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四篇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承天寺夜遊》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在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記承天寺夜遊〉〉就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給人帶來心靈的寧靜與明澈,淡定與安詳。《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4個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啊?只有“閒”著的蘇軾才能讀懂它,只有達觀灑脫的人才能讀懂它,只有閒情逸致的人才能讀懂它。月因人而格外美麗淡雅,人因月又倍增瀟灑而達觀,二者交相輝映。因此,我覺得這篇精美短文主要扣住兩個詞:一個是“月”,另一個就是“閒”。本文篇幅雖小,寫景抒懷卻有獨到之處,一切都像信手拈來,卻創造了一個明淨悠閒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寫景,運用比喻手法,將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描繪的充滿詩情畫意,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思和豁達寬廣的胸襟。

  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掌握重點實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

  2、能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體味其意境,並能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重點:

  1、熟讀成誦,掌握重點實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

  2、能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體味其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學過蘇軾的兩首詞,還記得嗎?(《浣溪沙》、《水調歌頭》)。我們一起來背誦裡邊的名句並複習它們的表達作用。(《浣溪沙》中“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勸告人們不要徒發自傷衰老之嘆,可見其熱愛生活,曠達樂觀。《水調歌頭》中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否定離愁別緒,以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發出對人生的美好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元豐六年,是蘇軾被貶謫到黃州的第四年,他寫了《記承天寺夜遊》,他還會有這種曠達樂觀嗎?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記承天寺夜遊》。

  二、誦讀課文

  1、自由誦讀。要求:找出生字,利用頁下注釋解決,並利用老師教過的方法來斷句。

  2、聽範讀。要求:注意生字的讀音,注意範讀的語調、節奏和重音,用筆劃出朗讀節奏。

  3、齊讀。要求:讀準生字讀音,讀出課文的節奏、語調和重音。

  三、自主探究

  學生藉助頁下注釋和資料,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要求:翻譯時必須字字句句落實,為即將到來的比賽作好準備。

  四、“我和月亮有個約會”小組競賽

  競賽規則:全班分為甲、乙、丙、丁四個小組,競答各關的題目。題目分為搶答題和必答題。搶答競賽時,搶先展示本組答案的小組視為搶到了答題的權利。注意:每次闖關都必須是不同的人。

  (一)第一關相約蘇軾

  1、出示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二)第二關尋賞月人

  1、出示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三)第三關攜手懷民

  1、每組選擇一個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四)第四關庭中步月

  1、每組選擇一個題目

  2、小組派人闖關

  (比賽結束,老師總結,表揚優勝小組)

  五、欣賞描寫月色的句子並體會其意境

  1、找出描寫月色的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想象畫面:

  (1)你的圖中出現了哪些景物?

  (2)把自己的大腦當做電視機,讓畫面更細緻、逼真,使畫面動起來,在大腦中放映特寫鏡頭。

  (3)讓畫面連貫起來,同桌之間把大腦電視機中的畫面用優美的語言描述給對方聽。

  3、出示一張圖畫,要求學生結合剛才的想象,品析句子的妙處,並體會畫面的意境。

  明確:“積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一池春水的靜謐感;“藻荇交橫”比喻月光下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創造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世界。

  4、這段景物描寫突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疏影搖曳,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來朗讀呢?(欣賞、欣悅)請大家用自己的聲音把月光之美表現出來。

  過渡語: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段景物描寫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冰清玉潔、寧靜淡雅的世界,它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呢?

  六、體會作者的心境

  在最後一段,作者因景抒懷,惋惜無人賞月,在結尾連發兩問:“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意思很明確:月色常有,竹柏常有,只不過像我們這樣賞月的“閒人”卻不多啊!我們眼中的“閒人”指的是哪種人?

