟吾德馨”統領,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作類比,點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第二部分(“苔痕……勞形”)從居室環境、來往客人和日常生活三方面來寫陋室及陋室生活,具體表現主人的“德馨”,揭示“德馨”的內涵:——環境清幽自然,反映主人寧靜淡泊的心境;交往之客博學而德高,反映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日常生活悠然閒適,充分反映了陋室主人安貧樂道的思想和不與權貴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
第三部分(“南陽……何陋之有”):以古賢人的舊居作類比,引用孔子語,點明“陋室不陋”,表明自己“君子”之志。首尾呼應
3.中心歸納:透過對陋室的描寫和讚美,抒發自己安貧樂道,不與權貴世俗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
《陋室銘》教案15
複習目的
l、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體會作者借陋室抒發的感情,學習古人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節操
複習重點:
l、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體會作者借陋室抒發的感情,學習古人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節操
複習過程:
一、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整體回顧。
1、本文主旨句: 全文點睛句:
2、描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
3、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
5、《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
7、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透過對居室情景描繪,極力形容陋室 ,表達了作者的願望和____的情趣。
三、課堂練習。
1、文章的作者是___朝詩人_____ ,____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__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2、解釋加橫線的字。
鴻儒( )無案牘這勞形( )( )( )惟吾德馨( ) 調素琴( ) 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 )白丁( )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