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精選】《記承天寺夜遊》教案3篇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精選】《記承天寺夜遊》教案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記承天寺夜遊》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蘇軾生平以及他的文學成就

  2、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能背誦全文

  3、理解作者的情感

  4、文言積累

  教學設計:

  一、匯入:

  悠揚的古琴曲就像時光機一樣,把我們帶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夜晚,皓月當空,引發了古人無限情思,我們似乎聽到有兩個人在月下聊天。那又是誰呢?他們又在談論什麼呢?今天我們就藉著這琴聲和蘇軾的這篇文章,帶著我們的疑問向古人要答案去!

  先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看誰瞭解蘇軾的有關資料最多。

  (請學生髮言彙報瞭解的資料,然後展示課件,補充文章的寫作背景)

  二、朗讀,整體感知

  1、請學生自由朗讀,儘量大聲的讀,然後請學生說說自己讀的怎麼樣?(讀的不大好,或者讀的不錯……引到錄音朗讀)

  2、聽錄音朗讀,對照自己的朗讀找距離(引到翻譯理解文章內容上來)

  3、藉助手頭的工具、註釋和自己的文言積累,合作譯讀文章(請學生提出討論過程中的疑問,課堂討論,教師提出文言積累要求)

  4、出示課件,提供參考譯文

  三、背誦

  1,展示課件中,圖文結合,請學生配樂朗讀(四個不同的圖文)

  2,聽錄音朗讀,自己試著背誦或者跟讀

  3,背誦

  四、品味

  出示課件問題:

  1、文中寫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用文章裡的詞、句回答)

  2、文中作者抓住了庭院中怎樣的景物特徵,怎樣描寫的?

  3、揣摩文字所寄託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裡哪些語句是作者感嘆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4、教師總結:

  蘇軾在自己的政治觀點不被人認同,出獄被貶後,還能以這種豁達的心胸寫下如此優美的文章,試問我們也有如此心境麼?那麼讓我們藉著音樂和美麗的景色,也來學學古人吧。

  五、拓展延伸

  欣賞月夜圖,傾聽古曲,可以學著古人,激發情思也寫一個短文或者寫一兩句自己想對蘇軾說的話。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品析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月夜圖匯入:在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大地,一切都像籠著輕紗,若隱若現,連堅實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動的雲煙。面對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門欣賞一番?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一篇文章《記成天寺夜遊》,看看蘇軾在美麗的月色中會發出怎樣的人生感慨。

  二、 整體感知文段

  1.給生字正音、朗讀課文、聽錄音確定朗讀的`節奏,再次朗讀。

  2.請一位同學範讀,大家評價。

  3.質疑: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同學解答,全班共同關注、探討。

  戶:門; 遂:於是; 蓋:大概; 但:只是; 耳:語氣詞

  4.聽音樂《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寫,用自己優美的語言複述描寫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小組商量,以各種方式(如:小品、詩歌、散文等)複述課文內容。

  6.表演。

  三、 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

  1.作者為什麼想著在初冬的夜裡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鬱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2.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去一去關鍵詞,品修辭)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橫

  把“如”、“蓋……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無改變?

  變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3.月夜圖有什麼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潔 、空靈、清麗、淡雅

  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後加上“叢中蛙鳴起伏,空中流螢飛舞,寺中人語喧譁,院外狗吠連綿。”一段話,好不好?

  不好。改變了原文明淨幽閒,清麗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5.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貶官的悲涼、落寞,賞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達觀

  6.小結:《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透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四、 能力擴充套件:一切景語皆情語

  看圖寫景抒情。

《記承天寺夜遊》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藉助工具書讀懂課文,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並背誦課文。

  2、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

  1、自讀課文,看註釋,查工具書,正音正字,順暢誦讀。

  2、查閱有關資料,瞭解作者寫作次文時的處境。

  (2)教法學法:

  1、注重誦讀教學。使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逐漸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學間展開討論、解釋疑難,教師作必要的點撥和適當的講解,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準備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走近蘇軾

  宋代有個大詩人叫蘇軾,你們可曾讀過他的詩文?我們在七年級上學期曾學過他的一首詞,叫《浣溪沙》。哪位同學還能背誦?(指名背誦這首詞)這位大文豪才華橫溢,但他的命運卻不太好。他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於自我解脫,與友人張懷民一起夜遊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筆下,顯得澄澈透明,如詩如畫。現在讓我們與這位大詩人共同夜遊承天寺吧!(板書課題作者)

  二、展示學習目標(投影)

  三、整體感知課文,疏通文章內容

  (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讀課文,看註釋,查工具書,互相解決疑難。

  2、聽錄音:聽清生字讀音及難讀句的節奏,標註在書上。

  3、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

  4、組織學生朗讀:指名讀、分組讀、集體讀。

  (二)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

  1、學生再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結合註釋,理解並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先小組交流,共同討論,後全班交流解疑。

  4、學生當堂筆譯。

  四、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出示投影:

  1、文章最後一句說:“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你認為這句話寫出

  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2、作者在文章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哪些詞語可以表現出來?

  a。學生思考、討論,解決疑難。(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b。教師結合進行板書。

  c。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散文。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傑作。文章透過記事、寫景、抒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造出一種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度,給人以美感和薰陶。請同學們課下反覆誦讀,深入領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並理解作者心境的?

  2.月光,曾激發過無數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傑出的詩篇。收集一些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