  教師引導:

  1、聯絡寫作背景理解。

  寫作背景: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摘出蘇軾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誹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十二月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擔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

  2、聯絡最後三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和“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來理解。

  由此可知,“閒人”有兩層意思:

  ①、被閒置的人。(貶謫的悲涼,失意的寂寥)

  ②、具有閒情雅緻的人(有閒賞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達觀)。

  2、老師小結。

  七、背誦

  1、按提示背誦。

  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誦的文章,我們背誦時可按什麼思路進行背誦呢?可以按照作者所交代的要素。如:

  記承天寺夜遊

  (時間)解衣欲睡,(起因)念無與樂者,遂至(地點),尋(人物)

  (經過)

  庭下,水中,蓋。(經過)

  何夜?何處?但少。(經過)

  2、背誦全文。

  八、作業

  板書:

  積水空明貶謫的悲涼

  寫景抒情自我排遣的達觀

  藻荇交橫有閒賞月的欣喜

  (清澈透明

  意境

  疏影搖曳)

  皆

  景語情語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4.重點: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5.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課件展示

  二、生字詞讀音(叫學生讀、糾正、齊讀)

  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

  三、跟隨課件朗讀課文,糾正

  重點詞語(投影)

  欣然:高興地念:思考、想到相與:一起

  遂與外人間隔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遂至承天寺蓋竹柏影也

  但聞屏障中尺一響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二、翻譯課文(學生提問,師生解決,強調重點,學生翻譯,對照投影)

  三、研習課文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抒情

  2、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美

  3、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麼特點?

  繪景修辭作用特點

  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比喻生動形象如臨其境皎潔、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5、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板書設計

  6、小結

  《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透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7、能力擴充套件:一切景語皆情語。

  8、能力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9作業

  課件展示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3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走進古典詩文的世界我們會發現處處有月亮的影子,這輪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驚擾了鳥兒的安眠,也曾打溼了怨婦的羅衫。回憶我們所學的古詩文,你想起了那些有關月亮的名句呢?

  生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2: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師:好,看來同學們對古詩文名句積累很到位。是啊,這輪明月曾牽動了無數古人的情腸,他們或借月抒發思鄉之情,或借月表達美好祝願。當蘇軾被貶黃州,面對承天寺的這輪明月他又抒發了怎樣的情懷呢?今天,我們就同遊承天寺,賞明月清輝朗照大地,品經典美文感悟情懷。(板書課題、作者)

  師:同學們,對於本文的作者蘇軾,你瞭解多少呢?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蘇軾呢?

  生: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收錄在《宋學士文集》裡。

  師:對於本文的寫作背景,哪位同學知道並能介紹給大家呢?

  生:宋神宗時期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其政敵就借其諷刺新法的詩,以“訕謗朝政”的罪名把蘇軾投進監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後被貶黃州,成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籤書公事”,近乎於流放。

  二、文字解讀觸心靈

  師:升入初中以來我們學習了不少文言文,回憶一下我們都用了什麼方法來學習它呢?

  生1:讀課文,翻譯課文。

  生2:賞析文中的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

  生3:需要背誦。

  師:好,歸納起來就是讀-譯-賞-悟-創,這既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也是我們學習的環節。

  師:首先我們來聽讀,注意讀音、停頓。

  師:本課有哪些字我們第一次接觸,停頓有哪些句子需要注意呢?

  生1:藻、荇這兩個字注意字形,記住讀音。

  生2: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生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同學們節奏劃分得很準確,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停頓。

  生4:讀得很好,音很準,停頓很正確。

  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剛才要求,齊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很棒,對於本文的你們是否有深入學習的慾望呢?接下來我們疏通文意,請同學參看課下注釋,藉助工具書,翻譯課文,如有疑難提出大家共同解決。

  師:哪位同學有不理解的字詞?

  生5:“相與”是什麼意思?

  生6:“庭下積水空明”怎麼翻譯?

  師:那位同學知道並予以解答?

  生7:“相與”是共同、一起。

  生8:月光照在院子裡像水一樣澄澈透明。

  師:解答得很好,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整的翻譯課文,對課文內容充分了解。

  師:譯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次齊讀課文。

  三、賞析佳句品譯妙處

師:同學們,本文是一篇寫月夜小景的美文,那麼文章中的哪個句子是描寫月夜美景的呢?

