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柳宗元>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1]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紀實文學)

  引 言

  柳宗元,字於厚。公元793年,他考中進士,過五年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分派做集賢殿正字,職務是替王朝編篡校訂圖書。後來調任監田縣尉,不久又調回朝廷任監察御史裡行(見習御史),做監督和考察官吏的工作。公元805年正月,李誦當皇帝,主張革新政治的王叔文等人執政,積極推行改革。柳宗元參加王叔文集團併成為主要成員,擔任禮部員外郎。革新行為觸動了貴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們勾結起來逼身患重病的皇帝傳位給太子。這年8月,李純當皇帝,對王叔文集團進行殘酷迫害。9月,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

  1. 赴任柳州

  公元805年,舊官僚和宦官恨透了李誦皇帝,他們聯合起來逼他退位,讓太子李純當上了皇帝。李純皇帝很感激和信任他們,下詔令廢除改革,對王叔文集團進行打擊和迫害,禮部員外郎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任司馬官。

  水州是一個荒僻的地方。柳宗元任司馬官的職務,名義上是小官,其實是個沒有實際工作的罪犯。這一年的冬天,他攜帶六十七歲的老母親爬山涉水來到永安州城。

  柳宗元在這裡熬過了十個春秋。正月的一天,他在府內協助處理政務,忽然差役來報說:聖旨到!柳宗元楞了一下,慌忙整理衣冠快步來到大堂前跪下接旨。吏部官員手捧聖旨高聲宣讀:皇帝詔曰,柳宗元立即回京,欽此。

  當天晚上,柳宗元徹夜難眠,百感交集。他覺得能重回朝廷再展鴻圖,為國家多做點工作了,心情非常高興,吩咐家人收拾行裝,儘快啟程。

  柳宗元雖然任司馬,還是盡力為百姓辦事,關心百姓疾苦。永州荒野有一種奇異的毒蛇,它的毒液碰著草木都會枯死,咬人很難醫治。這種蛇烘乾做成藥餌可治癒百病。朝廷詔令捕捉這種蛇,每年進貢兩次的人家,可以抵交全年的賦稅。

  有一天,柳宗元來到一個小山村,夜宿在一戶姓蔣的人家裡。吃過晚飯閒聊,主人面帶愁容地說: “我一家三代人捕蛇,我的祖父被蛇咬死,我的父親也被蛇咬死了。我幹這行有十二年了,有幾次被蛇咬也差點送了命。”說完長嘆一聲。

  柳宗元滿腔情願地說:“你怨根這個行業,若不願幹,我可以替你去請求官員,更換勞役,恢復你的賦稅。”

  主人更加悲傷地說:“與我祖父同住在一起的,十戶剩不到一戶了;與我父親同住在一起的,十戶只剩下二三戶了;與我同住在一起的,十戶也只剩下四五戶了。那些人不是餓死,就是逃荒去了。我是靠捕蛇才得以生存下來的。”

  柳宗元傷心憤怒地道:“我過去看到古書上說,‘苛政猛如虎’還半信半疑。今天聽了你的話,才知道這是真的。賦稅比毒蛇還歷害呢!”說到這裡大家都不願再談這個話題,坐了一會便各自歇息了。

  柳宗元關心百姓,百姓也都尊敬他。他奉旨回京的訊息一傳開,大家都來看望他,依依惜別。

  柳宗元離開永州城,乘船經過淚羅江。他眼前是連綿的山峰,浩緲的洞庭湖,奔流的湘江水,這一切正是屈原詩歌中描繪的景色。他見景生倩,想起屈原遭到陷害,報國無門自沉江的慘景,慶幸自己能重回京城,興奮地揮筆寫下《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云: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裡外北歸人。

  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柳宗元回到京城,與他一道奉詔回來的還有劉禹錫等人。這是當朝執政的一些大臣憐惜他們的才能,奏請召回推備重用的。但是李純皇帝聽信饞言又改變主意,下詔書派遣柳宗元去任柳州刺史,劉禹錫任連州刺史。

