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問答>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出自什麼書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出自什麼書

  這句話出自於漢朝劉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論訓》裡面的一句話。當然,原文是說“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意思是一樣的。

  就是說只要對人民有好處,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於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襲舊有的規矩。這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說不斷改革、不斷創新本來就是歷史的常態。只要堅持有利於人民、有利於事業的原則,改革就應該推進,也只有推進改革,才能夠達到所謂有利於民、有利於事業的目的。這也就是習近平主席說的,如果拒絕改革、拒絕創新,就只會被歷史淘汰。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的`出處,是《淮南子·氾論訓》。“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語句雖然簡短,但在中國,卻有著極其重大的政治和文化意義。原因很簡單,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特別注重傳統的國家。這首先是由中國以農立國的性質決定的。

  人們年復一年地春種夏播、秋收冬藏,很容易在人們心中造成“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印象。對傳統的尊重,也與統治者統治權力的合法性有著重要的關聯。中國是一個宗法制的國家,統治權力合法性的最大來源就是他的血脈,“慎終追遠”,對前代的尊重,就是非常必然的情形。對傳統的尊重,還與舊有禮法、制度的有效性有關。

  一切規章制度,究其實質,其實就是對以往有效經驗的總結和積澱。在以往的歷史中,它們已經被證明為有效的,所以在打破這些舊有制度之時,人們的疑慮也就格外嚴重。正是在這幾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人對傳統就格外尊重,傳統不僅是人們的智慧之源,也是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向,甚至有時就是現成答案。不效法前代的經驗,就意味著肆意妄為,禍亂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