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梁實秋> 梁實秋的語錄44條

梁實秋的語錄

梁實秋的語錄44條

  可以無須讓的時候,則無妨謙讓一番,於人無利,於己無損;在該讓的時候,則不謙讓,以免損己;在應該不讓的時候,則必定謙讓,於己有利,與人無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梁實秋的語錄44條,希望大家喜歡。

1、我所謂的寂寞,是隨緣偶得,無須強求,一剎間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悵惘。

2、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湧,一霎間,清光四 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 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 進窗來,助我淒涼。細雨濛濛之際,"雅舍"亦復有趣。推窗展望,儼然米氏章法,若雲若 霧,一片瀰漫。

3、剪雪裁梅——有人嫌太瘦,又有人嫌太清,都不是,我知音。誰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自從西湖別後,辜負我,到如今!

4、譬如登臨,人到中年像是攀躋到了最高峰。回頭看看,一串串的小夥子正在"頭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細看看,路上有好多塊絆腳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 青臉腫,有好多處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這種種景象的觀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雅舍小品·中年》

5、人生的路途,多少年來就這樣地踐踏出來了,人人都循著這路途走,你說它是薔薇之路也好,你說它是荊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

6、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於自己真正捨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那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濛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苦痛最好避免。

7、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都要去接你。——梁實秋 《送行》

8、從前官場習慣,有所謂端茶送客之說,主人覺得客人應該告退的時候,便舉起蓋碗請茶 ,那時節一位訓練有素的豪僕在旁一眼瞥見,便大叫 一聲「送客!」另有人把門簾高高打起,客人除了告辭之外,別無他法。 ——梁實秋 《雅舍小品》

9、老不必嘆息,更不必諱。花有開有謝,樹有枯有榮。桓溫看到他"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渲染流淚。"桓公是一個豪邁的人,似乎不該如此。人吃到老,活到老,經過多少狂風暴雨驚濤駭浪,還能雙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間,應該算是幸事。榮啟期說,"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所以他行年九十,認為是人生一樂 。——梁實秋 《梁實秋散文》

10、酒有別腸,不必長大。 ——梁實秋

11、只是風流雲散,故人多已成鬼,盛筵難再了。 ——梁實秋

12、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脈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

13、富蘭克林說:"有三個朋友是忠實可靠的——老妻、老狗與現款。

14、朱門與蓬戶同樣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欄玉砌與甕牖桑樞沒有差別待遇。地面上的坑穴窪溜,冰面上的枯枝斷梗,路面上的殘芻敗屑,全都罩在天公拋下的一件鶴氅之下。雪就是這樣的大公無私,妝點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蕪穢,雖然不能遮掩太久。 ——梁實秋 《雅舍小品》

15、陳釀 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輕的時候愣頭愣腦的,濃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面還帶著挺長的一層毛。他們是未經琢磨過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的生活像是在飲窖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對於他們,中年沒有悲哀。——梁實秋 《雅舍小品·中年》

16、"長舌男"是到處有的,不知為什麼這名詞尚不甚流行。 ——梁實秋 《男人》

17、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個,但是每個都包得俏式,小蒸蘢裡墊著松針(可惜松針時常是用得太久了一些),有賣相。名為湯包,實際上包子裡面並沒有多少湯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湯,表面上浮著七條八條的蛋皮絲,有人把包子丟在湯裡再吃,成為名副其實的湯包了。這種小湯包餡子固然不惡,妙處卻在包子皮,半發半不發,薄厚適度,製作上頗有技巧,臺北也有人仿製上海式的湯包,得其彷彿,已經很難得了。 ——梁實秋 《湯包》

18、其實吃這種包子,其樂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間。包子皮是燙麵的,比燙麵餃的面還要稍硬一點,否則包不住湯。那湯原是肉汁凍子,打進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結成為包子餡。湯裡面可以看得見一些碎肉渣子。 ——梁實秋 《湯包》

19、話雖如此,我心裡的忐忑不安是與日俱增的。臨陣磨槍,沒有用,不磨,更要糟心。我看見所有的人的眼睛都在用奇異的目光盯著我,似乎都覺得我是一條大毛蟲,不知是要變蝴蝶,還是要變灰蛾。我也不知道我要變成一樣什麼東西。我心裡懸想;如果考取,是不是要揚眉吐氣,是不是許多人要給我幾張笑臉看?如果失敗,是不是需要在地板上找個縫兒鑽進去? ——梁實秋 《梁實秋散文》

