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堂筆記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堂筆記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堂筆記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3個生字。

  2. 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3. 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感情,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一則故事、音樂磁帶、蒐集重陽節的常識、教學掛圖或課件。

  學生:蒐集思念親人的古詩。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揭示課文題目

  1. 我們以前學過王維的古詩嗎?誰會背?(《鳥鳴澗》《畫》《相思》)

  2. 王維簡介: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他17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揭題、質疑、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歌。要求讀通句子。

  3.點名讀,讓其他學生注意聆聽,看朗讀者是否達到了以上要求。

  4.藉助註釋、插圖,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體會意境

  1.全班齊讀詩歌,然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全班交流。

  (1)藉助註釋,合作學習,弄清詩句字面意思。學生對哪句有所得就說哪句,順序不限;教師還要重視多方互動與交流的作用,激勵學生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綜合理解古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他鄉;“異客”,陌生的客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獨一人,人生地疏、舉目無親,倍感孤寂。

  每逢佳節倍思親:“逢”,遇到;“倍”,更加;“佳節”,美好的節日,本詩指重陽節。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登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種含有濃香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據說可以防災。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個人。

  (2)質疑,交流。疑問主要由學生提出,答案則由交流得出結論。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穫,弄懂了些什麼。(濃濃的思鄉之情,有趣的民間風俗,對比的寫作手法,簡練的'語言風格等)

  (3)有感情地朗讀。

  先讓學生自己悟讀,再點名讀並評議,接著集體讀,最後男、女生比賽讀。

  (4)背誦詩歌。

  自己試背,同桌互背,集體背誦。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都有親人,都在親人的關心和愛護下成長。如果現在你一個人漂泊他鄉、孤苦無依,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能否寫一寫你的真情實感?

  2.學生練筆,展示交流。(把優秀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3.背誦詩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詩外,你還蒐集到了哪些思念親人的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蒐集到的詩歌,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詩)

  2.課後練習。

  (1)把自己蒐集的古詩背熟。

  (2)自主把自己蒐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3)辦一期思鄉、思親為主題的古詩手抄報。(小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