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蘭亭集序> 《蘭亭序集》導學案

《蘭亭序集》導學案

《蘭亭序集》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瞭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瞭解本文句法上散並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學習重難點】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

  2.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背景資料】

  1.王之(303~361,一作321~379)

  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齋。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遊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觀學習“兼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後世譽之為書聖。

  2.蘭亭:是東晉時期會稽郡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蘭亭地處紹興城西南12.5公里的蘭渚山下,相傳越王勾踐曾在這一帶種過蘭花 ,漢代為驛亭所在,因名蘭亭。幾經反覆,於1980年全面修復如初。

  3.序

  “序”也寫做“敘”或稱“引”,猶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有對作者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一般寫在文章前面,列於書後稱為“跋”。這類文章,按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以敘事為主、夾敘夾議的,不多見;抒情成分較多的序,多半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蘭亭集序》意思是蘭亭會詩集的序,屬書序,還有一種叫贈序,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章。

  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而“群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後之覽者,亦將有敢於斯文”)。

  本文由宴遊活動談到生死觀,善於借題發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

  4.《蘭亭集序》由來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為求消災除兇,到水邊嬉遊,稱為修(xì)。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書法家王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41人來到這裡修,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詩歌會。一群文人雅士,置身於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之中,眾皆列坐曲水兩側,將酒觴(杯)置於清流之上,任其飄流,停在誰的前面,誰就即興賦詩,否則罰酒。據記載,當時參與其會的41人中,12人各賦詩二首。九歲的王獻之等16人句不成,各罰酒三觴。王之將37首詩彙集起來,編成一本集子,並借酒興寫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 為“天下第一行書”。

  5.名句積累(關於士人的死生觀):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子罕》)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王勃《王閣序》)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前赤壁賦》)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莊子•德充符》)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鮑照《擬行路難》)

  6.成語及常用語 ① 遊目騁懷(開懷) ②放浪形骸(行為放縱,不受世俗禮法束縛)③情隨事遷(思想感情隨著情況變遷而發生變化)

  7.常識

  ① 紀年法 歲在癸丑(干支紀年)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帝王年號) 趙惠文王16年(王公紀年)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年號干支並用)

  ②暮春(孟春 仲春 季春)

  ③(在風俗,臨水為祭,消除不祥,選在三月三日)

  【基礎知識】

  1、生字注音

  修( ) 癸丑( ) 流觴( )遊目騁懷( )

  感慨系之( )趣舍萬殊( ) 齊彭殤( )放浪形骸( )

  會稽( )臨文嗟悼( )

  2、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內 ____通____

  雖趣舍萬殊 “趣”通“取”:往,取。

  3、字詞活用

  【少】 少長鹹集:年紀小的,年紀大的,形容詞用作名詞。

  【帶】 映帶左右:像帶子一樣,名詞用作狀語。

  【齊】齊彭殤為妄作:同樣看待,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興懷】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使懷興,即:使感嘆產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固知一生死為虛誕:同樣看待,或看成一樣,數字活用為動詞。

  【視聽】足以極視聽之娛:耳目,動詞活用為名詞。

  4、詞語古今異義

  【其次】

  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做其次。

  今義:① 次第較後;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義:這篇文章。如:亦有感於斯文。

  今義:文雅;文化或文人。

  【懷抱】

  古義:胸懷抱負。

  今義:

  ① 抱在懷裡;② 胸前;③ 心裡存著;④ 打算。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⑴ 省主語:

  (群賢)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群賢)引以為流觴曲水

  ⑵省介詞賓詞:

  引以(之)為流觴曲水

  ⑶ 省介詞“於”:

  映帶(於)左右

  悟言(於)一室之內

  倒裝句:

  ⑴ 介賓短語後置(也叫狀語後置):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會

  不能喻之於懷──不能於懷(在內心)喻之

  亦將有感於斯文──亦將於(對)斯文有感

  當其欣於所遇──當其於所遇欣

  (2) 定語後置:

  雖無管絃之盛──雖無盛之管絃

  【梳理探究】

  1.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內容要點是什麼?(分別用六個字來括。)

  2.朗讀第一段,朗讀語調提示:“永和九年……修事也”以中速讀。下文有關集會的文句應以清新明快的語調讀出,特別重讀“樂”,以體現作者快樂的心境。

  第1自然段,敘述.描寫了蘭亭宴集的盛況,用原文中的詞句括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環境和人物。

  時間:___________________地點:_______________事由:_________________

  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賞重點詞語的含義並分用法

  暮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賢、少、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湍:____________________。次:________________

  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觴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段文字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文中表現作者心境的一個詞是 ________________

  總結:湯顯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中說人生有四大樂事,在這裡都有了體驗。

  譯下列句子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3.朗讀第二自然段,文中表現作者心境的一個詞是 ________________

  賞重點詞語並分用法

  欣於所遇: 向之所欣: 終期於盡:

  總結:本段由蘭亭集會聯想到現今人們的相處往來,即便為人處世方法各異,靜不同,但從中提示了人生憂患的來源。首先來自生命本體永不滿足的內在慾望,“欣於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來自外在世界的流轉不定,難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第三來自個體生命的短暫有限,即“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最後以“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作結。

  4.朗讀第三段。

  文中表現作者心境的一個詞是 ________________。

  賞重點詞語並分用法

  臨文嗟嘆 一死生為虛妄 齊彭殤為妄作 殤:

  譯下列句子。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總結:作者由蘭亭盛會寫起,極寫盛會之"樂"。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極易引發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對蘭亭美景,不由得興盡悲來,感慨萬千,進而展開議論,抒發了"人生苦短,命運難測"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溝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簡而意深,不愧為千古名篇。

  5.難點探討

  文章第1段述了蘭亭集會的情況,說說作者為什麼會有“信可樂也”的感受?

  用自己的話括課文第2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樣由“樂”轉而為“痛”?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