  柳宗元與劉禹錫同年中進士,一同參加政治革新,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接旨後商定同行赴任。

  五月中旬,春風送暖,萬物揚眉吐氣,到處佈滿生機。柳宗元懷著悽慘的心情,帶著無限的惆帳與劉禺錫等人離開京城,一路風塵來到衡陽。明天就要分路了,柳宗元從此與老朋友分別,更加憂愁悲涼,心想要是得到皇帝的恩准,能歸田遁世就好了,情不自禁地輕聲吟道: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東西。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清晨,劉禹錫來與柳宗元告別。他看到柳兄瘦削虛弱的身體,彷彿覺得此別難以相逢,眼裡含著淚水動情地說;“你要多多保重,常來書信!”柳宗元愁腸寸斷,強忍住淚水送他出店門,拱手話別。

  柳宗元坐馬車到桂林,然後乘船沿著白石河南下。六月初,他來到柳州,地方官員和鄉紳在碼頭恭候迎接,一直送他到州府衙門。

  2. 祭天祈雨

  柳州是一個邊遠荒涼的地方,又常鬧水旱災害,人民的生活貧窮困苦。柳宗元覺得在柳州當刺史與在永州做司馬顯然不同了。現在自己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應該大力發展生產,為人民排憂解難。

  這一年的夏天,一個多月滴雨未下。烈日烘烤得樹葉打卷,田地龜裂,禾苗乾枯。若天不再下雨,田地裡的莊稼就顆粒無收了。

  王法中有明文規定,遇到乾旱的時候,地方官員一定要“祈雨並行五事。”

  這是說官員要帶領人民祭天求雨保護莊稼。同時辦理好冤獄;救濟孤寡;省勞役賦稅;查辦利用職權非法取得錢財和納賄違法官吏;推薦人才這五件大事,以感動天神降雨。違者重的要罷官免職,輕的也要打板子。

  柳宗元認為天地間“元氣”是真實存在的。山川的崩塌與阻滯,陰陽二氣的變化都是有秩序的。動物和植物,災荒和豐收是自然現象;法制和動亂則是社會現象,各依據自身的規律變化和發展,不是上帝主宰的。戰勝自然災害取決於人,不是取乎於神。古人迷信天神是愚蠢的。但是在嚴酷的法律面前,他也只好違心地祈天求雨了。

  柳宗元詢問掌管祭祀的司功參軍說:“現在天早缺水,你認為到什麼地方祭天降雨最合適呢?”

  司功參軍道:“城西面的群山中有一個方圓半里的'大水潭,泉水噴湧,深不可測。四周林木蒼翠,風景幽美。傳說這裡有蛟龍出沒,當地人叫它龍潭。這裡最適合。”

  柳宗元吩咐道:“你馬上釋出告示,文武官員和民眾到龍潭祭天求雨。你去籌備供品。”

  第三天中午的時候,柳宗元帶領地方官員及數百群眾來到龍潭。司功參軍指揮傭人擺上豬牛羊三牲供品,點上紅燭香紙。儀式開始,大家都跪在地上,雙手合攏低頭閉眼,虔誠的許願祈禱。

  柳宗元站在一塊高大的岩石上,高聲宣讀親筆寫作的《祭雨文》說:“萬物生長,望天護養,莫使糧食,毀於草莽。湧動潭波,雲起雷響。下雨成功,惟神是獎……。”緊接著奏盛樂,鼓、琴、簫、鍾等八種樂器齊鳴,聲音震天動地。巫師跳起求神的舞蹈。舞動的四條黃色蒼龍在鼓樂聲中上下翻滾,左右搖擺,好象在籲風喚雨。

