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居易> 白居易詩《錢塘湖春行》賞析

白居易詩《錢塘湖春行》賞析

白居易詩《錢塘湖春行》賞析

  【作者簡介】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今陝西渭南)人。 公元800年(貞元十六年)中進士,歷任左遺、東宮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蘇州刺史、太傅等職。白居易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他所寫的《秦中吟》、《新樂府》,敢於針對當權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他又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白居易的敘事詩如《長恨歌》、《琵琶行》,描寫細膩,生動感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極為廣泛。在詩歌創作理論上,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現存詩3000多首,有《白氏長慶集》。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註釋

  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在西湖的裡、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西湖全景。

  2、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築。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降雨或雨初停時。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

  5、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

  6、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7、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8、暖樹:向陽的樹。

  9、亂花:紛的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10、行不足:百遊不厭。

  11、陰:同“蔭”,指樹陰。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週,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13、雲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將雨或雨初停時。

  14、沒(mò):隱沒。

  15、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

  16、不足:不夠。

  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遊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如不說綠草如茵,而說“淺草才能沒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譯文

  走在西湖邊。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面,湖水漲潮時剛好與堤齊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隻早出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樹,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正銜著春泥在築巢。一些多彩繽紛的春花(野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愛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欣賞得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斷橋白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