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商隱> 李商隱唐詩《風雨》審美賞析

李商隱唐詩《風雨》審美賞析

李商隱唐詩《風雨》審美賞析

  風雨

  唐代 李商隱

  淒涼寶劍篇,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絃。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鬥幾千。

  譯文

  我雖然胸懷匡國之志,也有郭元振《寶劍篇》那樣充滿豪氣的詩篇,但卻不遇明主,長期旅在外虛度著華年。黃葉已經衰枯,風雨仍在摧毀,豪門貴族的高樓裡,闊人們正在輕歌曼舞,演奏著急管絃。新交的朋友遭到澆薄世俗的非難,故舊的老友又因層層阻隔而疏遠無緣。心中想要斷絕這些苦惱焦煩,要用新豐美酒來消愁解悶,管它價錢是十千還是八千。

  註釋

  1.此詩張《箋》編於大中十一年(857),雲:"'新知遭薄俗'謂鄭亞李回輩;'舊好隔良緣'謂子直(令狐)不能久居京師,使窮年泊。自斷此生已無郭震、馬周之奇遇,詩之所以嘆也。味其意致,似在遊江東時。

  2.《寶劍篇》:張說《郭代公行狀》:"公少倜儻,廓落有大志,十八擢進士第,判入高等,授梓州通泉尉。則天聞其名,驛徵引見,令錄舊文,上《古劍篇》,覽而喜之。"郭忠恕《汗簡》雲:"《郭元振文集序》:'昔於故鄴城下得異劍,上有古文四字雲:請燭。因作《古劍歌》。'"按《古劍歌》借古劍塵埋寓懷才不遇之意,有句雲:"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杜甫《過郭代公故宅》:"高詠《寶劍篇》,神交付冥漠。"商隱此引郭元振事,自嘆懷才不遇。

  3.泊欲窮年:盧思道《為高僕射與司馬消難書》:"泊水鄉,無乃窮悴。"信《哀江南賦》:"下亭飄泊,高橋旅。"窮年:終生。

  4.黃葉句:自喻飄零如風雨中的黃葉。

  5.青樓:富貴人家。

  6.新知兩句:馮注:"新知謂婚於王氏,舊好指令狐。遭薄俗者,世風澆薄,乃有朋黨之分,而怒及我矣。"

  7.心斷句:《舊唐書·馬周傳》:"西遊長安,宿於新豐逆旅,主人唯供諸商販,而不顧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主人深異之。至京師,舍於中郎將常何之家……為何陳便宜二十餘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即日召之……與語甚悅,令直門下省,六年,授監察御史。"此引馬周事,自嘆生不逢時,已無知遇之望。

  8.銷愁句:《漢書·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又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又王維《少年行》:"新豐美酒鬥十千。"

  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註》:"淒涼泊,以得意人相形,愈益難堪。風雨自風雨,管絃自管絃,宜愁人之腸斷也。夫新知既日薄,而舊好且終睽,此時雖十千買酒,也消此愁不得,論新豐價值哉?"劉、餘《集解》:"此詩首尾用典,貼切自然,畫出才士書劍飄零,英俊沉淪風貌。末聯尤不露痕跡。

  賞

  風雨,語義雙關,既指自然界風雨,更喻人世間風雨。

  李商隱一生旅漂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飽嘗世態炎涼。遂借風雨以起興,抒發抑鬱悲憤之情。這種寫法是常見的。作者的高超之處是在首尾兩聯皆用本朝典故,以馬周、郭震兩人見召重用成為名臣,與自己的懷才不遇、漂泊無歸形成強烈的對比。用事寓意深微,貼切自然。既表現了自己不甘沉淪、意欲匡時濟世的'胸懷,又流露了對初唐開明政治的欣慕之情。

  此詩也是李商隱自傷懷才不遇,寫交遊冷落的苦悶之情的。詩人以《寶劍篇》自傷不遇,郭震寫《寶劍篇》而得武則天賞識,而作者自己雖有才華,卻迪際淒涼,到處旅漂泊,終年無處可以寄託。自己身1什飄零,好象黃葉加上風吹雨打,而朱門達官卻紙醉金迷、尋歡作樂。李商隱身處李、牛黨爭的夾縫中,“新知”、“舊好”們碰上冷薄的世風,沒有好的機會,各自飄零,致使商隱交遊冷落。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詩人只好借酒澆愁,即使酒價昂貴,也不惜沽飲幾杯了。作者一生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四處漂泊寄寓幕府,窮愁潦倒,全詩喟嘆深沉,詞哀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