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註釋]
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2.憶:想念。
3.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4.異鄉:他鄉、外鄉。
5.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9.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古時重陽節人們插戴茱萸,據說可以避邪。
[簡析]
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1個字,會寫3個字,重點指導書寫“異”字,上下結構,上邊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確讀寫“茱萸、佳節”詞語。注意“異”字與“導”字區別。
2.背誦課文
3.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背誦課文,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寫出了什麼樣的節日情景?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抒發情感,匯入課題
1.板書“佳節”(課件展示)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麼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那麼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呢?(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課件展示))知道重陽節嗎?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課件出示))
是啊,過節時我們都是高高興興的,可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頭像)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展示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大家知道這句詩出自那裡嗎?(對,它就是出自我國著名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請開啟課本。
二、初讀古詩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要求是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指名讀,正音。
3.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
4.我們剛剛說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那麼它在古時候又有什麼習俗?(課件出示:說起重陽節,它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陰曆九月九日,都要佩帶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民間又有了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了。課件出示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有濃烈香味,莖可入藥。據說重陽節這天佩帶茱萸,可以避邪、消災。)像在端午節這天,大人們都要在自家的大門口插上一種避邪、消災的植物一樣。見過嗎?
【設計意圖:重陽節對於學生來說有些陌生,但是透過課件提示這個環節,學生們就很容易瞭解重陽節的習俗文化。】
5.請同學們把課題齊讀,想想,題目中的“憶”是什麼意思?(想念、思念…)
簡述“山東”的意思。(山東:是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說的山東省不同。)
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題目的意思?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交流。(重陽節這天,詩人很思念自己在家鄉的兄弟們。)
6.對於我們的詩人王維,同學們又知道多少,誰來說說?(課件出示簡介王維: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宋蘇軾稱讚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並稱“王孟”。)
7.老師介紹(詩歌的創作背景)課件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詩人在十幾歲時離開故鄉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段時間內,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產生思鄉念親之情。特別是在尤其是佳節到來之際,這種情感更為強烈。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8.現在我們瞭解了題目的意思,也知道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那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好嗎?同學們有什麼感受?
9.恩,真不錯!現在我們來欣賞朗讀。課件出示
明明是閤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後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三、讀文悟情
1.生讀詩,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學生交流。(師板書課件出示:倍思親)。
3.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課件: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句詩的意思,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給的字義,自己試著說說它的意思。(課件出示:獨:獨自一個人。異鄉:他鄉。異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詩意:我獨自一個人在他鄉作為他鄉的客人,每當遇到佳節就加倍的思念親人。)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麼?
(2)是啊!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兩個“異”字,更突出了詩人的“獨”。想想實際生活中,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啊!他是多麼的'想念自己的親人啊!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來。(指名讀)
【設計意圖:透過對詩句的理解,說出自己離開爸爸媽媽一段時間後的思念親人的情感,使學生更能體會詩人的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情感。】
四、讀中體會感情,理解課文
1.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學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一副畫面?
3.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場面?(指名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遙想兄弟們正在登高望遠”)
五、情感湧現,吟詩抒情。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重陽佳節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之情愈發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範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後,對比評價,體現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六、情感延伸,課外拓展: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曆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註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靜夜思》。
七、情感昇華,再次吟誦。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八、課外作業
請採訪一下你的家人或親友,他們外出學習、務工的時候,過節是否思念故鄉和親人,請親身體會一下“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3個生字。
2. 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3. 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感情,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一則故事、音樂磁帶、蒐集重陽節的常識、教學掛圖或課件。
學生:蒐集思念親人的古詩。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揭示課文題目
1. 我們以前學過王維的古詩嗎?誰會背?(《鳥鳴澗》《畫》《相思》)
2. 王維簡介: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他17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揭題、質疑、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歌。要求讀通句子。
3.點名讀,讓其他學生注意聆聽,看朗讀者是否達到了以上要求。
4.藉助註釋、插圖,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體會意境
1.全班齊讀詩歌,然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全班交流。
(1)藉助註釋,合作學習,弄清詩句字面意思。學生對哪句有所得就說哪句,順序不限;教師還要重視多方互動與交流的作用,激勵學生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綜合理解古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他鄉;“異客”,陌生的客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獨一人,人生地疏、舉目無親,倍感孤寂。
每逢佳節倍思親:“逢”,遇到;“倍”,更加;“佳節”,美好的節日,本詩指重陽節。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登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種含有濃香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據說可以防災。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個人。
(2)質疑,交流。疑問主要由學生提出,答案則由交流得出結論。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穫,弄懂了些什麼。(濃濃的思鄉之情,有趣的民間風俗,對比的寫作手法,簡練的語言風格等)
(3)有感情地朗讀。
先讓學生自己悟讀,再點名讀並評議,接著集體讀,最後男、女生比賽讀。
(4)背誦詩歌。
自己試背,同桌互背,集體背誦。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都有親人,都在親人的關心和愛護下成長。如果現在你一個人漂泊他鄉、孤苦無依,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能否寫一寫你的真情實感?
2.學生練筆,展示交流。(把優秀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3.背誦詩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詩外,你還蒐集到了哪些思念親人的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蒐集到的詩歌,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詩)
2.課後練習。
(1)把自己蒐集的古詩背熟。
(2)自主把自己蒐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3)辦一期思鄉、思親為主題的古詩手抄報。(小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