20、北平的雙窨、天津的大葉、西湖的龍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雲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巖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葉梗與滿天星隨壺淨的高末兒。 ——梁實秋 《梁實秋散文》

21、菜根譚所謂「花看半開,酒飲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22、你走我不會去送你,你來,不管風雨再大,我也會去接你。

23、人心裡的空間是有限的,一經塞滿便再也不能填進別的東西。我不但遊樂無心,讀書也很勉強。

24、人辛勤困苦地工作,所為何來?夙興夜寐,胼手砥足,如果純是為了溫飽像螞蟻蜜蜂一樣,那又何貴乎做人?

25、所謂"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個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

26、所謂"一簞食,一瓢飲",就是形容生活狀態之極端的刻苦。

27、我所謂的寂寞,是隨緣偶得,無須強求,一剎間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悵惘。

28、一般人隱居在鄉間,在海邊,在山上,你也曾最嚮往這樣的生活。但這是最為庸俗的事情,因為你隨時可以退隱到你自己心裡去。一個人不能找到一個去處比他自己的靈魂更為清靜。

29、一個時候,只能罵一個人,或一種人,或一派人。決不宜多樹敵。所以罵人的時候,萬勿連累旁人,集市必須牽連多人,你也要表示友好,否則回罵之聲紛至沓來,使你無從應付。

30、袁世凱稱帝時,曾一度禁稱元宵,因與"袁消"二字音同,改稱湯圓,可嗤也。

31、一個人如果達到相當年齡還不失赤子之心,經風吹雨打,方寸間還能詩意盎然,他是得天獨厚,他是詩人。

32、樹是活的,只是不會走,根紮在那裡便住在那裡,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 人是活的,會到處闖蕩,內心不免會有道道風波。

33、人,誠如波斯詩人莪謨伽耶瑪所說,來不知從何處來,去不知向何處去,來時並非本願,去時亦未徵得同意,胡里胡塗地在世間逗留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內,我們是以心為形役呢?還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還是參究生死直超三界呢?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秋室雜文談時間》

34、快樂是在心裡,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

35、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飾內部的空虛。

36、只要內心清靜,隨便在市廛裡,陋巷裡,都可以感覺到一種靈空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

37、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看著一件工作的完成。

38、生而喜怒不形於色,那天賦實在太厚了。

39、希臘哲學家哀皮克蒂特斯說:"計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氣。在從前,我每天生氣;有時每隔一天生氣一次;後來每隔三四天生氣一次;如果你一連三十天沒有生氣,就應該向上帝獻祭表示感謝。"減少生氣的次數便是修養的結果。

40、"蒙娜麗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們無法追問她為什麼笑,她笑的是什麼。……會心的微笑,只能心領神會,非文章詞句所能表達。

41、譬如登臨,人到中年像是攀躋到了最高峰。回頭看看,一串串的小夥子正在"頭也不回呀汗也不揩"的往上爬。再仔細看看,路上有好多塊絆腳石,曾把自己磕碰得鼻青臉腫,有好多處陷阱,使自己做了若干年的井底蛙。……這種種景象的觀察,只有站在最高峰上才有可能。向前看,前面是下坡路,好走得多。

42、我曾面對著樹生出許多非非之想,覺得樹雖不能言,不解語,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榮枯,它也曉得傳宗接代,它也應該算是"有情"。……總之,樹是活的,只是不會走路,根紮在哪裡便住在哪裡,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

43、其實哪一個人在人生的坎坷的路途上不有過顛躓?哪一個不再憧憬那神聖的自由的快樂的境界?不過人生的路途就是這個樣子,抱怨沒有用,逃避不可能,想飛也只是一個夢想。人作畫是現實的,現實的人生還需要現實的方法去處理。偶然作個白晝夢,想入非非,任想象去馳騁,獲得一進的慰安,當然亦無不可,但是這究竟只是一時有效的鎮定劑,可以暫止痛,但不根本治療。

44、藝術與自然本是相對的名詞。凡是藝術皆是人為的。西諺有云:Ars est celare artem(真藝術不露人為的痕跡),猶如吾人所謂"無斧鑿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