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表現作者

記承天寺夜遊表現作者

記承天寺夜遊表現作者

  《記承天寺夜遊》表現作者蘇軾怎樣的心境呢?《記承天寺夜遊》表現作者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記承天寺夜遊》表現的心境以及思想感情,歡迎閱讀!

  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作者什麼心境?

  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失意情懷自我排遣的曠達。

  記承天寺夜遊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於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可是沒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裡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閒的.自比“閒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

  《記承天寺夜遊》重點句子賞析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解析:採納了擬人的修辭伎倆,妙在“入”字,將月光寫活了,並且突出了蘇軾的豁達的胸懷。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解析:寫景抒情。“空明”寫月光澄清明亮,很形象。將月下竹影、樹影比喻為水中藻荇交錯,很妙。觀賞如此細緻清楚,可見二人“清閒”盡現。

  3.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爾。

  解析: 敘事簡淨,寫景如繪,而抒情即寓於敘事、寫景之中。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於寫人;寫人,又突出一點:“閒”。入“夜”即“解衣欲睡”,“閒”;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閒”;與張懷民“步於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哪麼仔細,那麼清楚,兩個人都非常“閒”。“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冬夜出遊賞月看竹柏地,卻只有“吾兩人”,因為別人是忙人,“吾兩人”是“閒人”。結尾的“閒人”是點睛之筆,以別人的不“閒”反襯“吾兩人”的“閒”。惟其“閒”,才能“夜遊”,才能欣賞月夜的美景。讀完全文,兩個“閒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觀賞的究詘瞳,都歷歷如見。實際上對生活有熱愛、追求之意,可謂“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