  回來的第二天,柳宗元的堂弟柳宗直病倒了,發高燒臥床不起。

  柳宗直曾考中進士,因為柳宗元參加政治革新,受牽連未能做官閒居在家。柳宗元調往柳州。他看到堂哥身體虛弱,身邊又天親人,為了協助和照顧他就跟來了。

  柳宗直服藥不見好轉,昏昏沉沉地不吃也不喝。第五天的下午,他睜開眼睛,嘴輕輕地動了幾下,不知道說什麼,然後慢慢地停止了呼吸。

  柳宗元眼巴巴地看著堂弟死去,他悲痛欲絕淚流滿面,走出去憤怒的望著天空大聲喊道:“老天呀老天,仁義正真你競不知呀!”說完昏倒在地上。眾人慌忙跑過來扶他回臥室,經過十多天的精心照料和耐心勸慰,能下床走動了。他頭髮斑白,瘦削臘黃的臉,眼角佈滿了零亂的皺紋,雙眼失去往日的神彩,身體更衰弱了。

  釋放奴婢

  柳宗元來到柳州府,第二天就與文武官員長談,細心地瞭解生產發展、人民生活、風土人情的情況。

  柳州刺史的職位空缺已經半年了,有許多公務等待處理。柳宗元起早貪黑的批閱文書,忙了一個多月才將堆集下來的事務辦理完畢。

  八月初,柳宗元帶著李司馬和兩位差人去下屬的象縣(今鹿寨縣)巡視,體察民情,訪貧問苦。

  中午的太陽高掛在天空,強烈的陽光照得大地冒白煙。一絲風也沒有,空氣又悶又熱。在一片成熟的稻田裡,有的水田只長著高高的稗草。大家走得又餓又累,來到一個村莊。李司馬請柳宗元到村裡歇腳,順便找些東西填飽肚子。村子旁邊有棵古榕樹,濃蔭華蓋,幾位老人和小孩在樹下乘涼。柳宗元走到樹萌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便與老人們聊起來。他問:“為何有的水田無人耕種呢?”

  老人們打量了他一會兒,知道是一個官員,心中由然而生一股怨氣,憤憤不平地說:“前兒年天旱種田的人家交不起租谷,以身抵債去了。有的則棄田去外地謀生了。”

  趁著柳宗元與老人們閒談,李司馬到村裡一個財主家通報說:“柳刺史要在這裡用飯。”財主聽說是州官大人光臨滿臉喜色,立刻吩咐家人準備飯菜,自己親自去迎接客人。

  柳宗元隨主人來到家裡。主人斟茶雙手捧上,他一邊飲茶,一邊仔細觀察。這家財主有五間高大的磚瓦房,還有八間工房,家中數十位青壯年傭人忙著幹自己的活。

  飯菜做好了,主人請柳宗元等人入席。主人頻頻舉杯勸酒,柳宗元也不客氣,開杯暢飲一直喝到微有醉意。

  主人請柳宗元到客廳喝茶。柳宗元問:“你家有多少傭人?。”

  主人回答:“有六十多人。他們都是交不起租谷來幫做工的,有的已經來幾年了。”

  柳宗元驚奇地說:“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憲宗皇帝頒佈《右準律》規定,不許典貼良人男女作奴婢驅使,違者執而誅之。難道你不知道麼”?

  主人苦著臉說:“他們欠我的債無力償還,來幫工又給飯吃,難道還不好嗎”?

  柳宗元沉思了一會兒,看著主人理直氣壯溫和地說:“他們欠債應該償還。他們做工也應該折算工錢,這才是合情合理的”。主人無話可說,轉移話題談論風俗習慣了。

  太陽偏西,天氣涼爽些了。柳宗元等人告辭上路,主人一直送到村前的小路上。

  李縣令敬仰柳宗元的才學和品德,很早等侯在路口迎接他到縣衙門。剛坐下來,柳宗元問:“為什麼有的財主人家有那麼多的傭人呢?”

