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舍> 我的母親老舍閱讀題

我的母親老舍閱讀題

我的母親老舍閱讀題

  老舍的《我的母親》是一篇質樸無華、情真意切的回憶母親的散文,文章中體現了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子女對母親的感激、懷念和讚頌之情。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我的母親老舍閱讀題,僅供大家參考。

  我的母親

  母親生在農家,勤儉誠實。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大家洗衣服,縫補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兩大盆。她料理家務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晚間,她抱著一盞油燈,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終年沒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舊的,櫃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著光。院中,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從這裡,我學到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慣至今我還儲存著。

  有客人來,無論手中怎麼窘,母親也要設法弄一點東西去款待。舅父與表哥們往往是自己掏錢買酒肉食,這使她臉上羞得飛紅,可是殷勤地給他們溫酒作面,又給她一些喜悅。到如今我的好客的習性,還未全改,因為自幼看慣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 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親並不軟弱。那時有多少變亂啊!有時候兵變了,有時候內戰了,城門緊閉,鋪店關門,晝夜響著槍炮。這驚恐,這緊張,再加上一家飲食的籌劃,兒女安全的顧慮,豈是一個軟弱的老寡婦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這種時候,母親的心橫起來,她不慌不哭,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中落!這點軟而硬的性格,也傳給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什麼事都可將就,而不能超過自己畫好的界限。我怕見生人,怕辦雜事,怕出頭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時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二十位教師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當我小學畢業的時候,親友一致地願意我去學手藝,好幫助母親。我曉得我應當去找飯吃,以減輕母親的困苦。可是,我也願意升學。我偷偷地考入了師範學校——制服、飯食、書籍、住處,都由學校供給。只有這樣,我才敢對母親說升學的話。入學,要交十元的保證金。這是一筆鉅款!母親作了半個月的難,把這鉅款籌到,而後含淚把我送出門去。當我由師範畢業,被派為小學校的校長,母親與我都一夜不曾閤眼。我只說了句:“以後,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淚。新年到了,正趕上倡用陽曆,不許過舊年。除夕, 我請了兩小時的假,由擁擠不堪的街市回到請爐冷灶的家中。母親笑了。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地遞給我一些花生說:“去吧,小子!”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

  閱讀題目

  1、閱讀全文,簡要概括文章寫了母親哪些事。

  2、文章多次寫母親的“淚”。請結合上下文,揣摩語句,體會情感,參照示例,完成表格。

  3、文中畫線句富有表現力,請作簡要賞析。

  (1)母親笑了。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

  (2)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

  4、結合丈章內容,寫出你對“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這句話的理解。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此的感悟。(不超過60字)

  參考答案

  1、寫了母親辛苦持家,熱情待客,應對變亂,助兒升學,寬仁離別的.事情。

  2、(1)母親和兒子分別的不捨;母親艱難籌款的辛酸(“對兒子選擇的支援”也可)

  (2)母親對兒子學業有成、能幫襯家庭的欣慰。

  3、(1)運用了動作、神態描寫,生動形突地寫出了母親對兒子回家過年的喜悅,得知兒子即刻就要返校的驚訝及無奈。

  (2)運用反覆(或反問)的修辭手法,強調了對母親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養的遺憾之情,總結全文。

  4、理解:母親不僅養育了我,同時影響到我的習慣、個性、精神,影響了我一生。

  感悟:【示例】父母是我們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師,當我們遇到困難、意志消沉的時候,總是教導我們鼓起勇氣,戰勝困難,走向未來。

  拓展: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每一份母愛都是偉大的!母親是帶領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人,母親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人格形成都有深刻的影響。而老舍的母親有她獨特的性格——軟中帶硬,並且,這種性格在老舍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老舍他本人的生與死都與這種軟中帶硬的性格密不可分。如老舍在文中所說,母親給他的是“生命的教育”。這不僅讓讀者看到了一位在苦難中保持著傳統美德的偉大母親形象,更讓讀者理解了中華民族品格的傳承與延續。

  寫作手法

  文章透過記敘母親一生的身世、經歷、性格及遭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無限敬愛和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著典型東方女性性格特徵的平凡而偉岸的母親形象。首先,這篇文章多處運用了刻畫人物的寫法,使母親的形象活靈活現。

  本文采用口語與書面語相結合的形式,既流暢樸素生動,又凝練含蓄雋永,抒發了對母親的敬仰感念追懷和永世不忘的深情。敘述語言流暢、樸素、親切,極富表現力。這也是老舍文學語言的基本特點。

  語言特色

  老舍《我的母親》系一篇回憶性記人散文。主要表達方式:敘述,抒情,描寫,議論。

  1、敘述和描寫語言流暢、樸素、親切,極富表現力。這也是老舍文學語言的基本特點。如“兄不到十歲……一直到半夜”這一段記述就把父親死後,母親為了養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勞作的經歷與精神寫得很充分了。而所用語言則是嘮家常式的樸素、流暢、親切的語言。

  2、議論語言凝練、深情、雋永,蘊有哲理意味。在本文中,老舍他經常在敘述到一定的時候,便適時地插進議論文字,這對於深休全文題旨,抒發濃郁的感情,都發揮了如點睛般的作用。比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心裡是安定的”,這段話是作者在抗戰時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見不到滯留在北平的母親,無比思念又擔心年邁的老母遭遇不測所表達的憂懼、思念交織的複雜感情的一段話,是人處在特定的環境中時才會有的感覺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練的文字表達出來,其雋永意味是頗具啟發性的,足以引發很多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