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商隱> 情聖詩人李商隱生命中的三個女子

情聖詩人李商隱生命中的三個女子

情聖詩人李商隱生命中的三個女子

  李商隱(812—858),字義山,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父親當過獲嘉縣令,罷官後為謀生計,到浙東(紹興)、浙西(鎮江)為人幕僚。憲宗元和十五 年(820)逝於鎮江,其年李商隱九歲;上有老母,三個姐姐,下有一弟。李商隱,名寓“商山隱者”(四皓),其字義山,取“行義之山”意。李商隱弟名 叟,亦取“伏時隱者”之義。可知李商隱父親並不怎樣熱衷功名,也不希望兒子走科舉之路。

  但 是父親死後,李商隱是長子,他必須擔負起養育母親、姐姐,培養弟弟成才的重任。這對於一個九歲的孩子來說是十分困難的。他“傭書販”,為人抄寫經書,賺 取薄酬,挑起家庭重擔。家中生活十分貧困,使他改變了初衷,他決定將父親的“隱者”之意,同科舉功名結合起來,準備參加“道經考試”(唐代皇帝姓李,奉道 家老子李耳為先祖,曾設立“道科”考試;非儒家五經進士)。

  十六歲那年(827),他上了鄰縣濟源的玉陽山去學道。三年時間,李商隱嫻熟全部道家、道教的經典,可是,卻陷入了一場戀愛的悲劇:他在玉陽山同修道的公主侍女宋華陽的三年戀情,終因宋華陽不能還俗成婚而告結束。

  回 到洛陽故里,李商隱愛上了一個商人的女兒柳枝,並曾迎入家門。但是由於門戶不相當(唐時士大夫家庭,不能娶商人女兒為正室),遭到李家親堂宗族的堅決反 對;成婚未久,旋即解。柳枝後來被一位“東諸侯”(節度使)娶去當小妾。這事在李商隱的心靈上留下了極大的創傷。他在《柳枝五首》中說:“同時不同類, 那復更相思?”

  李商隱十五歲時寫了《才論》、《聖論》兩篇文章,天平節度使令狐楚對李商隱的才學非常欣賞,請他入幕,給錢讓他養活老母姐弟,並讓他和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啟發、幫助李商隱參加科舉考試。李商隱終於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中了進士。

  第 二年,李商隱到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任“掌書記”(秘書),得到了王茂元女兒的愛情;談了兩年的戀愛,開成四年,同王茂元小女兒結了婚。由於“甘露之 變”,王茂元家道很快中落了。當時朝官分為牛(僧孺)黨、李(德裕)黨,“牛李黨爭”十分激烈,李商隱的岳父屬於李黨。在牛黨執政期間,李商隱受到了擠壓 排,沉淪下僚,官不掛“朝籍”;輾轉於幕府替人捉刀代筆,為人作嫁,夫妻過著貧困的生活。宣宗大中五年(851)妻子病逝,李商隱從汴徐幕府趕回家,妻 子已經逝去兩日。

  為 了養活八歲的女兒,四歲的兒子,李商隱不得不再次離開長安,將兒女寄在連襟家,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到了四川梓州,給東川節度使柳仲當秘書。柳仲看李商隱 中年喪妻,十分同情,即以軍中歌女張仙姑娘,賜予李商隱,冀為縫補和幫助他料理生活起居。但是,李商隱與王氏妻子十分恩愛,一雙兒女十分可憐,就婉言謝 絕柳仲的好意,言明不再成家,遂將張仙姑娘退回。

  李 商隱寫了不少以《無題》為題的愛情詩,但是個人生活卻十分嚴肅。他在退回張仙,附給柳仲的信中說自己“雖有涉於篇什,實不接於風流”。所以,在李商隱 的生命中只有熱烈愛戀的三個女人。一個因不能還俗成婚而無可奈何的分手。另外兩個先後成為他的妻子,一個被迫解;一箇中歲逝去。

