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離騷> 離騷讀書筆記

離騷讀書筆記

離騷讀書筆記

  偉大領袖曾經說過:“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騷,即《離騷》。這是怎樣一種天人的魅力,又是何等一種輝煌的奇葩,竟能讓人推崇至斯,讓人沉吟至今。形形色色的人讀罷離騷,會在心中臨摹出光怪陸離的畫面,卻無人不撫膝喟然嘆曰:“此非天人之作哉,若夫何至感人至此耶!”失敗的作品,其失敗的原因大多雷同,而成功的作品,其成功的原因卻各有各自的故事。對於離騷,卻也適合。

  自古病已入肓,國危如牆者,該如何處置乎?人們從離騷中感受到的是屈原對楚國黑暗腐朽政治的滿腔憤慨和對自己傷感飄零身世的自憐自艾。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這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不得不說是離騷的.一種極好的見解。古往開來,無數仁人志士,為國為民,毀家紓難,在所不惜。只因為那一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那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幾千年來一直感動並激勵著中國知識分子為國為民殫精竭智。俠之大者,為國為名。杜甫茅廬破而思天下疾苦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何足道哉。郭靖困守襄陽城,本可蕭然而去,深藏功與名,卻選擇了與將士同身共死的慷慨決絕。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下,去留肝膽兩崑崙,用鮮血為垂垂朽矣的大清帝國灌輸最後一縷新鮮的脈搏。他們都如屈平一樣,為國為民,九死未悔。貧賤現益友,危國出烈士。

  自古昏君當權,佞臣當道者,該如何處置乎?屈原慷慨陳詞道: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太史公曰: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見信而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古人云,苛政猛於虎。卻不道亂政崩如山。即便如此,屈原亦雖九死其猶未悔。雖然別人未了解兮,願繼承彭咸遺風。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美政”是屈子一生的槓桿,以翹起中興楚國的重任。生命是如此的輝煌,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但若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這是一種何等超然的處世態度和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若為強國固,二者皆可拋。頭可斷,血可流。即使敵人那殘忍的刺刀已經深深地戳入我的胸口,

  即使我的喉嚨以呼喚不出最後一聲吶喊,即使我的肉身已成為皚皚白骨長眠青山,甚至挫骨揚灰隨風而逝,但我的精神永不磨滅,我的靈魂將與世長存,屈子的一生正是如此。即使在一千年以後,世界早已沒有你,卻有千千萬萬個粽子包裹著我的相思,寄與著我對你的思念;卻有歲歲年年的龍舟承載著你的舊容,於病樹前頭爭渡著你的風骨。或許哪天遇見你,我也能對你說道: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暴,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自古世風日濁,陰雲蔽天者,該如何處置乎?也許隨波逐流,成為行屍走肉,就可以什麼都不用想,少了許多煩惱;或許像蒲公英一般,任風而動,看似自由,卻實則身不由己。屈子的答案卻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宋周敦頤曾說過,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此非後人對屈原的精神寫照麼?即使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我亦寧肯暴死拋屍兮,也不肯如此歹毒。我的生涯一片無悔,我想起那天夕陽下的漁甫,和那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誓言,那是我逝去的汨羅。滾滾江水一東逝,默默容顏長太息。汨羅江頭的屈平,轉身回眸,留下千年遺憾;縱身一躍,洗盡萬古鉛華。只盼我這一躍,能帶走世間不幸的綰光;只盼我這一死,能喚醒沉醉千年的綠芒。

  傳說你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你的真身。為保護你聖潔的軀身,百姓們紛紛投下食物以供魚群飽食,灌下雄黃酒以麻醉巨蟒獸。從今以往,五月初五,憑江酹酒,益復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