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商隱> 李商隱愛情詩朦朧美的表現手法

李商隱愛情詩朦朧美的表現手法

李商隱愛情詩朦朧美的表現手法

  導語:李商隱的愛情詩具有共同的特點,即朦朧美。這主要表現在其主題的多義性、意象、意境的朦朧和唯美詩風等方面。而具體的表現手法則是埋沒意緒、神仙典故的大量運用、曲折變化的章法。這些朦朧美的表現技巧,使李商隱成為古代詩歌朦朧美的開拓者。

  李商隱,字玉山,號玉溪生,晚唐傑出詩人,現存詩歌600多首。其詩風格不一,但最為後人愛不釋手、且獨樹一幟的是其獨創的朦朧詩。而這種風格的作品又以愛情詩居多,佔了他所寫詩歌總量的五分之一,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無題》、《錦瑟》、《聖女祠》、《夜雨寄北》等。

  這些愛情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朦朧美。這主要表現在其主題的多義性、意象、意境的朦朧、和唯美詩風等方面,但是李商隱是如何使其詩歌具有了這樣思深意遠,情致纏綿的特點的呢?這就要深入探討其愛情詩朦朧美的具體表現手法。經過認真的研究,筆者認為表現手法有三,依次列之:

  (一)埋沒意緒

  善於埋沒意緒,是李商隱詩歌創作的特色之一。

  清人馮浩在《玉溪生詩集箋註》中就已發現了李商隱詩歌的這一特點,他認為李詩“總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語,幽咽迷離,或彼或此,忽斷忽續,所謂善於埋沒意緒者。”善於埋沒意緒也就是不直接吐露真情,斂抑情緒,感情內向,從而形成具有朦朧美的詩歌意境。

  這類詩以《無題》為代表,而最為讀者熟悉和欣賞的則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在唐代,有的詩人不願意標出能夠表達詩歌的主題題目時,就以“無題”作為詩的標題,以埋沒意緒掩其心意,李商隱一詩更是如此。他不僅掩其主題,就是抒發感情的物件都深深隱藏起來,所以此詩所詠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是懷念朋友的,有人說是寫給心愛之人的,也有哀嘆身世之說。對於李商隱的其他“無題”詩,大家也總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能夠自圓其說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著每一個喜愛義山詩的讀者。在其感情端緒中穿梭徘徊,體味作者的心境,找出其意緒所在,讀詩像一次美麗的冒險,尋尋覓覓,經過不斷的玩味和體悟,最後再將詩的意蘊一語道盡,真是其樂無窮也!

  (二)神仙典故的大量運用

  李商隱詩歌朦朧美的第二個表現手法則是神仙典故的大量運用。

  神話的是想象的產物,最大的特徵就是虛構和奇特。而李商隱在詩歌中大量用典且善於用典,真是使得自己本來就隱晦的感情遮擋的更為嚴密,造成迷離、朦朧的審美效果,詩歌更加韻味無窮!

  七律《錦瑟》用典之多用典之精確歷來為人讚歎:“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明月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莊生指莊周,此典出於《莊子·齊物論》:“不知周之夢蝴蝶歟,蝴蝶之為夢周歟?”此處以莊周夢蝶、不辨物我之典來傳達一種如夢如幻,令人迷惘的心境。望帝,蜀帝杜宇,號望帝。此句典出《華陽國志》、《蜀王本紀》。據說望帝死後化為杜鵑,暮春啼血直至口中流血,其聲悽苦哀怨。此處用以表現一種華年已逝的哀婉之情。“滄海月明珠有淚”出自《博物志》,講的是海中鮫人泣淚成珠的故事,具有濃厚的感傷意味。藍田,山名,產玉,在今陝西藍田縣。司空圖《與極浦書》中說:“戴容州雲:‘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李商隱可能用此表形容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朦朧虛幻美景。一連串的典故,再加上開頭和的'“無端”和末尾的“惘然”,首尾相應,使得全詩朦朧傷感的情緒氛圍躍然紙上,讀之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