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柳宗元> 柳宗元《柳州榕葉落盡偶題》閱讀答案

柳宗元《柳州榕葉落盡偶題》閱讀答案

柳宗元《柳州榕葉落盡偶題》閱讀答案

  這首詩《柳州榕葉落盡偶題》寫於詩人柳宗元擔任柳州刺史的時候,描寫了一幅百花盛開、春色滿園了的畫面。

  柳州榕葉落盡偶題

  柳宗元

  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①榕:常綠喬木,有氣根,樹莖粗大,枝葉繁盛。產於廣東、廣西等省。

  ②羈思(sì):客居他鄉的思緒。

  (1)通觀全詩,是什麼原因使詩人產生“春半如秋”的感覺?(2分)

  (2)有人說三、四句將“在物之境”與“在我之情”融合無間,請以“亂”字為例簡要分析。(4分)

  (3)請結合詩的三四兩句分析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參考答案】

  (1)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仲春時節,加之大雨過後,落葉滿庭,讓人錯以為秋風掃落葉,二是自己再次被貶,仕途失意,遠離故鄉,心中悽迷惆悵,故雖是春日,卻感覺“春半如秋”。

  (2)一個“亂”字,既寫鶯啼,更是寫詩人的心亂。詩人正是借鳥的亂啼表現出他此時悽迷煩亂的.習緒。

  (3)詩的三、四兩句“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是物象構成之境。當時的柳州還是所謖“瘴癘之地”,風土人情不同於中原地區,在逐客旅人的眼中,別是一種殊方色彩、異域情調,在在都足以觸發貶謫之思,勾起懷鄉之念,何況又在陽春二月見到反常的如秋之景。那種落葉滿庭的景象,自然更令人心意悽迷了。這裡,鶯啼而曰“亂啼”,則是詩人情往感物,辭因情發。其實,鶯啼無所謂“亂”,只因聽鶯之人心煩意亂,所以別有感受。

  二:

  (1)通觀全詩,是什麼原因讓詩人產生“春半如秋”的感覺?(4分)

  (2)詩中的“共”和“亂”用得精當,耐人尋味,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一是春天,雨後榕葉落滿庭院,讓人錯以為秋風掃落葉。二是自己仕途不順(被貶柳州),遠離故鄉,心中悽苦,雖是春日卻感覺如秋天一般。 注:必須答出意思;答對一點得2分,兩點得4分。

  (2)“共”字說明“悽悽”之感是雙重的,是宦情的悽悽加上羈思的悽悽,突出其分量之沉重。“亂”字寫出了詩人此時的心境,鶯啼本無所謂“亂”,是聽鶯啼之人的心緒煩亂,所以才有“鶯亂啼”的感受。 注:分析一個詞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評析

  詩人就是當上述的在我之情與在物之境相會相融之際,寫出了這樣一首物來動情、情往感物的詩篇。詩的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轉迷”,正是彼來此往的交接點。而如果從詩的章法看,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句子。句中的“意轉迷”上承前一句,句中的“春半如秋”下啟後兩句,從而在我與物、情與境之間起了綰合作用。

  當然,就對詩歌的要求而言,僅僅我與物會、情與境融是不夠的。這首詩之所以特別悽楚動人,還因為詩人所懷的在我之情不是一時的感慨、淡淡的閒愁,詩人所觸的在物之境也不是通常的景色、一般的物象。王士禛有一組《秦淮雜詩》,第一首“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十日雨絲風片裡,濃春煙景似殘秋”,也是寫“春半如秋”。但王詩所懷的情只是感懷往事的一點惆悵之情,所觸的境只是風雨悽其的江南習見之境,兩者交織成篇,雖然也饒有風韻,不失為一首佳作,而在重量和深度上是不能與柳詩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