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柳永> 柳永的《西江月·師師生得豔冶》詩文相關介紹

柳永的《西江月·師師生得豔冶》詩文相關介紹

柳永的《西江月·師師生得豔冶》詩文相關介紹

  柳永的《西江月·師師生得豔冶》是他的代表作,影響深刻,歡迎大家參考!

  原文

  西江月·師師生得豔冶

  【作者】柳永 【朝代】宋代

  師師生得豔冶,香香於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個打成一個。

  幸自蒼皇未款,新詞寫處多磨。幾回扯了又重按。奸字中心著我。

  作者介紹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代表作有《雨霖鈴》、《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少年遊》、《望海潮》、《八聲甘州》、《定風波》等。

  人物詞風

  柳永柳永開始大量作長調,作品多慢詞,以長調的形式和手法為主,使北宋詞至此而一變,由小令時期進入慢詞時期。柳永精於音律,詞調多自創,作品音律諧婉,詞意妥貼,宜於歌唱。

  柳詞風格婉約,細緻含蓄,纏綿悱惻,表現深刻,情感真摯,意境秀麗,情景交融。柳詞長於鋪敘,曲盡形容,善於白描,多用口語,語言通俗顯淺,普遍使用方言俗語。

  題材內容上,柳永開拓和擴闊詞的內容,鋪敘城市風物,觸及城市生活較廣的一面,寫風塵女子的不幸而寄予同情,沉溺都市繁榮生活的男女心理及男女之情,柳永也寫羈旅愁思,離情別緒,山川勝景以及懷古喟嘆。

  柳詞可分俚、雅兩派。蘇軾稱“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之‘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8]秦觀深受其影響,蘇軾為此還批評秦觀“不意別後,公卻學柳七作詞。”秦觀答以“某雖不學,亦不如是。”東坡指出:“‘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9]。張先譏誚他的早行詞“語意顛倒”。

  後世影響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組)”;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万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碧雞漫志》卷二)。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

  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蘊藉而情韻更雋永深厚。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近人夏敬觀早已指出: “耆卿多平鋪直敘,清真特變其法,迴環往復,一唱三嘆,故慢詞始盛於耆卿,大成於清真。”北宋中後期,蘇軾和周邦彥各開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從柳詞分化而出,猶如一水中分,分流並進。

  人物評價

  天性風流,才性高妙,由於父親柳宜身為降臣,所以科場失意,眾紅裙爭相親近;他不屑與達官貴人相往來,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樓,寄情風月,醉臥花叢,憐香惜玉,直把群妓當倩娘……他是最風流卻又最坎坷的一代詞壇高手。

  後人評價

  評語

  1.屯田(柳永官屯田員外郎,故稱)北宋專家,其高渾處不減清真,長調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做揮綽之聲” ——鄭文火卓

  2.“掩眾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無以復加” ——胡寅

  3.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 葉夢得

  4. “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久成。” ——李清照

  5.“予觀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是時予方為兒,猶想見其俗,歡聲和氣,洋溢道路之間,動植鹹若。令人歌柳詞,聞其聲,聽其詞,如丁斯時,使人慨然有感。嗚呼,太平氣象,柳能一寫於樂章,所謂詞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廢耶?” ——黃裳

  6."其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陳振孫

  7.“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不減唐人高處”。 ——蘇軾

  評詞

  戚氏一首

  倚窗前,丹霄零落畫橋間。倚翠偎紅,幾回花下、嘆雲殘。重簾,掩悲歡,漣漪還皺幾層山?衰紅怎敵新綠?此時慘悴最應憐。微風離岸,相依漸遠,再來更是何年?縱悽然舞踏,秋光夏影,無計歸還。

  遙寄一頁蠻箋,誰知卻是,屢屢誤更闌?長亭外,寒蟬悽婉,夜色滄寒,到庭軒。雨襲巷陌,煙花敗落,次第何堪?遣誰又在,費盡歌喉,換得不致風餐?

  幾顧黃金榜,吾名落處,更次孫山。明代長千古後,始能知、屢次最遺賢?君王詔我填詞,又能怎計?天籟承恩典。

  嘆須臾,曉露空沾。停御筆,舞動歌弦。柳巷中,依約花顏。看初日,暗暗滿長天。怎消追省?迢迢良夜,醉盡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