  李縣令實情告訴他說:“貧苦的人家因天災人禍,交不起粗谷或者還不起債務的,就把自己的子女抵押給債主,到期沒有錢去贖身的就淪為奴婢了。”

  柳宗元意味深長地說:“舊朝代官吏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把壓迫和奴役看作天經地義的事。有個別對人民態度好的官,人民就稱他為‘青天大老爺’。其實官吏是人民的僕役,而人民才是官吏的主人。官吏拿了僱值就應很好地辦事,否則人民就有理由罷免或處罰他。”

  李縣令明白柳宗元的意思,面帶愧色地說:“柳大人才學淵博見多識廣,說得有理。下官甘當百姓奴僕,為百姓多辦好事。”

  柳宗元還問了縣裡的田地、生產、賦稅的情況,李縣令一一回答。兩人一直談到深夜。

  柳宗元回到州府,馬上制定釋出告示說:凡是已經淪為奴婢的人,主人要把奴婢做工的時間折算為工錢。若奴婢所得與所欠的錢一樣了,就可以恢復自由回家。同時規定各縣官吏必須嚴格督查,對於違反法規的一律嚴肅查辦。僅一年時間,柳州府有一千餘人還清債務回家與親人團聚。

  桂管道的行政長官裴行立觀察史得知柳宗元頒行法規釋放奴婢,發展生產,奏請皇帝給他獎賞。同時將這個法規在全道的州縣推行,許多奴婢恢復了自由。從此後,很多窮苦人不再淪為奴婢。

  3.開鑿水井

  柳州城江北居住600多戶,江南居住300餘戶人家。柳江河水從城中緩緩流過。柳江河堤又高又陡。城裡的人每天挑著水桶到河裡取水,要是遇著雨天坡陡路滑,常常連人帶捅跌倒滾落到河邊。離河邊遠的人家,每天挑水和洗衣要用一個人,有歌謠說:有女莫嫁柳州城,柳州跳水上天門。

  柳宗元看到這種情況,覺得很奇怪,對司戶參軍說:“漢朝的時候,中原的打井技術已經傳入南方。中原地區八戶人家就有一口水井,為何這裡不挖水井呢?”

  司戶參軍說:“這裡過去挖過水井,但是不久就會倒塌,有的甚至未挖成就塌了。傳說城北有一家父子四人打井。井塌有二人被埋在裡面,搶救上來時已經斷氣了。人們說挖井觸犯了土地神,它不讓挖井,從此後就無人敢挖井了!”

  稍停了一會兒,司戶參軍又悲慘地說:“這裡春夏季節常下暴雨,河水渾濁,人們喝了河裡的泥沙水會鬧肚子,有的還送了性命。”

  柳宗元聽後心情沉重憂傷,也不再問什麼了。

  這天晚上,柳宗元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直思考著挖井的事情,但是總找不出井塌的原因。天剛亮,他起來匆忙吃一點東西,就與司戶參軍及大雲寺的兩位老和尚到河堤邊仔細觀察。

  他們從河堤的剖面清楚地看到,柳州城的土質上層是黃土,下層是半沙土。柳宗元臉上露出笑容興奮地說:“你們看,水井的下層是沙土,泉水湧動推出泥沙,井的下部被掏空,上面又重壓井就塌了。若是井打成後馬上用青磚圍砌就不會倒塌了。”大家都點頭贊成。

  柳宗元決定在城北中部打一口大井,他又帶領大家在城裡轉了一圈,選擇井址。傍晚的時候回到府裡。

  柳宗元與管理財物的司倉參軍說:“準備在城中打一口水井,需要用大青磚一千七百多塊,石灰八百斤,你去籌備吧!”

  司倉參軍愁眉苦臉地說:“柳大人,下官掌管的錢連發俸祿都不夠了,哪裡還有錢去置辦這些東西呢?”

