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蘭亭集序》的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生平及文學地位;
2.流暢地翻譯全文,並能背誦;
3.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把握文章的主旨;
4.指導學生探索生活的意義及生命的價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在這裡種過蘭花。儘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很難尋覓。不過由於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蘭渚之亭則流芳萬古,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蘭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紹
學生讀註釋(1)。教師補充:魏晉,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書聖”的美稱。他不僅長書法,也長詩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風格瀟灑放脫。書法作品《蘭……》最為有名,它被後世評論者譽為“行書第一”,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樣的面貌呢——請看插圖。古人評價:“飄如遊雲,矯如驚龍。”我們從這精美的書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也讀出我們中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優美。只可惜,我們看到的只是臨摹本,其真跡已經失傳。據說被李世民帶到地下了。王羲之的詩文以《蘭……》最出色。從註釋我們已經知道,它是詩歌集子的序。《蘭亭集》的內容又是什麼呢——請看93頁的補白。集子中的詩文藝術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卻膾炙人口,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它吧。
三、課文誦讀
配樂朗讀(教師範讀)。讀後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然後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注意文章語氣、節奏、字音。最後學生齊讀。
四、疏通字詞
1.重要詞語;2.練習三,並補充:所以(所以遊目騁懷,所以興懷)、一(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其情一也);3、成語及常用語
五、佈置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力求背誦;2.練習一;3.如何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瞭解序的體裁特點
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一是書序。後者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內容多是介紹書的內容和特色、成書經過,寫書目的等。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蘭亭集序》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2.本文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以及變化?
由樂而生痛,由痛而生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3.分小組討論,給文章劃分段落部分,概括要點。
第一部分:點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抒發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四、課文分析
1.逐句請學生試講,教師訂正、補充。
2.重點語句賞析
(1)作者寫蘭亭的景色突出什麼特徵,與作者的情有何關係?
文章寫蘭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徵,三月的江南,山間水渚之間,綠樹成映,鮮花吐豔,但在作者筆下,所有濃豔之物皆不見蹤影,唯山、水、林、竹、天、風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繪竹,言其“修”而舍其綠;寫水,言其“清”而舍其碧;敘氣候,亦“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已。一切盡顯淡雅,而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觀反照。東晉之時,玄學盛行,名士們對山水的欣賞,不僅“目寓”,而且“神遊”,到自然中去,並認真觀察思考,不只是怡情養性,還可以“明理”和“悟道”。
(2)文中“信可樂也”句“樂”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從字面上看來,“樂”的具體內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環境幽雅,三是氣候宜人;但更深層次的“樂”在於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對大自然的一種領悟,“觀宇宙之大”,“察品類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置身於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兩忘達到“道”的最高境界。
(3)第二自然段中“豈不痛哉”是緣何而痛?
第二自然在前面極寫宴集之樂後引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蘭亭宴集,自然快樂,但終有期限,聚會難而短,分離易而長。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內”,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靜或動,“暫得於心”,但隨著時境的變化,心境也隨之而發生變化,“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痛”由此而生。
(4)全文在亦“樂”亦“痛”之中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懷?
本文由“樂”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寫景、寫事、寫情,以一“樂”字作統領,然後寫宴集之後的感慨,以一“悲”字為核心。由“樂”而“悲”,看似突兀,但卻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頓生感慨;隨著時光流逝,生命也終有盡期,感慨之餘,產生傷感,“悲”隨之而生。作者將目光上移至古人,從古人留下的文章來看,古人亦為人生的變化而興嘆,因此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為虛妄,再將目光移至未來、推想後人,未來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錄其所述”併為之作序,目的在於引起“後之覽者”的感慨與共鳴,能夠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觸,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與前文的“樂”遙相照應,形成一個整體。
3.本文的語言特色:
東晉文壇盛行駢文,而王羲之此文,以散句為主,駢散結合,樸素自然而又錯落有致。
五、小結
我認為王羲之的人生觀不消極,悲嘆並不等於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著其裡”,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著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