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3、情感目標:想象畫面,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體會詩歌所承載的感情,激發學生珍愛親情的感情,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反覆吟誦,想象畫面。感受詩情。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後兩句是從“兄弟”的角度來抒發思鄉之情。
教學流程:
課前熱身:
瘋狂背古詩(《靜夜思》至《泊船瓜州》)
一、緊扣詩眼,從“心出發。
1、訪生:明月何時照我還?
明月何時照我還?
在遙遠的古時候,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湧上心頭,許多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心中的無盡思念,著名詩人王維就寫下一篇流傳千古的思鄉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讀題、釋題
題目很重要。是我們走進課文、走進古詩中的一扇門,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①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重陽節的資料。
②藉助註釋理解“山東”不是指現在的我國山東省,而是指華山以東,詩中指作者的家鄉山西省。
③題目中有一個生字——憶
a、你是怎麼記住它的?豎心旁表示什麼?
b、組詞(回憶、記憶……)
c、題目中是指誰回憶誰?
3、再讀課題
從題目中,我們知道這首古詩寫的是詩人在重陽節這一天回憶起了家鄉的親人。他的心情可能會是?生讀題。
心情也可能是?生讀題。
是的,此時的王維可能難過,也可能略覺孤單,帶著你的理解齊讀詩題。
回憶源於內心,詩人在重陽節回憶起親人會有著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到詩中去感受。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地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生字的認讀。
3、多形式讀古詩。
三、想象畫面,由“意”入心
1、瞭解詩人的寫作背景。
15歲那年,王維就離開了家鄉,來到京城長安想取得功名,實現個人的理想,寫此詩時王維只有17歲,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漂泊於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
2、17歲的王維身處“異鄉”作為“異客”是什麼滋味呢?哪個字最能體現詩人孤獨、苦悶的心情?在書中圈出。
①學生彙報,板書:獨組詞(單獨、獨自……)
沒錯,詩中的這個“獨”字就是“獨自”的意思。
②漢字是會說話的,仔細看看“獨”字,它的背後隱藏著一幅幅畫面,透過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樣的畫面?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走進王維當年的生活,尋找一幕幕他那孤獨的身影。
出示句式,生想象說話:
遠在異鄉,當王維____時,卻只能____。
根據學生補充的內容體會情感,引發朗讀這一詩句。
③由此可見,當王維吟誦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詩句時,他心中該是多麼的酸楚啊!
角色互換:王維啊王維,當身邊的親人都團聚時,你這個異鄉異客只能幹什麼?你的心情?帶著感受讀。
王維啊王維,當別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時,你這個異鄉異客只能幹什麼?此時的你?帶著你這份感情讀。
王維,此時的你在想著誰?念著誰?讀出你的思念.
不管你是如何想念親人,你仍在異鄉,不管你是怎麼的孤獨,你仍然是異客,帶著此時的感受,齊讀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華的都市,即使滿腹才華被他人賞識,孤單無助的王維仍是一名生活在異鄉的異客,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親人,這是魂牽夢繞的思念啊!尤其是在過節的時候,這思親之情更是深切,詩人把滿腹思念都傾吐在哪句詩中了?(生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①整首詩中,這一句流傳最為廣泛,每個字都凝結著詩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讀,哪個字或詞觸動了你的心絃?(板書:倍思親)
②換詞體會情感
“每逢佳節更思親”、“每逢佳節又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
a、讀一讀,你發現三句詩有什麼區別?你覺得哪個字用的好,為什麼?
b、“倍”組詞(加倍、雙倍……)
在這裡“倍”指的就是“加倍”。一個“倍”字,既表現出今日思親之情的強烈,又表現出王維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親人。
c、用你的朗讀表達出王維的這份思念。(個別讀、師評價,齊讀)
③“每逢佳節”指的僅僅就是重陽節嗎?還可能是中國的哪些傳統節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還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團聚的大好時機。人們都說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我們邊讀邊想,在不同的節日裡。遠在異鄉的.王維都會看到什麼?想些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詩人的心情、神情說開去:
每逢__節,我看到__,想起家鄉的親人,____。
④配樂《九月九的酒》,指導朗讀。
平常也就罷了,而佳節來臨時,別人家舉杯暢飲、慶祝團圓,而詩人卻只能孤獨的回憶這一幅畫面,怎能不會使他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家鄉人、家鄉事都如放電影般頻頻從王維的腦海中蕩過,這些都令他刻骨銘心、難以忘懷,他怎能不每逢佳節倍思親呀!
17歲的他還是一個孩子呀,就已經背井離鄉。生病時沒人照顧,遇到困難沒人幫忙,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
好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千多年來,它道出了多少天涯遊子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啊!
每當國慶佳節,還在他鄉的莘莘學子,會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___。
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求職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____。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異國的海外遊子,會面向祖國的方向深情地訴說:____。
4、此情此景,讓你不禁還想起了誰的詩(生補充古詩接龍中積累的思鄉詩。)
課件逐一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州》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外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遊玩,他會想到誰?
6、家鄉親人的一舉一動那麼清晰地浮現在眼前,卻不能真實地擁抱、交談,這種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儘管心中倍思親,可他都只能面向東方,含淚誦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少一人
①角色互換:兄弟啊,看著這漫山遍野的茱,你想起了誰?
你會對他說什麼?(可以引用詩句)
你想祝願他?
②是呀!家鄉的親人團聚在一起,他們又何嘗不在思念著王維呢?登高遠,無限的牽掛、擔憂、思念湧上心頭,他的親人們一定也會面向西方,大家喊出(螢幕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少一人。
餘音式朗誦,這幅畫面中最令人遺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詩人王維此時最大的痛,也是家鄉親人們心底最大的痛,“少一人”在王維和兄弟們的心中不斷地撞擊著,我們共同來表達他們心中無奈地吶喊,一組讀後兩句詩,其他三組接連重複“少一人”。
四、回扣詩眼,感悟詩“心”
1、回頭再看看“憶”字,單單指的就是回憶嗎?更多的是一份思念。
2、王維思念親人,所以當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少一人時,王維就想到自己:獨自異鄉為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
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王維獨自登上異鄉的高山,回想起遍插茱的團圓場面,大聲地吟誦著: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少一人。
3、看不見的是深深的鄉情,舍不棄的是濃濃的親情,當我們身在遠方,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時,我們也不禁吟誦(生齊讀古詩)。
五、昇華情感,深入人心
1、詩歌,不僅可吟也可唱,讓我們跟著曲調把王維那份思鄉之痛傾訴出來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學生跟著一起唱。
2、短短的四句詩,僅僅28個字,將道不盡的離愁,訴不完的思鄉,曲折有致地鋪展在我們面前。歷經1000多年,當我們今天再次讀起它的時候,湧向心頭的又豈止是感動?在不知不覺間我們也走進了這濃濃的鄉愁中,今後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同學們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啊!
六、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讀讀王維的另一首思鄉詩《雜詩》。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抒寫鄉情的千古絕唱,詩人王維孤身漂泊於華熱鬧的帝都,倍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親人,因此寫下了此首古詩。古詩教學,少不了“指導朗讀”。為讓學生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的感情,讀的活動在教學中是一以貫之,從自由練讀到品想象讀再到深情誦讀,把詩所展示的形象與詩的韻律、節奏、激盪的情感結合在一起,進而感受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品出了詩句蘊含的味道。同時透過啟發學生想象,填補詩句的含蓄之處,豐富詩句的語言和畫面,學生在邊讀詩,邊想象中,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溝通交流中,一起走進了那濃濃的鄉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