  柳宗元說:“用我的俸祿錢去置辦吧。”

  司功參軍感到很為難,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說“遵命。”

  四月,天氣暖和起來了,桃紅柳綠,鶯歌燕舞,滿地春色。這一天風和日麗,三十六位青壯年分為三組,晝夜不停的往下挖。井挖成後立刻用青磚圍砌,石灰沙漿填縫,在井口圍上井圈。水井穩固又美觀,城裡及鄰近的人都來觀看,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柳宗元與文武官員在水井旁邊舉行落成儀式。他宣讀自己寫作的《祭井文》說:“怨惑訛言,終不能成。惟首善崩,今則堅好……。”

  城裡的人們照樣又打了數十口水井,大家喝上了清甜的井水。吃水不忘挖井人,人們都親切地稱它為“柳井。”

  4.興辦學堂

  柳州的文宣廟(孔廟)歷經數十年的風吹雨打,屋頂上瓦片稀薄,供奉的神位被毀壞。六月的一場大暴雨,文宣廟的牆崩塌了。

  司功參軍把這個訊息告訴柳宗元。他帶著幾個文職官員來看情況。見景生情,他想起在永州時好朋友道州刺史薛伯高說過:皇帝任命刺史到各地,不僅僅是管理好那個地方和徵收賦稅,而且是為了教育那裡的人民孝敬父母,順從兄長,排除邪念,忠於國家。

  柳宗元對隨同的官員說:“文宣廟是傳播文化的地方,應該重修文廟和學堂廣招學士,教化民眾開創新風。”

  柳宗元從小受到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他父親柳鎮,在朝廷中擔任過錄事參軍,長安主簿和殿中侍御史等官職。柳鎮為人正直富有學識,因多次向陷害賢良的大官僚提出批評被排擠到外地做官。他不屈服還寫詩來表達自己的堅強意志。

  柳宗元從小苦讀詩書,一心去求取功名報效祖國。當時知識分子把考取進士看作是非常光榮的事情。在三年一次的會試中,三四千名考生只錄取30餘名,好象沙裡淘金。科舉考試的取捨是由主考官、宰相,皇帝來決定的,一般人沒有靠山是很難錄取的。為了錄取,有許多人四處奔走,買通關節託人說情幫助。

  柳宗元二十一歲參加會試,榜上題名。皇帝在宮殿召見新科進士,當讀到柳宗元的名字時,他情不自禁地說;“朕知道鉚鎮是不會為他兒子錄取求人說情的。”柳宗元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考取進士傳遍京城。過了五年,他又考取博學宏飼科。成為全國聞名的大學者。

  這一年的十月,文宣廟重修好了,還在廟邊新建了幾間大屋做學堂。第二年的春天招收學生,附近州縣的人民聽說是柳宗元辦學堂招收學生,都紛紛將子弟送來求學。

  柳宗元與地方文人紳士共同商討選用教材。他聽完各位的意見後說:“教學當以五經為主,參以諸於百家之言。採用《書》以求其質,《詩》以求其恆,《禮》以求其宜,《易》以求其動,《春秋》以求其斷。這些書中蘊含著道的本質,體現了永恆的原理,規定了行動的準則,是人們判斷是非的尺度,處理自然和社會變化的方法。”大家都點頭同意,選用教材的事就這樣定下來了。

  三月,春暖花開,桃李爭豔,欣欣向榮。開學了,柳宗元在開學典禮上滿懷希望地說: “學生要讀百家書,上下馳聘。學習不要盲目的祟拜與模仿,應窮究其書,有不可者而後革之,方能學到真正的東西。”他親自到學堂講授,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精心教學和引導,學生的文辭章法都有提高。

  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學生都學到了很多知識。一位學生與同學說:我開始學習寫詩的時候,只是模仿別人的詩歌,專門找一些華麗的詞句,認為把這些詞句堆砌起來就能成為一首好詩了。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是幼稚可笑的。

  時間長了,有的學生不願苦讀,有的學生去遊山玩水,有一位學生寫對聯說:學海無涯學到止,學子不到白頭翁。許多學生滿足厭學了。

  柳宗元知道這些情況,他語重心長地給大家講故事說:貴州本地不產驢,有人從外地帶了頭驢去,放在山腳下。老虎見它是個龐然大物,以為是神,嚇得躲在林子裡。開始時驢一叫它非常害怕,以為要吃自己。後來老虎看到驢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就走近它。驢大怒,用後腳踢老虎。老虎一看驢的本領不過如此,撲上去一口咬住它的脖子,驢被咬死了。”聽完故事,那些自己認為有才學,不願苦讀的學生羞傀地低下頭。

  柳宗元在柳州興辦學堂,親自教授的訊息傳遍長江以南廣大地方,很多人都來柳州跟他學習。人們稱讚他說:柳大人興建學堂,祟聖教學,授以經術,教以文章,以文報國,其功大矣!