  下面簡單介紹李商隱寫給三位女人的詩。

  (一)李商隱的初戀宋華陽

  李商隱家鄉鄰近的濟源縣,有一座玉陽山,唐明皇的妹妹玉真公主曾經在這座山修道。當時許多宮女跟著到玉陽山,出家當女道士,侍候公主。到李商隱的年代,仍有公主和許多宮女不斷到玉陽上學仙修道。

  玉 陽山有一條山澗流過,叫玉溪;玉溪將玉陽山自然分隔成東西兩座山峰。西山道觀是女冠居住修煉的場所;東山則是男道士學仙修道的地方。李商隱十六歲那年(公 元827)同一個叫永道士的人一起上山學道,大約有三年時間就住在玉陽東山。男女道士雖然分居東西兩峰,但平時學仙,開道場、做道事時,也經常往來。道教 的許多派別男女道士都可以帶家眷上山修道;加上唐代比較開放,男女道士相親相戀,或“男女雙修”,行氣練功,並不受世俗的責難。李商隱就時常因各種道事, 跨過玉溪,到玉陽西山與女道士們一起修習道事。因此與其中的女冠生出戀情,寫下許多戀情詩。為了紀念年輕時的這一段感情經歷,就給自己取了個號叫“玉溪 生”。古時“生”,既可以指先生,也可以指年輕後生,常指年輕的書生;“玉溪生”就是“在玉溪地方讀書、學仙、修道的年輕後生”的意思。

  李商隱在玉陽山學仙修道,與一位女冠相戀,寫了幾十首戀情詩。由於後來下山參加科舉考試,對這一段感情經歷就有意加以隱諱,而以開頭兩個字做題目,或者乾脆冠以《無題》兩個字。當然,不是說所有這一類沒有題目的詩,寫的都是和女道士的戀情。

  《無題》(白道縈迴):

  白道縈迴入暮,斑嘶斷七香車。

  春風自共何人笑,枉破陽城十萬家。

  李 商隱上玉陽山學道不久,一個春日的黃昏,騎著斑馬從山下正向玉陽東山進發,路上遇見一位乘坐七香車的女郎,從西山下來。他騎的斑馬迎著七香車猛烈嘶 奮。李商隱抬頭一看,白色的山路蜿蜒縈迴,似乎一直要延伸,進入西山的暮裡去。這時七香車的帷簾忽然掀開,一個年輕女子探出頭來,一張秀臉,團扇半掩, 羞澀地對著李商隱嫣然一笑。這女子素不相識,是向著什麼人笑呢?“春風自共和人笑”?李商隱心裡美滋滋的,感受到她那充滿著春意的笑臉,像和的春風輕輕 的吹拂,吻著自己的面頰似的,令人銷魂。他陶醉了,心裡想,這麼美豔的女子,陽城十萬人家恐怕都會為她迷惑,為她破家!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曾經說起自己東鄰女子長得非常漂亮,她“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陽城、下兩座城裡的人都被迷惑了),而自己卻不曾動心。宋玉的原話寫得很有趣: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裡;臣裡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之許也。”

  自從山路上邂逅七香車上的年輕女冠以後,李商隱的思戀與日俱增。他很快打聽到,這是公主的侍女,來自京師,叫宋華陽。她先是從宮中派到貴主的府第侍候公主,不久前又跟隨公主到玉陽山來學仙修道,就住在西山的玉陽觀。

  李 商隱對宋華陽的思念,伴隨著他從春日到了夏天。山上的石榴花開了, 他想起韓昌黎的《題張十一旅舍三詠》的《榴花》詩:“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替師傅 送信給玉陽觀的公主,約定七月十五中元節,東西兩山道士和道姑合起來修習道經、道事,合開道場。

