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商隱> 當代李商隱研究著作三十種敘錄

當代李商隱研究著作三十種敘錄

當代李商隱研究著作三十種敘錄

  李商隱毫無疑問是中國詩史中最有詩性魅力的詩人之一。新時期以來,李商隱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績。據統計,二十餘年間,大陸出版了各種李商隱研究專著共四十餘部,各個方面都有極為優秀的論著出現,每年也有大量的研究論文發表,而且,李商隱研究會自1992年成立以來,在王蒙、劉學、董乃斌等歷任會長的指導下,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整個李商隱研究呈現出全面推進的態勢。張明非指出,高教版《中國文學史》“改變了以往文學史的寫法,闢出專章介紹李商隱,這意味著李商隱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已經進入了以李白、杜甫、韓愈等為代表的大家的行列,這是新時期出現的‘李商隱熱’以及由此帶來的李商隱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新時期李商隱研究的突破與期待》,《中國詩學研究·李商隱研究專輯》)。這也正是大多數研究者的共識。應該說,正是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終於使李商隱走出了歷史的塵埃,煥發出其最為獨特的詩性光芒。

  為展示這些成果,本文選擇三十種專著加以敘錄,用資參考。這些專著大致分為四類,個別分類不盡妥當,然亦暫為歸類,以利敘錄;每類之中則以出版時間為序。

  一、文獻整理與資料彙編

  1.《李商隱詩集疏注》

  葉蔥奇疏注,全二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1998年8月重印。

  本書是二十世紀第一個義山詩的新注本, 首創之功,蓋不可沒。其原文以朱鶴齡《李義山詩集箋註》為底本,以北宋本(實即清影宋抄本)、南宋本(或即毛氏汲古閣刊《唐人八家詩》本《李義山詩集》, 此本馮浩引馮班語云其為南宋本,實誤)、錢謙益抄校本參校,並以唐宋以來之選集與總集入校,擇優而從,並不單列校記,凡可供參考之文字異同,均於註釋中注 明。義山詩之卷次在早期各版本中均非編年,亦非分體,而是起於《錦瑟》,終於《井泥》。至明代則有分體編排本出現,然不但漫古本舊次,且亦無大價值;至 馮浩始以編年統之,而可準確系年之作品亦不多。故此書仍依宋本舊次,以不至更動原貌。然有可確考作年者,即附其題於年譜,並於目錄中分注於各詩題下,此亦不失為慎重而又變通之法。全書又有“新添集外詩”與“附錄”二項。在附錄中,注者輯集了一百餘家詩話評論資料,雖尚不完備,然亦初具規模。最後附有簡明之年譜。

  此書註釋亦為作者用力處。雖多本朱、馮 之舊,然有二端值得一提。一是辨別舊注:凡諸家舊注精當可採者均儘量採錄,並一一標明;而訛誤者則改行引正;朱、馮之注亦有支蕪者,行刪削;還有應 注而未注者,也以注者積年探索所得而增補之。故此本名為新注,實則在整理舊註上更見其價值。二是對舊注進行文獻核引與標識工作,義山詩舊注成績很大,但其 徵引古籍頗 為隨意,於書名、篇名、卷數,或省稱,或略過,不利於核檢原文;而於所引文字也隨手摘引,往往所引並非原文,從而貽誤後學。作者則甘拋心力,對是書所徵引 之古籍均一一標明作者、書名、篇名等,讀者詳知原委,便於查檢;而所引證儘量採用原文,原文過者,則加刪節號標明。

  此書還有一明顯特色,即書名所標之“疏”。因義山詩詞藻 瑰麗而竟旨遙深,達詁為難,故注者對義山詩之興寄與寓意進行闡發,凡運筆深婉、用典用字雋永之處,以及歷史背景等,均於“疏解”中進行解說,並對一些舊說 加以辨正。傳統古籍整理工作易生釋事忘意之弊,注者於此之努力深可嘉許。當然,義山詩本難索解,注者所論雖大體切當,但個別篇章卻顯出牽強,此亦為致人所 譏者。

  總的來說,此書在義山詩的整理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尤於詩作疏解多切實恰當並時見精義,這是不能因個別篇章的牽強而一筆抹煞的。而且,其於舊注的核引與標識亦很有價值,這是集大成的劉、餘書限於“集解”體例而未能進行的工作。

  2.《李商隱無題詩校注箋評》

  黃世中校注箋評,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出版。

  此書 對義山無題類詩作了匯校、匯箋與匯評,為研究帶來了極大方便。著者無題類詩有著自己的界定,他把義山無題類詩分為三類:即以“無題”為題的詩作共二十首; 以首二字為題者二十首(以首二字為題者本三十餘首,但有十餘首原本有意義,不屬此類);雖有題實亦無題之作二十首。此後還附錄解箋了與令狐交往詩、與妻 王氏之戀情詩及寄內憶家悼亡詩四十首;書前有李商隱傳、贈輓詩、《無題》詩話;書後附有論文數篇及《無題》詩譜。全書會校十八種、會注十四家、箋評一百二十家一百三十種,可以說用力甚勤。

  朱東潤序稱此書為“一部極有意義的著作,他平心靜氣,羅列諸家見地,使讀者可以從此備見古今論斷,最後作出自己的認識”,所評頗為中肯。

  3.《李商隱詩歌集解》

  劉學、餘恕誠集解,全五冊,列入《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中華書局1988年12月出版,至1998年9月已四次重印。

  此書是李商隱詩歌的會校、會注、會評、會箋本,對前代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總結,具有集大成的意義。

  據著者研究,義山詩版本分四個系統,又以明汲古閣本之初刻時間為最早而近真,故此書校勘之為底本,參校了其餘八種版本,復以唐、宋、元三代之主要總集及選本進行校勘,彙集眾本卻又極為審慎。

  此書之箋評,則彙集了從錢龍惕、朱鶴齡到張採田等十一家之專著,此外,宋以來之詩話、筆記、選本、文集乃至於今人研究著作中有關評註考證資料均加採錄,而且間有諸家失注或諸說不同者,均作補註或申述己見。

  本書繼承了馮浩注本編年的優長,對能夠 編年的儘量系年。全書共分三大部分,一為編年詩三百八十一首,二為不編年詩二百十三首,三為附編詩十五首。其編年詩便充分吸收了馮浩與張採田等人的考訂成 果而為之。當然,著者對馮、張二人測出的“江鄉之遊”及其一系列系詩進行了辨正,並對義山佔數東甸、學仙玉陽、入涇幕與成婚、徐幕奉使與王氏逝世時間 等,作出了新的考證結論。從而使其系年更為準確可靠。

  著者還在每首詩的會箋會評後附有按語,不僅包括系年考證及疑難問題考辨的內容,而且還有詩意之解釋與主題之闡述,亦多評詩談藝之語。這些按語均能準確把握義山詩的藝術特徵,避免牽強與穿鑿,對於不同見解,也並不定於一尊,故於義山晦澀之作,有更為融通與靈活的看法。

  全書後附義山之傳記資料、各本序跋、書目著錄與李商隱年表。

  此書確為古代文學典籍整理的典範之作,但在編年與彙集箋評中也偶有錯誤及疏漏之處,故在十六年後,又出版了增訂重排本,對原書進行了一些修訂與相當的增補。

  附:《李商隱詩歌集解》(增訂重排本),中華書局2004年11月出版。

  著者十數年來不斷深研且吸取學界成果,故新版質量又大有提高。較之舊版,其尤為顯著者二:即對作品的系年與箋評的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