  5.倡導醫學

  柳州民間有一種傳統的習俗,人們有病往往去請巫師來用雞骨占卜,安臺送鬼,求神保佑。

  巫師用一根竹籤插進一隻公雞的脛骨,然後按插籤的正反方向來判斷病人的兇吉。竹籤插得正直或附於脛骨旁的視為吉利,若插得遠離脛骨則視為凶煞了。定為凶煞的主人家要殺雞來祭祀求神靈保佑。若病情不見好轉,就要宰豬牛羊一類的牲口來奉招神靈。若仍不見好轉,則認為是神靈不肯保佑,那病人只好向親友告別,交待後事,然後用白布蓋上不吃也不喝,人們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他死去了。

  當時正流行乾霍亂傳染病。得這種病的人不思飲食,身上直冒冷汗,兩三天就會氣絕身亡。有的得這種病傳染全家人都死光了。

  柳宗元想起在永州也有這種病,民間有一付《鹽湯》的藥方,用一大匙鹽煎黃,加童於尿一碗煮開後趁熱服下,一天三次連服三天即可治癒。他立刻抄錄幾份讓差役騎馬送往下屬各縣,令各縣再抄錄數百份散發民間,並出告示張貼在圩場道口,讓人民知道採用這種方法治病。

  有一天,柳宗元去馬坪縣巡查,縣城裡的男女老少到城外迎接他。忽然有位中年婦女拖著一個男孩擠進人群跪在地上大聲說:“柳大人,是你救了我的兒子,你是救命恩人呀”!

  柳宗元連忙上前扶起母子二人,驚奇地問:“這是怎麼回事呢?”

  中年婦女含著淚水激動地訴說:“我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和女兒都得了霍亂病死了。這個小兒子也得了這種病,用你的藥方治好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大恩大德。要是大人你不嫌氣,就讓他改名跟你姓柳吧”!

  柳宗元望著這位飽經風霜的婦女,還未來得及開口,在一旁的人都大聲說:“好哇!好哇!”他看到人們這般熱情,又聽到中年婦女誠懇的言語,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南方的天氣炎熱潮溼,柳宗元來到柳州不久就患上丁腳氣病,發作時行走困難,疼痛難忍,用了很多藥都不見好轉。他根據植物的形狀和藥理,自創《杉木湯》藥方:選用杉木節若干、桔葉若干、檳榔三顆搗爛,童子尿一碗與藥一同煮到剩下一半的量,一天分兩次服用,病情得到緩解,連服幾天就收到氣通塊散的療效。

  柳宗元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把治療疔瘡、腳氣病、乾霍亂的用藥寫成了《柳州救死三方》散發民間,倡導醫學治病。他在自己居住的庭前種植有觀賞又有藥用價值的菊花、百合花、金銀花等植物,並寫下《種木桷鬥花》詩云:

  上苑年年佔物華,飄零今日在天涯。

  只因長作龍城守,剩種庭前木槲花。

  柳宗元倡導醫學。在官場上,人們尊敬地稱他為柳大人。在民間,人們則喜歡親切地稱他為柳醫生。

  6.植樹種竹

  柳州城居住著900多戶人家,五六千人口。人們燒柴做飯,年長日久,四面的樹木都砍光了,只有野草不見樹林。

  春天來了,柳宗元與城內數千人在城邊河堤上種樹,綠化州城。

  一連幾天,他都和群眾在一起,臉上常常掛著笑容。他一邊種樹一邊對身旁的人說:“種樹要遵照樹木生長的規律,把泥土搗碎,填土踩實,培土平地面,這樣才能種活樹木。檢查樹是否成活,不要刮它的皮看是否幹桔,也不要搖動樹木看是否填實泥土,那樣會有害樹木的生長。在旁邊的人都靜靜聽著,不時露出會心的微笑。