  李 商隱仍然乘坐了自家的斑馬,跨過清澈的玉溪,上了西山。辦完公事以後,他本來想在觀中四處看看,希望能遇上宋華陽。可是,公主制定的清規戒律非常嚴格, 不允許男道士在觀內隨處行走。他只好牽了馬匹,在觀外小河邊的楊樹下,痴痴地坐著。他似乎在等待著什麼?是的,只有日前山路上邂逅的宋華陽,一直盤繞在他 的心間。那團扇半掩,羞澀的對自己嫣然一笑,是那樣的纏緊他的心:

  她 什麼時候能出來呢?她會不會到小河邊來呢?她白天不能出來,那晚上呢?晚上恐怕也出不來,公主一定交給她許多女紅,像縫製衣裙、帷帳等等事情,就夠她忙的 了。她能不能同我一起下山還俗呢?似乎也不可能:神女巫山,嫁人成家,只是一種幻想;女冠就像清溪的小姑一樣,她的居處本來就不能有郎君。她被閉鎖在道觀 裡,簡直比重重簾幕,深深包圍著的莫愁女還不自由……

  李商隱一個人在垂楊陰中想念著宋華陽,心緒茫茫,十分惆悵。

  忽然詩思湧上了心頭,他隨口吟了一首七律,只是末了一句頗費斟酌: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訊息石榴紅。

  斑已係垂楊岸……

  李商隱想起曹子建的詩句:“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是啊,“西南得朋”(《易.坤》),西南坤地,她就是“西南風”!對了,末句就是:

  “何處西南待好風!”

  李商隱吟安這最後一句,不禁有些得意,他又順著思路,再吟一首:

  重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是呀!即使明知相思無益,亦不妨付一片惆悵痴情……用什麼做題目呢……這種詩還是隱去題目為好,就叫

  《無題二首》吧!

  李商隱在垂楊下等了兩三個時辰,宋華陽終於沒有出現,他怏怏地騎上了斑馬,緩步下山,又跨過玉溪,回到玉陽東山,矇頭就睡……

  到了七月十五中元節,李商隱參加了西山玉陽觀的道事。仍然沒有見到宋華陽,他只好寫一封信託人給宋華陽。信中回顧了春天山路上的邂逅,表達了自己的思念。

  可 是,夏去秋來,一直沒有等到宋華陽的回信。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不覺已是大雪紛飛的冬日了。李商隱的相思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到了茶飯不思的境地。他趁著 一個雪月交光的夜晚,一個人偷偷地溜下了東山;由於擔心驚醒別人,馬也不騎,乾脆步行。李商隱再次踏過淺淺的玉溪,上了西山玉陽觀。已經是深夜時光,只見 關門緊鎖,玉陽觀像崑崙山上的.十二層樓,靜悄悄地立著,一片沉寂。門外相風竿上的風標輕輕的飄動……他知道今天晚上又是空走一趟了。他猛然決定寫一首詩 從門縫裡傳給她,即使被她的道中姐妹看見了,估計她們也不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更不會知道詩是誰寫的;但是宋華陽應該會猜得著是自己寫的。

  “對了,題目可以加上‘重寄’兩個字,再添上‘姐妹’,就沒有人會想到什麼……”

  《月夜重寄宋華陽姐妹》:

  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

  應共三英同夜賞,玉樓仍是水晶簾。

  吟完,想想,這“偷桃”和“竊藥”的典故還用得真切當:偷桃,暗示戀情;竊藥,暗示嫦娥奔入廣寒月宮,當了道姑,“碧海青天”何時才得了,才能過著人間的夫妻生活呢?藉著月光,李商隱將詩抄了一張,就塞到門下的縫隙裡去。

  快要離開時,李商隱詩興不減,又寫了一首詩,仍然題作

  《無題》:

  紫府仙人號寶燈,雲漿未飲結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瑤臺十二層?

