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白> 李白《早發白帝城》教學設計及反思

李白《早發白帝城》教學設計及反思

李白《早發白帝城》教學設計及反思

  早發白帝城

  教材分: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千古名詩,全詩共4行2句,寫詩人乘船從白帝城返回江陵時的愉悅心情,前兩句寫早晨辭別了朝繞的白帝城,順長江而下,一日之間就可以到達千里之遙的江陵。後兩句寫三峽兩岸樹木中猿聲響成一片,走出很遠彷彿還能聽見,整首詩寫得輕靈飛動,生動地傳達了詩人的喜悅心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利用多種認字方法認本課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透過反覆誦讀,背誦古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詩意,體會作者遇赦後乘船東歸的愉快心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重點與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感受詩的意境美。

  難點:體會作者乘船東歸的愉快心情。

  學情分:

  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古詩,進而理解詩人的愉悅心情。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看插圖、看影片、配樂反覆吟誦課文,體會詩人的心情。

  “發、朝、還、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透過組詞區別字音。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趣匯入。

  同學們,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是誰呢?(出示李白頭像)我們已經學過不少李白的詩,你會背哪一首,背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配樂講故事

  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愛牽連蒙冤獲罪,被流放到很遠很遠的夜郎城(今天貴州東部)一路上,他很傷心,走呀走呀,途中經過江陵城(湖北江陵縣),那兒地勢險要,水流很急,當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慶白帝山)時,突然接到了一個好訊息,他無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興,決定順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寫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師範讀古詩,讀後讓學生評價。

  2配樂再讀古詩,讓學生評價讀得怎樣。

  過渡,聽完古詩,你一定也想讀對嗎?試一試讀。

  3、生自由讀古詩。

  讀時要求:讀正確,通順。

  4、指名讀,齊讀。

  5.學習多音字“發、朝、還、重”進行區別字間,分別口頭組詞。

  三、品讀古詩,感情意境。

  過渡:讓我們再深入的讀一讀古詩,你讀懂了什麼?

  1、出示古詩內容、

  2、指名讀前兩行。

  3、提問:詩人從哪裡出發?要到哪裡去?多遠的路?要多長時間到?板書:白帝城——江陵

  4、問:從詩中看出李白什麼感受?

  5、師述:白帝城在山頂最高處(指圖)從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為李白急著回家,把好訊息告訴家人所以試著用高興的心情去讀前兩行。

  6、齊讀前兩行。

  7、指名讀。

  8、指導朗讀,板書:辭、還。

  9、指名讀後兩行。

  10、看影片。師述:兩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過了很多座山,好象一隻猿猴沒叫完,船又到了另一隻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時和回來時是同一條小船,但感覺不一樣,去時傷心,回來高興,又是順水行舟,所以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中的“一日還”“萬重山”是李白的誇張的手法,如:“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樓高百尺”等詩句都是作者誇張的寫法,這是李白特有的風格。

  11、齊讀後兩行。

  12、指導朗讀全詩。

  四、再次朗讀,昇華情感。

  過渡:這麼美的詩還想讀嗎?

  1、打節奏朗誦。

  2、表演讀。

  3、配樂朗讀。

  五、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過渡:詩讀的很好,我們來複習一下生字。

  1齊讀生字。

  2指導“帝”“岸”兩字的寫法。

  六、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國是詩的國度,朗讀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最高峰,課外同學們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詩讀一讀好嗎?

  板書設計:

  早發白帝城

  辭 還 啼 過

  白帝城-------------------江陵

  愉快

  教學反思: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帶有他一貫的雄奇豪放的詩風,怎樣能讓學生輕鬆簡單的理解詩意,體會意境,是我設計這堂課所追求的目標,我是這樣教學的。

  激趣匯入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非常強,因此,剛一上課,我就說:同學們,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學生回答後,出示李白像,讓學生背誦以前學過的李白的詩作,學生興趣盎然。接著,我以配樂講故事形式,介紹《早發白帝城》的寫作背景,激發學生學習《早發白帝城》的興趣,為學生理解詩意作準備。

  課堂上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來學習,備課時,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為著眼點,課堂預設時,我安排以下幾個環節:1.出示圖片,激趣匯入。2.初讀古詩,整體感知。3.品讀古詩,感悟意境。4.再次朗讀,情感昇華。5.鞏固生字,指導書寫。透過這幾個環節,生生互學,師生互助,體現了“以讀為本”的語文學習理念,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領悟了詩的意境,情感得到了昇華。

  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先提出學習要求,找出詩中的多音字並組詞。學習生字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口頭組詞,指導記字方法時,教學生用謎語式巧記生字,如“帝”上頭是立兩頭彎,一條長巾掛下邊。“岸”是工廠建在山下邊,工人幹勁大。在教學古詩時,我沒有機械地讓學生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古詩,而是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先聽老師讀,再配樂聽讀,為讀課文和理解課文作了鋪墊。

  語文教學不是為教而教,不是僅僅教完一首詩,就行了,而是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掌握學習的方法,積累更多的知識,所以,課堂上我根據古詩的情境,適當地進行拓展,發散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語言,誇張是李白立善用的一種表現手法,《早發白帝城》中的“一日還”“萬重山”就是誇張的手法的體現,我順勢引導學生了解李白的其他誇張的詩句,如“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樓高百尺”,讓學生更深入地瞭解李白,瞭解誇張手法的運用,讓學生想象三峽的山一座連一座,山勢險峻,為理解“萬重山”做了很好的鋪墊。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詩,我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播放有關這句詩的影片。更加直接地拉近了學生與三峽的距離,最後讓學生齊讀詩。

  本節課,學生學習興趣很高,下課時已能流利地背誦全詩並熟記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