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商隱> 李商隱《隨師東》原文賞析

李商隱《隨師東》原文賞析

李商隱《隨師東》原文賞析

  【作品簡介】

  《隋師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借古諷今,諷刺唐廷討李同捷之役中所暴露的唐廷軍事、政治腐敗現象。首聯寫東征日調發黃金萬兩,竭中原之力,以買鬥志之心;頷聯寫軍令不嚴,失機不坐,欺矇報捷;頸聯指出諸將之跋扈邀賞,其源蓋為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賂政策,而根本原因又在宰輔不得其人,蓋內無治國賢人,故外有割據梟雄;尾聯寫出了唐帝國窮兵武,造成“積骸成莽陣雲深”的.慘烈景象,表現了詩人對非正義戰爭的否定和對窮兵武之輩的痛恨。

  【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陽(今河南鄭州)。擅長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原文】

  隨師東

  作者:唐·李商隱

  東征日調萬黃金,幾竭中原買鬥心。

  軍令未聞誅馬,捷書惟是報孫。

  但須巢阿閣,豈假在林。

  可惜前朝玄郡,積骸成莽陣雲深。

  【註釋】

  ①隨:同“隋”。隨師東:指隋師東征高麗。本篇與隋師東征之事不相涉。按史載,唐敬宗寶曆二年,橫海鎮(治滄州)節度使李全略死,其子同捷擅稱留後。大和元年八月,命諸道進討,軍政腐敗,師老無功,至三年四月方初步平定。本篇即暗詠此事,作於大和三年四月之後。

  ②《通鑑·文宗大和二年》:“時河南、北諸軍討同捷,久未成功,……朝廷竭力奉之,江淮為之耗弊。”

  ③馬:三國時蜀將。建興六年,諸葛亮伐魏,派馬為前鋒。他違反軍事部署,兵敗失去街亭。諸葛亮還軍漢中,下獄死。

  ④孫:吳都督。晉伐吳,晉將王浚謊報戰功,說斬得孫首級。後晉將杜預俘獲孫,解送洛陽,揭穿事實真相。

  ⑤:鳳凰別名。

  ⑥:貓頭。林:宮(古代學宮)旁的樹林。《詩·魯頌·水》以“翩彼飛鴉,集於林”喻淮夷歸化,此以喻藩鎮割據州郡。

  ⑦玄郡:漢武帝以朝鮮地置樂浪、玄等四郡。此因題為“隨師東”,故標明“前朝玄郡”,實藉以影指滄景地區。

  ⑧莽:叢生的草。

  【賞】

  詩詞類別:七言律詩,押侵韻。

  大和元年(827年),李同捷盜據滄、景,時諸軍討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勝,則虛張首虜以邀厚賞。朝廷竭力奉之,饋運不給。滄州喪亂之後,骸骨蔽地,城空野曠,戶口什無三四。詩中所言,正是記錄了當時的情景。隨師東,即隋師東征。這裡,玉溪先生託古諷時,諷刺唐廷討李同捷之役中所暴露的唐廷軍事、政治腐敗現象。

  詩的前兩句說,東征日調發黃金萬兩,竭中原之力,以買鬥志之心。三四句寫軍令不嚴,失機不坐,欺矇報捷。並援用了兩個典故,一是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一是,《晉書》載:“杜預伐吳,軍入樂鄉,至(吳)都督孫帳下,生將詣預,王浚先列得頭,而預生送,洛中大笑。”五六局並指出,諸將之跋扈邀賞,其源蓋為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賂政策,而根本原因又在宰輔不得其人,蓋內無(君子),故外有(小人)。時年僅16歲的玉溪,畢竟生長在人治而非法治的封建社會,沒能從體制和法治的高度認識問題,不過有如此的見解,已難能可貴了。最後兩句說,一將成功而致枯萬骨,況功未成而先枯萬骨,可痛極矣!

  【引用典故】

  1.捷報孫頭

  相關人物:杜預 王浚

  《晉書》卷三十四《杜預傳》

  預以太康元年正月,陳兵於江陵,遣參軍樊顯、尹林、鄧圭、陽太守周奇等率眾循江西上,授以節度,旬日之間,累克城邑,皆如預策焉。又遣牙門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襲樂鄉,多張旗幟,起火巴山,出於要害之地,以奪賊心。吳都督孫震恐,與伍延書曰:「北來諸軍,乃飛渡江也。」吳之男女降者萬餘口,旨、巢等伏兵樂鄉城外。遣軍出距王浚,大敗而還。旨等發伏兵,隨軍而入,不覺,直至帳下,虜而還。故軍中為之謠曰:「以計代戰一當萬。」於是進逼江陵。吳督將伍延偽請降而列兵登,預攻克之。既平上流,於是湘以南,至於交廣,吳之州郡皆望風歸命,奉送印綬,預仗節稱詔而綏撫之。凡所斬及生獲吳都督、監軍十四,牙門、郡守百二十餘人。又因兵威,徙將士屯戍之家以實江北,南郡故地各樹之長吏,荊土肅然,吳人赴者如歸矣。王浚先列上得孫頭,預後生送,洛中以為大笑。

  2.誅馬

  相關人物:諸葛亮(字孔明) 馬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

  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合拒亮,亮使馬督諸軍在前,與合戰於街亭。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合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以謝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