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居易> 鑑賞白居易長相思

鑑賞白居易長相思

鑑賞白居易長相思

  導語:《長相思·汴水流》是抒發“閨怨”的名篇,構思極為新穎奇巧。下面是白居易的《長相思·汴水流》原文及相關內容資料。(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原文】

  長相思·汴水流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賞析】

  這首詞是抒發“閨怨”的名篇,構思比較新穎奇巧。它寫一個閨中少婦,月夜倚樓眺望,思念久別未歸的丈夫,充滿無限深情。詞作採用畫龍點睛之筆,最後才點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題思想,因而給讀者留下強烈的懸念。

  上片全是寫景,暗寓戀情。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寫少婦丈夫外出,隨著汴水、泗水向東南行,到了遙遠的`地方;同時也暗喻少婦的心亦隨著流水而追隨丈夫的行蹤飄然遠去。第四句“吳山點點愁”才用擬人化的手法,婉轉地表現少婦思念丈夫的愁苦。前三句是陳述句,寫得比較隱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細細體會,只能看到汴水、泗水遠遠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詩意,這就辜負了作者的苦心。汴水發源於河南,古汴水一支自開封東流至今徐州,匯入泗水,與運河相通,經江蘇揚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長江,向更遠的地方流去。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於無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徵的手法。“吳山點點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吳地,而及吳山,寫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吳山點點”是寫景,在這裡,作者只輕輕一帶,著力於頙的“愁”字。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吳山之秀色不復存在,只見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這是二;山是愁山,則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這是三。一個字點醒全片,是其筆力堪稱強勁。

  下片直抒胸臆,表達少婦對丈夫長期不歸的怨恨。前三句寫她思隨流水,身在妝樓,念遠人而不得見,思無窮,恨亦無窮。“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筆入人情。“恨到歸時方始休”一句,與《長恨歌》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各擅勝場。《長恨歌》寫死別,故恨無絕期;此詞寫生離,故歸即無恨。“恨到歸時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飾,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末句“月明人倚樓”,是畫景也是情語。五字包攏全詞,從而知道以上的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於明月下、倚樓時的心事;剪影式的畫幅,又見出她茫茫然遠望馳思,人仍未歸,恨亦難休,幾乎要化為山頭望夫石也。

  【譯文】

  汴水長流,泗水長流,流到長江古老的渡口,遙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點頭,頻頻含羞,凝聚著無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兒是盡頭,伊人呀,除非你歸來才會罷休。一輪皓月當空照,讓我倆緊緊偎傍,倚樓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