  柳宗元種甘子樹。他覺得自己種甘樹與屈原一樣,喜歡甘樹優美的品質,不象李衡那樣把它當作奴隸一樣來摘取果實謀取財利。他彷彿看到自己親手種下的甘樹幾年後長得枝葉茂盛,鬱鬱蔥蔥,果實累累,心情十分愉快,提筆寫下《柳州城北隅種甘樹》詩云: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門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半個多月的時間人們種下了十多萬株樹木,城內外一片新綠,景色煥然一新。

  大雲寺重修好了,來燒香拜佛的人逐漸多起來了。

  柳宗元抽空來這裡看一看。大雲寺周圍雜草叢生,滿目荒涼。他想要是這裡的環境優美,會有更多的人來敬拜信仰佛教,不信巫術,那該多好啊!回去後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司戶參軍。司戶參軍說:“府內的官員和人民一起去開闢荒地,種上各種花草樹木,這裡的環境就會好起來了。”柳宗元連連點頭。

  柳宗元與大家一起在這裡開荒地十多畝,水田幾畝,菜地一百多畦。種下樹木五千餘株,毛竹、油竹、風尾竹三萬多竿。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柳宗元來到柳州已經三年了。

  秋天的傍晚,夕陽掛在西山上,發射出豔麗的餘輝,大地抹上金色。鮮紅的彩霞映照著碧藍的江水,山光水色美不勝收。柳宗元來到河堤散步,他看到種下的樹木已經長大成林,長長的柳條隨風起舞,心情舒暢,隨口輕輕地吟道: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成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幹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7.賦情山水

  柳宗元來到柳州後不久。有一天登上柳州城樓。他抬頭極力地往西北家鄉的方向望去,勾起無限情思。回想起參加革新的兄弟朋友不是被害死,就是被流放在外地做官,禁不住潛然淚下。他消悄地擦去淚水,不願再想下去,低頭拄近處看,池塘中的荷花盛開著,高樓圍牆上的狗尾草隨鳳擺動,波光粼粼的柳江水繞城緩緩流過。往事與現實交織在一起,他心潮澎湃。取出紙筆寫下《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詩云: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牆。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回來後,他把這首詩抄寫分別寄給好朋友漳州刺史韓泰、汀州刺史韓譁、封州刺史陳諫,連州刺史劉禹錫,算是報平安到達柳州的信了。

  柳州氣候溫暖,四季花開,草木常青。石山撥地而起,高聳秀麗。江水川流不息,碧綠澄清。柳宗元十分喜愛這裡的山水。

  秋季的一天,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山頭,山勢顯得更加雄壯。柳宗元來到峨山,沿著彎曲不平的山路往上爬,走一段路停下來歇一會兒,然後又繼續往上爬,終於登上了險峻的山頂。他放眼四處觀望,遠近的景物盡收眼底,心曠神怡隨口吟道: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他一個人在山上看了很久,才依依不捨地下山去。

  曹御史巡視來到柳州。柳宗元看到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心情十分激動。他們在一起談國家大事,論治理地方的措施,講風土人情,情投意合,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曹御史公務在身,住了幾天便告辭了。柳宗元送他坐船沿著白石河(今落青江)上行至一座大石山前。他看到山象被斧子迎面劈去半邊,河水在山腳下悠然歡快地流過,聯想到自己的遭遇,揮筆寫下《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詩云: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蕭湘意,欲採蘋花不自由。

  船行到柳州府轄的邊界了,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柳宗元戀戀不捨地握著曹御史的手告別了。他站在河岸上望著小船在奔騰的河面漸漸地馳去,帆影消失了才離開回府。

