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商隱> 李商隱的牡丹詩三首翻譯賞析

李商隱的牡丹詩翻譯賞析

李商隱的牡丹詩三首翻譯賞析

  李商隱17歲顯露才華,受到令狐楚的賞識。令狐楚聘請他到幕府做官,為他在生活上、學習上提供方便。這時的李商隱春風得意,寫下一首《牡丹》詩:

  錦帷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君。

  垂手亂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燻。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李商隱吟誦牡丹,意境虛幻美麗,格調惆悵沉鬱,別有一番滋味。他的眼神迷離,他的腳步遲疑,他的詩風濃麗,他的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有說不出的厚重滋味。

  李商隱寫詩愛用典故。第一句用的是孔子見南子的典故:衛夫人即春秋時衛靈公的夫人南子,美豔而輕浮。《典略》記載孔子回到衛國,受到南子接見。孔子北面稽首,南子在帷中回拜。詩人以錦帷乍卷、容顏初露的衛夫人形容牡丹初放時的驚豔和嬌羞。第二句用的是君泛舟的典故:《說苑》記載君子皙泛舟河上,划槳的越人唱起歌,表示對君的愛戴,君為歌聲所動,揚起長袖並舉繡被覆之。詩人將牡丹的綠葉想象成君的繡被,將牡丹比喻為被繡被覆蓋的越人,意象美麗,透出驚豔。

  接下來的第三、第四句中,詩人把牡丹比喻為善舞的女子,描寫她舞動時垂手觸動了玉佩,轉身時攜風飄起了長裙,從而展示牡丹隨風搖曳的風姿。垂手、折腰都是舞曲名,這裡指代舞姿;玉佩是舞女身上的玉製佩件,鬱金裙是用鬱金草染色的裙,這兩句有聲有色地描繪出牡丹迎風起舞的形象。

  “石家蠟燭何曾剪”,是說牡丹就像燃燒的.燭火,但不需修剪燭芯。這句也用了典故:西晉都城洛陽有金谷園,乃西晉富豪石崇的花園。此人生活奢侈,常用蠟燭當柴火燒飯,這樣燭芯當然不需要剪。李商隱的意思是說牡丹過於美麗,竟有點奢侈了。

  “荀令香爐可待燻”,是說牡丹的芳香本是天生,不需香爐來燻烘。荀令即荀,曹操的謀士,因擔任過尚書令,故被尊稱為荀令君。荀曾到別人家裡作客,他坐過的地方好幾天都有香味,這裡比喻牡丹天生高貴。

  這比喻很獨特,用典也貼切,給人的感受較為強烈。詩人陶醉於國色天香之中,恍惚夢見了巫山神女,盼望她贈給自己一支生花彩筆,以將思慕之情題在牡丹的花葉上寄出去。這詩寫得很有激情,其中似乎隱藏著曖昧。

  李商隱的好心情沒有維持多久,捲入黨派之爭後,他再也無心賞花了。唐文宗開成三年暮春,他到京城應試落第,返程途經甘肅的回中,遇雨住在旅館內,看到院中牡丹剛剛吐蕊,就因一陣風雨而落。於是,他借牡丹感慨身世,寫下《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猶在,羅薦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悵臥遙。

  章臺街裡芳菲伴,且問宮腰捐幾枝。

  詩的大意是:當年我曾在京城賞花,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今日途中忽遇牡丹,花兒被雨打落實在可惜。詩人以牡丹自比,寫出了失意。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

  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

  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這首詩開頭就撇開牡丹先寫榴花,因為榴花晚開,趕不上春天,有人便嘲笑它,豈知花早開者必早落。第三句寫花含雨,第四句寫雨打花,皆為希望成空之意。而牡丹因雨而敗,一春生氣皆被盪滌,這多像人事的變化啊!詩的結尾筆鋒一轉,說牡丹雖落盡花葉,但回想其雨中粉態,仍覺清新動人。這種感受非常複雜,一腔惆悵之情,就像暮春細雨。

  作者:

  商隱,晚唐著名詩人。擅長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此類詩歌也多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