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寫巫山的詩句
劉禹錫寫巫山的詩句是怎樣的呢?劉禹錫創作的《巫山神女廟》就是一首寫巫山的古詩,詩人在《巫山神女廟》運用了豐富的想象,賦予巫山神秘的色彩。全詩如下:
《巫山神女廟》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巫山十二鬱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曉霧乍開疑卷幔,
山花欲謝似殘妝。星河好夜聞清佩,雲雨歸時帶異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來就楚襄王。
賞析
巫山,在重慶巫山縣東。神女廟,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廟。詩人遊覽巫山神女廟,有感於巫山神女的傳說,藉此加以想象,於是寫下了這首描寫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鬱鬱蔥蔥,其中偏偏就那麼一片石頭被人稱為神女,可見其自有不同尋常的靈異之處。以下便就此“片石”展開想象。早晨霧靄消散,好象神女在閨中拉開了透明的羅帳,春暮時將要凋謝的山花,則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殘妝。夜靜時,星河燦爛,月光皎潔,清楚地聽見神女出行時環佩之響,風雨後,分明聞見神女歸來時通體發出的撲鼻異香。詩人沈浸在此想象中,無疑已為神女而心醉神迷,於是結尾發出感慨,這神女為什麼要從九天之上下到人間來與楚襄王約會呢?據宋玉《高唐賦》說,楚襄王遊高唐時,夢見巫山神女,相與歡會,神女自謂“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這樣的疑問式感慨作結,既有戲謔意味,又留下無窮餘韻。
這首詩寫神女峰,以想象取勝,而想象本身則呈漸次升級態勢,頗具特色。開頭極為清醒,號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開始將霧、花想象成“卷幔”、“殘妝”,但仍著“疑”、“似”二字,五、六句更進一層,佩玉之聲和奇異香味已分明聞聽,結二句更對其加以詰問,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這樣的想象漸次升級中,詩人逐漸融入神仙境界,詩作也由此透溢位神奇的韻味。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人。貞元九年,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詞科,從事淮南幕府,入為監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與之圖議,言無不從。轉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叔文敗,坐貶連州刺史,在道貶朗州司馬。落魄不自聊,吐詞多諷託幽遠。蠻俗好巫,嘗依騷人之旨。倚其聲作《竹枝詞》十餘篇,武陵溪洞間悉歌之。居十年,召還。將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觀看花詩涉譏忿,執政不悅,復出刺播州。裴度以母老為言,改連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徵入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遊玄都觀詩,出分司東都。度仍薦為禮部郎中,集賢直學士。度罷,出刺蘇州,徙汝、同二州,遷太子賓客分司。禹錫素善詩,晚節尤精。不幸坐廢,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適。與白居易酬復頗多,居易嘗敘其詩曰: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又言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其為名流推重如此。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二,贈戶部尚書。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
湖南常德歷史學者、收藏家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為了紀念朗州司馬劉禹錫,現專在柳葉湖邊建有“司馬樓”。
劉禹錫被貶後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作,積極向民歌學習,創作了《秋詞》等仿民歌體詩歌。 一度奉詔還京後,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後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裡創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824年夏,他寫了著名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首詩為後世的文學評論家所激賞,認為是含蘊無窮的唐詩傑作。 後來,幾經多次調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飢鴻遍野。他上任以後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任過刺史的韋應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傑”,建立了三賢堂。唐文宗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