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商隱> 李商隱詩歌的用典特色

李商隱詩歌的用典特色

李商隱詩歌的用典特色

  李商隱,晚唐詩壇上最傑出的代表,其詩歌以表現個人內心感受最具特色,其朦朧多義的詩歌境界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一、李商隱詩歌中詞語的陌生化現象

  1.超常搭配,獨特的意象組合

  意象是詩歌最具魅力的成份之一,詩歌因為意象而變得充實豐滿。“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可見意象之於詩歌的重要性。李商隱的詩歌意象往往透過獨具個性的組合,從而使讀者獲得新的審美體驗如《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其中,“竹”、“塢”,“水”、“檻”,“枯荷”、“雨”的組合最具有特色。單列出“竹”和“塢”我們想到的只是竹子和小型的城堡,但當他們組合到了一起時,詩意就濃了,試想一個長滿竹林的小小村落,清水幽幽,詩人獨倚欄杆一直到黃昏,這是一個多麼富於詩情畫意的圖景。再看尾句“枯荷”,“雨聲”。單就荷花枯萎,我們往往把它看作正常的時令變化使然,而把“枯荷”和“雨聲”組合到一起,就讓人心中升起無限的惆悵之情。李詩就是用這種簡單而又不尋常的意象組合使原本平淡無奇的意象突然變得情意綣綣,言有盡而意無窮。

  2.詞性的變化

  “詞性的變化,指的是一個詞突破詞語固有的詞性,使其在具體的語言運用中臨時承擔另外一種詞性的現象。”我們細讀李商隱的詩歌,不難發現在李商隱的詩歌中,不少詞的詞性也發生了變化。這些詞的詞性變化使詩歌產生了陌生化的表達效果。如:

  “衣帶無情有寬窄,春煙自碧秋霜白。”(《燕臺四首》)

  “雲屏不動掩孤嚬,西樓一夜風箏急” (《燕臺四首》)

  “楚天暮短黃昏雨,宋玉無愁亦自愁”(《楚吟》)

  “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板橋曉別》)

  以上這些詞大都是形容詞作動詞用,這樣不僅使詩歌語言在形式上顯得簡練,更使詩歌在意境的傳達上更顯精妙得當。如“宋玉無愁亦自愁”兩個“愁”字,前面一個是作名詞用,而後面一個卻變成了動詞。這種無法言說的惆悵之感,詩人僅用兩個“愁”字便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了,看似簡單重複卻又回味無窮。最高明的技巧往往是在最平凡、最簡單處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李商隱詩歌悲劇性意象的成因

  李商隱詩歌因為其獨具個性的陌生化形式,使其詩歌風格從總體上顯得深情緬邈,含蓄內斂。詩歌意象很大程度上帶有悲劇性色彩,詩意核心朦朧多義。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李商隱這樣的詩歌語言特色呢?

  1.個人命運,經歷決定其由外在世界轉向內心世界

  李商隱九歲喪父,家境比較清貧。但商隱自幼好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懷著“欲迴天地”的抱負。他非常想透過科舉考試成就功名。不僅拜一位精通古文的堂叔為師勤學古文,而且透過朋友結識當時名士令狐綯與其父令狐楚。並在令狐楚的悉心指教下學寫駢文,然而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就因黨派之爭而未能錄取。第二次終於進士及第,可是在複試時卻因為自己娶了李黨王茂元之女而又遭到黨派之禍。後李商隱輾轉漂泊,第三次考試錄取為秘書省校書郎,可惜好景不長,幾個月便調為弘農縣尉。因為李商隱的耿直個性,他註定無法在晚唐這樣一個黨派林立、腐敗橫行的官場生存。因此他一生窮困潦倒,再加上中年喪母、喪妻,使他在家庭、事業上屢受打擊。最終以幕僚為生,天涯漂泊,真是“才命兩相妨”,47歲就病逝了。

  從李商隱這一生的經歷來看,社會的黑暗與個人的際遇使他“一生襟抱未嘗開”,正是這樣一種人生經歷使商隱心靈善感,由外在世界轉向內心世界主觀感受的表達。這種種生活上的不如意鑄就了李商隱悲劇性的人生體驗,特別是中年家庭與事業同時受到挫折使其悲劇性意思更加強烈。

  2.晚唐總體詩風對李商隱的影響

  唐詩發展到晚唐,詩歌的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種蓬勃向上、大氣開放、積極進取的盛唐氣象已經逝去。詩歌也漸漸變得脫離現實。文人們非常重視詩歌技法的使用和字詞的推敲。賈島曾為“推敲”、“敲”二字苦吟。“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 《題詩後》)“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盧延讓 《苦吟》)可見當時文人是多麼的注重詩歌語言的運用。李商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當然也免不了受到影響。比他稍早的李賀對李商隱詩風影響很大,李賀走的是一條奇譎險怪的詩歌創作道路,李商隱在一些詩歌創作中也沿襲了這樣一種詩歌創作方法,如其在《燕臺》四首便是典型。商隱在詩歌中也用到了很多似真似幻的具有迷幻色彩的詞語如“閶闔天”、“桂宮”、“銀漢”、“星妃”、“月浪”、“雲屏”、“月娥”等等。

  另一方面,溫庭筠等婉約派的始祖把詩歌引向宮闈女性。詩歌創作逐步進入了一種婉約、細膩、深情緬邈的.創作狀態。這樣一種詩歌創作的風格傾向對李商隱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李商隱在繼承了這樣一種詩風的同時,更深一層的進入了自我心靈世界的拓展,把詩歌的深情緬邈發揮到了極致,從而走了一條以表現心靈感受的微觀化的詩歌創作道路。

  三、總結

  當李商隱的這樣一種命運經歷,和這樣一個詩歌創作時代環境結合在一起時,便產生了李商隱這樣一個賦予天才創作的詩人。他的多愁善感,他的天才才華,他的千古“錦瑟”心,便融合為一體為唐詩開疆拓域。“窮而後工”和李商隱的天才才華便造就了唐詩的最後一座高峰,跨越千年屹然挺立在詩歌的國度中,留給後世無數攀登者永無止境的詩國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