  8.與世長辭

  柳宗元被貶在偏僻荒涼的地方做官有十四年了。他心情憂鬱,清瘦的臉上佈滿深深的皺紋,雖然只有四十七歲,樣子卻顯得老多了。

  他的長輩周君巢寫信來勸他修仙學道強健體魄,並且寄來一些丹藥。柳宗元回信說:我處境困苦,容貌枯瘦,可我從來不信鬼神。一個人如果能使人民身心安定,聖人之道發揚光大,雖然活不到老,也是不朽的。那些隱在山林中修仙的人,對國家的動亂無動於衷,吃丹藥養筋骨,即使活到千歲,也只能算是短命的。我自從被貶謫受到世人的笑罵,若我所做的事情是符合道義的,即使遭到一百次摒棄,內心也不會動搖的。

  萇弘是先秦周王朝的大夫,他聯合諸侯修建周國的城牆,最後在晉國人的壓力下被本國人殺害了。柳宗元很讚賞他的品格和臨危不懼的精神,寫《吊萇弘文》來悼念他說:“假如一個人內在的品質不好,即使活到七八十高齡,也沒有誰去讚揚。自古以來人都有一死,但高尚的人都是在應該犧牲的場合,愉快地獻出自己的生命。萇弘大夫為國家而死,是永遠值得稱讚的。”

  柳宗元身居柳州遠離朝廷,仍時刻關心著國家的安危。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皇帝派兵鎮壓了長期割據十二州的藩鎮軍閥李師道。訊息傳來,柳宗元很高興,隨即提筆寫作《柳州賀破東平表》、《為裴中丞賀克東平赦表》,把平定割據叛亂說成是驅散了烏雲,天睛地朗,似醉千盅酒歡欣鼓舞。同時又寫作《敵戒》一文,提醒人們當今朝廷中還有許多人敵存而懼,敵去而舞,若這樣貪圖享樂,居功自傲,將會釀成大患。

  立秋以後,柳宗元又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他的部下及親朋好友,鄰近的百姓都來看望他。他對來的人動情地說:“我被朝廷遺棄而到這裡來,能夠和你們相處得這麼好,我也心滿意足了!”臉上露出欣慰和愉快的笑容。

  這幾年柳宗元雖然常生病,時好時壞,反反覆覆,但是病情都比較輕,吃了一些藥病勢就慢慢地好轉,這一次病重迷迷糊糊地睡了幾天。

  這一天早上,柳宗元醒來感到精神很好,自己柱著柺杖到河堤邊散步。他看到藍藍的天空飄著白雲,青青的江水倒映著青山,種下的柳樹和柑樹都長大了,心情愉快興致勃勃地走了一圈,回到府衙已是下午了。

  柳京元憑著多年的經驗,預感到這是迴光返照,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開啟存放詩文的箱子,認真地整理多年集累下來的文稿,包裝好託人交給在連州的劉禹錫保管,並附言矚他日後寫序刊印。他又開始發燒了,一直昏睡了三天。

  十月初八中午,柳宗元醒過來了。他睜開眼睛四處看了一會兒,用手撐了一下想坐起來,守候在旁邊的人扶他起來斜靠在被子上。坐了一會兒,他微弱斷斷續續地說:“我想回家了!”

  大家安慰他說:“不要想得太多。會好起來的。”他閉上雙眼,臉色逐漸變得蒼白,慢慢地停止了呼吸,終年四十七歲。

  9. 尾 聲

  柳宗元逝世後的第二年,柳州人民在停放他靈柩的地方修建衣冠墓,墓碑中刻著“唐刺史柳宗元衣冠之墓。”第三年,人民修建羅池廟來紀念他。後來人們又在這裡建成柳侯祠。有詩云:

  柳州舊有柳侯祠,有德於民民祀之。

  丹荔黃蕉居士字,劍銘衣冢眾人思。

  芟除奴俗敷文教,藻飾山川費品題。

  地以人傳人以地,拜公遺像誦公詩。

  編輯 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