  生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你們喜歡這個句子嗎?如果喜歡請說明理由。首先把你的想法說給你的左鄰右舍聽,然後說給全班同學聽。

  生2:我喜歡這個句子,因為作者採用了兩個比喻來寫月光,寫出了月光空明、澄澈的特點。

  生3:這個句子寫出了月色之明,月色之清,月色之濃。

  生4:這個句子採用了側面描寫,全文無一字寫月,卻不無一字不是在寫月。

  生5:這個句子既有動態描寫,又有靜態描寫,有一種動靜相承之美。

  師:在同學們的'品評中,我彷彿看到九百多年前的那輪明月正穿過時間的千山萬壑向我們走來,它以動靜相承的詩意之美為我們勾畫了一個淡雅而具有風韻的透明世界,在這樣的世界中豈不讓人達到物我兩忘、天地相容的境界,豈不讓人感到欣喜和愉悅呢?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份感情再次齊讀課文。

  四、感悟情懷,體會深意

  師:如此的美文,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請同學們看大螢幕,共同討論這幾個句子分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寫作背景分析。

  生1:“欣然起行”表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生2.“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表現作者孤獨、寂寞之情。

  生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表現了他的寬慰之情。

  生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表現了他的被貶的悲涼。

  生5.這句話的“閒人”表現了他失意的落寞。

  生6.“閒人”表現了他悠閒賞月的欣喜。

  生7.“閒人”還表現了他自我排遣的達觀。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對,蘇軾20歲即中進士名震朝野,才華橫溢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後,在城外租了50畝土地耕種藉以養家餬口,生活非常窘困。在嚴酷的事實面前,他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夢想落空了,他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報國理想破滅了,他的一腔忠誠熱血就這樣被生生冷卻在了黃州的田壟中,怎能不感受到悲涼和失意的落寞呢?難得的是他沒有像白居易那樣在人生失意之時,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哀嘆,也沒有像柳永那樣在不被賞識之際,甘心“偎紅依翠”,忍把浮名換作了“淺酌低唱”而是以一種達觀的心來面對人生的苦難,以一顆從容的心態欣賞到這樣的月白風清之景,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呀!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自己當作蘇軾,再次齊讀課文!同學們,如此文質兼美的文章同學們是否想把它永遠記在心裡呢?那麼就請同學們參看老師給大家提供的提綱快速背誦課文。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品析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月夜圖匯入

  在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大地,一切都像籠著輕紗,若隱若現,連堅實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動的雲煙。面對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門欣賞一番?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一篇《記成天寺夜遊》,看看蘇軾在美麗的月色中會發出怎樣的人生感慨。

  二、整體感知文段

  1.給生字正音、朗讀課文、聽錄音確定朗讀的節奏,再次朗讀。

  2.請一位同學範讀,大家評價。

  3.質疑: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同學解答,全班共同關注、探討。

  戶:門;遂:於是;蓋:大概;但:只是;耳:語氣詞

  4.聽音樂《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寫,用自己優美的語言複述描寫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小組商量,以各種方式(如:小品、詩歌、散文等)複述課文內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

  1.作者為什麼想著在初冬的夜裡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鬱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2.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去一去關鍵詞,品修辭)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

  把“如”、“蓋……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無改變?

  變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3.月夜圖有什麼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潔、空靈、清麗、淡雅

  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後加上“叢中蛙鳴起伏,空中流螢飛舞,寺中人語喧譁,院外狗吠連綿。”一段話,好不好?

  不好。改變了原文明淨幽閒,清麗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5.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貶官的悲涼、落寞,賞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達觀

  6.小結:《記承天寺夜遊》這篇透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四、能力擴充套件:

  一切景語皆情語,看圖寫景抒情。

  五、作業

  閱讀古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的情感。

  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闋,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