  冬天過去了,春天降臨了,萬物復甦了,也給李商隱帶來了春的訊息。

  第二年的春天,李商隱的兩封信得到了宋華陽的響應,他們很快就相戀相愛了。

  但是,道觀規矩雖然允許男女道士悄悄相愛,但是要結婚成家,就必須下山還俗。而宋華陽原是宮女,是公主帶來當侍女的,她的命運是由公主來掌握的。因此兩人便不能公然談情說愛,只能藉著男女道士一起在道場聚會時,偷偷溜出去找地方會一會,親密一下。

  第二年的上元,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女道士都上了玉陽東山參加做道事。李商隱拉了宋華陽一把,找了個間隙,兩人悄悄離開道場,跑到廁所裡偷偷見面,親密一番。這給李商隱很大的滿足,第二天他寫了一首詩,用第一句的開頭兩個字做題目,實際上也是無題:

  《昨日》: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鳥使來賒。

  未容言語還分散,少得團圓足怨嗟。

  二八月輪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平明鍾後更何事?笑倚牆邊梅樹花。

  五、六兩句說:今天已經是十六(“二八”十六)了,月亮的影子已經不圓了;昨天你離開以後,我像一隻孤雁,只好斜著單飛了(“十三”不能成雙)。而題目是“昨日”,可見相會在十五上元節。

  但是,為什麼又知道是在“正月”的十五?他們又是在廁所裡悄悄相會呢?就在於第一句的“紫姑”。

  根 據《異苑》、《顯異錄》、《荊楚歲時記》等幾種書的記載:紫姑亦叫子姑,因為是天帝任命管理廁所的廁神,所以人們也稱她叫“坑三姑”。據說紫姑原名叫何 媚,是壽陽(今屬山西省)李景的小妾。李景大老婆嫉恨她,每天讓她打掃廁所,做一些汙穢的事。一年正月十五元宵晚上,將她殺害在廁所裡。何媚陰魂不散,經 常在廁所裡顯靈。天帝可憐她,就封她為廁神。“昨日紫姑神去也”,這句借“紫姑神”,暗示相會時間為正月十五,也透露了他們會面的地點就在廁所裡。

  李商隱與宋華陽的相會時間非常短促,沒能說上幾句話就得分開,但是稍微團圓一下也足慰相思。

  最後李商隱說:

  “現在已經是十六的早晨了,道觀裡的鐘聲也已經敲過了,不知你現在做什麼事?我猜想,你一定因為昨日的相會,留給你美好的回味,現在正倚靠在玉陽觀牆邊的梅花樹下面悄悄地笑呢……

  李 商隱與宋華陽的雲情雨意發展得非常迅速。宋是公主侍女,每年都必須陪公主到長安朝見,長則半年,短也要兩三個月。這年臨行前,兩個人在一處松竹掩映的道觀 裡隱秘相會。李商隱將宋華陽奉為“聖女”,稱她為聖潔的女神,又暗示她的女冠身份。宋既是“聖女”,道觀自然就是“聖女祠”了。他寫了一首

  《聖女祠》。

  松臺殿香,龍護瑤窗鳳掩扉。

  無質易迷三里霧,不寒長著五衣。

  人間定有崔羅什,天上應無劉武威。

  寄問釵頭雙白燕,每朝珠館幾時歸?

  他們躺在散發著幽微香氣的帷帳裡,繾綣多時,雲情雨意,不可遏止。兩人就起身將門窗關好。李商隱想,應該寫得隱晦一些,那就用比喻吧,龍,雄性,可以比自己;鳳雌性,正可以拿來比宋華陽,於是第二句就成了“龍護瑤窗鳳掩扉”了。為什麼要關窗閉戶,是擔心不慎被旁人窺見。

  李商隱盯著宋華陽,都看得呆了:

  那宋華陽身穿薄薄的衣裙,就像上清宮的仙女,披著輕紗霧般的五衣(穀神子《博物志》)那樣剔透明豔,似乎身子的形質都與衣裙完全融為一體了。

  李商隱並不滿足於這種揹著道友悄悄的約會,他希望宋華陽同他私自下山還俗,結為長期的夫妻。

  他輕輕地,溫存地說:

