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離騷> 《離騷》複習教案

《離騷》複習教案

《離騷》複習教案

  關注文字

  一、引導學生複習課文,背誦課文。

  二、檢查學生課文複習情況。

  解決學案

  一、文學常識

  關於屈原:名平,字原。丹陽人。戰國末期楚國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最偉大的愛國詩人,“楚辭”詩體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 、湘二水之間。頃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都,屈原悲憤難,遂自沉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代表作:《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其作品充滿了浪漫主義精神,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法,後人稱為“楚辭”,又稱為“騷體”。

  1953年被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屈原(中國) 哥白尼(波蘭)

  莎士比亞(英) 但丁(義大利)

  關於楚辭。

  “楚辭”是以屈原為代表的戰國時期的一批楚國作家在學習楚國民歌基礎上,創造、發展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地”,故謂之“楚辭”的一種詩歌形式。《楚辭》則是由西漢劉向編輯的屈原、宋玉等楚國作家作品的總集名。

  二、基礎積累

  1.識字記音。

  苗裔(yì) 孟(zōu) 辟芷(zhǐ) 宿(sù)莽 騏(qí)(jì) 馳騁(chěng)

  2.識記字形。

  孟 苗裔 嘉名 騏 皇輿 棄穢 險隘 幽昧 讒言 馳騁

  三、通假字

  1.皇覽餘於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  “錫”同“賜”,賜給

  2.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闢”同“僻”,偏僻

  3.乘騏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道”同“導”,引導

  四、詞類活用

  1、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名,字,名詞用作動詞,取名,取字

  2、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紉,名詞用作動詞,貫串連綴的意思

  3、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穢,形容詞用作名詞,穢惡的行為

  4、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佩,動詞用作名詞,佩帶在身上的裝飾物

  五、特殊句式

  1、恐年歲之不吾與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2、肇錫餘以嘉名    介詞結構後置

  六、夯實基礎

  1、給加橫線的字注音並解釋該詞語

  ⑴ 苗裔(yì):後代子孫

  ⑵ 孟(zōu):夏曆正月

  ⑶ (kuí)揣度、衡量

  ⑷ 肇(zhào)開始

  ⑸ 重(chóng):加上

  ⑹ 扈(hù)被、披

  ⑺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⑻ (gǔ):原意為水流迅疾,此比喻光陰如流水般地飛逝

  ⑼ (qiān):拔取、攀、折

  ⑽ (pí)::山坡、嶺上

  ⑾ 騏(qíjì):駿馬

  2、辨下列加橫線的詞的含義:

  ① 惟庚寅吾以降 介詞 在

  ② 肇錫餘以嘉名 介詞 把、用

  ③ 又重之以修能 介詞 用

  ④ 紉秋蘭以為佩 介詞 用

  ⑤ 乘騏以馳騁兮 連詞 來

  ⑥ 長太息以掩涕兮 連詞 表並列關係,相當於“而”可不譯

  ① 帝高陽之苗裔兮 助詞 的

  ② 又重之以修能 助詞 不譯

  ③ 恐年歲之不吾與 助詞 賓語前置的標誌 不譯

  ④ 夕攬洲之宿莽 助詞 的

  ⑤ 恐美人之遲暮 助詞 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不譯。3、譯下列句子

  ④ 惟庚寅吾以降

  譯文:我在庚寅年降生。(倒裝句、應為“吾以庚寅降”)

  ⑤ 恐年歲之不吾與:

  譯文:只怕年歲不等待我。(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⑥ 又申之以攬

  譯文:又加上高尚的德行. (介詞結構後置 應為“又以攬申之”)

  [閱讀能力遷移訓練]

  1、朗讀屈原《離騷》結尾“亂曰”部分並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離騷(節選)

  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註解:彭咸:傳說是殷代賢臣,因為諷諫君主不被聽從,投水自盡。

  (1)解釋下列詞語

  已: 故都: 美政:

  (2)“國無人莫我知兮”一句屬什麼句式型別,試解釋這一詩句。

  (3)譯“既莫足與為美政兮”一句。

  (4)最後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閱讀司馬遷的《屈原賈生列傳》(節選),完成文後各題。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其文約,其辭微,其志,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2.解釋下列詞語。

  方正: 窮: 信 :

  約: 微: 廉:

  3.用原文回答問題。

  ①屈原寫作《離騷》的原因是:

  ②“離騷”的含義是:

  ③屈原用“離騷”為其作品命名的'原因是:

  4.譯下列語句:

  ①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②其文約,其辭微,其志,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③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參考答案:

  1.(1)已:停止 古都:故國 美政:理想中的美好政治。

  (2)屬於賓語前置句。楚國沒有賢人,不能理解我。

  (3)既然不值得與他們從事美好的政治啊。

  (4)學習彭咸,為理想獻身。

  2.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窮:困窘、困厄。 信:誠信。 約:簡要。

  微:深微,微妙。 廉:廉潔。

  3.①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②離騷者,猶離憂也。

  ③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4.①屈原對懷王聽聞失靈而不能分辨是非,視線被讒諂媚之徒所矇蔽而不能辨明真偽,致使邪惡傷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萬分痛心,所以才憂愁苦悶,沉鬱深思而寫成《離騷》。

  ②其語言簡約精煉,其內容卻託意深微,其情志高潔,其品行廉正,其文句雖寫的是細小事物,而其意旨卻極其宏大博深,其所舉的雖然都是眼前習見的事例,而所寄託的意義卻極其深遠。其情志高潔,所以喜歡用香草作譬喻。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③身處汙泥濁水之中而能洗滌乾淨,就像蟬能從混濁汙穢中解脫出來一樣,在塵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濁所玷汙,清白高潔,出汙泥而不染。推論其高尚情志,就是說與日月爭輝也是恰宜的。

  課外拓展

  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其中所寓含了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幾千年來一直感動並激勵著中國知識分子為國為民殫精竭智。

  2《離騷》中的名句: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3《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4表現其堅持真理,獻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5表現其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汙的句子是:寧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6表現其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7表現其潔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