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清照> 絕句 李清照 朗誦

絕句 李清照 朗誦

絕句 李清照 朗誦

  李清照《夏日絕句》中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緻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

  

  夏日絕句

  宋代: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詩、詩意]

  活著的時候應當作人中的豪傑,

  就是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

  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思憶項羽,

  他在慘遭失敗之時,寧可自殺也不願逃回江東。

  [賞析]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鬚眉了。

  讀李清照

  中華文學歷史煙波浩瀚,文壇名匠如銀河沙數,燦若星斗,不勝俯拾,個個文才逼人、才華奪目。其作品任憑後人深品或淺酌,每每韻味渾綿,悠然餘香,令人酣醉,使人流連。拍案叫絕之處感慨古人修養之深邃、造詣之高遠、品德之厚重,顯現的文學藝術之魅縈索不去,賞心奪魄。這也許就是當代古典文學愛好者痴愛於斯、情迷於斯的原由所在。

  在繁星璀璨之中,因個人的主觀本真性情、客觀後天薰陶、外因環境鑄造,人們在色彩紛呈或星光閃爍之時,都會沿自我價值取向索引,鍾情其中的某一種文風或偏愛某種流派特色。

  在眾多的古典詩詞名家之中,我所情有獨鍾之人,首推李清照。對於八大家之類的作品,只是欣賞而不鍾情。李清照以其自然細膩的文筆、婉約優美的文風、清新精巧的砌詞,在辭賦之壇一枝獨秀。輕下筆,將女性脈脈似水點染到極盡之境,濃蘸墨,將女性的纖纖柔弱刻畫到極至淋漓。柔潤,潤到稱絕,悽美,美到無比。

  然而,之所以鍾情於她的原由,不是她的柔可憐惜。在漫天繁星一般的詩河詞海中徜徉之時,當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絕句觸眼際、入腦海的瞬間,那種電光火石般的思維碰撞之強烈,是相當震撼的。李清照和著她的絕句,彷彿手捧著一種精神境界,溯時空長河,坦然從容地微笑著向我走來。她的光芒令其他星光黯然平淡,令其他光彩默然失色。她也許不是風華絕代之佳人,不是巧奪天工之才女,但在我心目中的所佔一席地之高之穩,是其他任何才華風流的才子名匠所難以比擬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緻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當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啊!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悽切入骨,細膩感人無以復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鬚眉幾人可以匹敵?!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女詞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痛恨宋朝當權者苟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於英雄名節,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託,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願”、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屈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絕句,不是隻因其藝術的功力,不是隻因文字的機巧,當浩然正氣貫於心胸與文學才華渾然一處時,下筆之處,天地驚鬼神泣之力,是緣於她的精神凝聚,氣節支撐。

  現代文學作品中,有人曾這樣的點評項羽,“項羽拔山蓋世之雄,喑嗚叱吒,千人皆廢,為什麼身死東城,為天下人笑?他的失敗原因‘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兩句話包括盡了。當其敗北之時,如果渡過烏江,捲土重來,尚不知鹿死誰手。而項羽向天長嘆:‘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我而王,我何面見之?縱不言,籍獨無愧於心?’英雄一世卻沒能戰勝自己的自尊心!放棄了一線生機。”

  從作者的切入角度和某個層面上說,我不反對這樣的評說,但那只是就其切入角度的層面而言。縱觀歷史長河之內,英雄無數風流無盡,項羽的慷慨赴死報江東父兄,從容捨身慰男兒之身,如此氣節,在他英雄之軀訇然倒地之時,騰空而起,凌雲直上,流傳千里,摧人至今。寧可無愧而死,不肯慚愧而生,這是項羽之生命換來的抉擇之筆,書寫著一種忠貞:忠貞於英雄之名,忠貞於大丈夫之氣。聯想到“霸王之別姬”可見其人文渲染和人格的'魅力所至,造就出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慷慨氣節、悲壯正氣。

  李清照本女兒之身。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一個坎坷漂泊的女子,一個滄桑憔悴的女子。筆墨所抒人傑之“傑”,高出眾人幾層之上;鬼雄之“雄”,豪踞鬼神遍及之處。一個“思”字,標示她的思想所向、志向所指,何等的無畏生死之氣。此一絕句在她溫香縈繞、弱吟嬌嘆的文字中,異筆突運,異軍突起,這是她另一種的底蘊顯露,是她別一種的氣質光彩,是亡國之悲忿、愛國之強烈、命運之不屈的錚錚風骨和鏗鏘見證。

  星光燦爛的古典文學長河,群星璀璨無比,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一路走過之處,給後人留下的斑斕印記。無法計數的才子佳人以其流光溢彩的才華,在文學史上取得了濃墨重筆書寫自己名字的資格。但無論青天白日之下,還是明月當空之時,開啟詩詞集錦,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絕句,其浩然正氣,傲然風骨,總會使人肅然起敬,凝神起思,思而鍾情!

  何謂做人風骨,何謂做人氣節,從李清照這位以婉約悽美而嬌峙文壇的女子身上,我們可以找到最為精準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