  “我 們還是下山還俗成婚吧。我剛剛讀過當今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你知道他在《冥跡》篇裡,記載崔羅什的事嗎?說是清河崔羅什一次夜裡走路,經過一座‘夫人 墓’。忽然一個年輕女子邀請他。崔羅什明知道這女子不是世上的人,卻還是進去,和她親密相偎,臨走,還留下給那女孩子,並且替她插在發上;女孩子 也把指上的玉環戒子贈送給崔羅什……”

  “你是說,你會像崔羅什那樣善解風情?”宋華陽笑著問。

  “那是自然了!如果一直留在玉陽道觀,你知道這裡是沒有崔羅什、劉武威那樣善解風情的人……”

  宋華陽輕輕地念起吳融《上巳日》的兩句詩:

  “本學多情劉武威,尋花傍水看春暉。”

  兩人繾綣多時,李商隱看著宋華陽發上插著的兩支成雙的白燕釵,問:

  “你每次到長安朝見,要多少時候才能回山呢?”

  但是,宋華陽終究不能還俗下山,所以李、宋的戀情從一開始便隱伏著悲劇的結局。

  三年後,李商隱因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的誠聘,獨下玉陽山,到州(今山東城縣)令狐楚幕府,這一段戀情遂告結束。

  在李商隱下山的前夜,他同宋華陽有一種生離死別的預感。他們一起度過了幾個傷心的時日。

  這是一個暮春三月的日子,春風軟綿綿,百花凋零。分離的日子來了,他們好不容易尋覓了一個間隙。李商隱得到宋華陽道中姐妹的巨大同情,姐妹們幫他兩個看著門窗,讓他們兩個人在華陽的臥室裡相會。

  李 商隱同宋華陽相擁在一起,互相傾訴著相識以後的愛情,設想著未來的各種可能。李商隱說自己像春蠶吐絲一樣,只有到死,對華陽的思念才會停止;自己像一支燃 燒著的蠟燭,只有蠟炬燒成灰了,眼淚才會流盡。他表示,到州天平入幕,其實離玉陽山也並不是很遠,他會經常託人信來探望她;他還表示自己會等著宋華 陽,只要宋下山還俗,就一生和她廝守在一起,絕不分開。那一天從下午到晚上,是他們的最後一次繾綣之情。李商隱寫了一首七律,宋華陽說,還叫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宋華陽說:“蓬山仙境,畢竟是虛無縹緲,難以企及的地方……”

  “不,我說的‘蓬山’就是你居住的玉陽觀,同州是沒有多少路程的。”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宋華陽終於沒有辦法下山同李商隱在一起,他們就這樣不得不分離了。

  為了紀念這最後分別的日子,李商隱後來寫了三首七律,他借道教上清宮元始天尊所居的碧城,指代玉陽觀,所以就以

  《碧城三首》為題。第一首這樣寫:

  碧城十二曲闌干,犀闢塵埃玉闢寒。

  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愛情已經完全沒有希望了,李商隱還是希望自己一生能夠永遠對著這位水晶盤一樣的月裡嫦娥。

  宋華陽未能跟他下山,對李商隱來說,是一塊終生的心病。下山以後,李商隱寫了一首七絕,抒發自己的傷感,卻從對面落筆,想象心中的姮娥(嫦娥)一樣美麗的宋華陽,當在月夜想念自己而斷腸。

  《月夕》詩:

  草下陰蟲葉上霜,朱欄迢遞壓湖光。

  兔寒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

  又寫了一首

  《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大 約十年後的一個春天,在茫茫細雨中,李商隱再一次過訪玉陽山,而“人面不知何處去”?玉陽觀的石門已經長滿了綠色的苔蘚,往昔的戀情早已不知隨風吹到哪裡 去了。看看門前相風竿上的小旗,還在風中飄拂,似乎女冠們離開還不是很久;他懊悔自己來得太遲了。那一天,他寫了一首七律抒發心中的無限悵惘。詩題為

  《重過聖女祠》:

  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