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課堂點評
導語:《記承天寺夜遊》的課堂點評包括哪些內容呢?《記承天寺夜遊》的課堂點評有哪些教學觀點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記承天寺夜遊》的課堂點評,歡迎閱讀!
《記承天寺夜遊》課堂點評篇一:
一、 這是一堂“天然去雕飾”的語文課。
沒有激情澎湃的匯入,也沒有詩情畫意的講述,沒有熱熱鬧鬧的小組討論,更沒有花樣層出的教學手段。一堂課下來,總共只用到四張幻燈片,但每一張幻燈片都充分發揮了功用。相比網上的《記承天寺夜遊》的精美課件,餘老師的課件技術只能是醜小鴨。
一節課下來,留在聽課老師腦中的只有“讀”和“說”。然而從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到指導背誦,到引領鑑賞,引人入勝,不著痕跡,水到渠成。
教師語言乾淨簡練,語速緩慢,一字一頓,清晰明白,句句有指向性、針對性。從整理筆錄來看,我也找不出一句或一個多餘的字樣。指導了五遍朗讀,每次抓一個點,落到實處,一步步引導學生讀出了味道。每一次實時評價即包含賞識和尊重,又能啟發學生深入思考。而學生的回答也似受了老師的語言薰陶,清晰精到。整堂課感到就是真正的語文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清爽素美。
二、 這是一堂“鐵棒磨成針”的語文課。
餘老師的教案恐怕是我至今看到的最簡單的了,全部內容如下:
(1) 一次背誦練習
活動:課文背誦
(2) 一次欣賞練習
活動:課文觀感
請談談自己欣賞到了課文中的一點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詞之美,一句之美,結構之美,層次之美,描寫手法之美,表達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然而,從課堂實錄來看,餘老師對這篇課文的研讀是極為全面和深刻的。不僅如此,他有意識地將文言知識和語文術語穿插在主要環節裡,體現了老到的富有創意的提問藝術。如為了深入淺出地使學生掌握“敘事、議論,記敘、描寫、抒情和起、承、轉、合”,餘老師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問題:“別看這篇文章只有一段,其實是可以分段的,可以分為兩段,也可以分為三段,也可分為四段。”這樣激發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或體驗去劃分層次,然後老師巧妙地提綱挈領地歸結出理清文脈的三種方法,實在高明之極。
餘老師在“一次欣賞練習”中將題目簡化為“課文觀感”,比起我們平時掛在嘴邊的“鑑賞”要來得樸實得多,輕鬆得多。少去了高深莫測的專業要求,學生倒能儘自己的體驗暢快地談論“觀感”。然而又不是放羊式地泛泛而談,在提出問題的題幹中老師又巧妙地告訴了學生怎麼談一點之美,即“鑑賞的角度和方法”
,真是舉重若輕。當然,結尾教師用簡練的語言總結文章“六美”,精妙而深刻,這既是對學生髮言的補充,也是對學生髮言的最佳化細化和條理化。
這就是我欣賞的語文課!沒有深厚的語文素養,沒有紮實的經驗磨鍊,沒有執著的教學藝術追求,是無法達到這種境界的。
《記承天寺夜遊》課堂點評篇二:
1. 分層推進式朗讀。一般的課堂朗讀就是齊聲朗讀、個別朗讀、角色朗讀,教師指導的層面主要是讓學生“出聲”,很少關注對文字的反覆體味,而《記承天寺夜遊》的朗讀活動,分為四個步驟:讀出一點文言的味道——讀出一點寧靜的氛圍——讀出一點夜遊的興致——讀出一點複雜的情愫。這樣的設計,不僅僅只是朗讀活動的有序推進,也不僅僅只是欣賞角度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透過朗讀,將學生引入到恬靜優美的詩情之中,深刻體悟作者當時的心境,為下文的`分析欣賞奠定了基礎。
2. 課文變形式分析。課文變形,就是給課文劃分段落,這是常規手法,也是新課程背景下被淡化的一種傳統語文學習方法。教者藝術地運用了這個手法,透過課文變形式分析這個“抓手”,讓學生不斷調動語文知識積累,深入文字進行活動。84個字,三種分法,各有道理,活動設計是這樣的精妙,它串起了文章的佈局、表達方式、藝術手法等多項學習內容,並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也許並不需要創設多少新奇的方法,用好傳統方法,一樣可以取得課堂的高效。
3. 美點揣摩式欣賞。美點揣摩,就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進行妙點揣摩,進行妙要列舉。從表面看,這種活動是完全自由的,學生可以從自己喜歡的角度發表見解;實際上,這樣的活動則有著精粹的要求。它要求教師首先對文字美點進行梳理,給學生指出活動的方向,如本課中的螢幕顯示“請談談自己欣賞到的課文中的一點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詞之美,一句之美,結構之美,層次之美,描寫手法之美,表達方式之美,情感之美……”;它要求教師細讀欣賞文字美點,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游刃有餘地進行課堂點評,如本次活動中教師智慧藝術的12次點評;它還要求教師站在文學欣賞的高度,對這個課堂活動進行小結,我們看教者最後的美點欣賞小結,從不同角度一共講了6點,這6個美點欣賞小結,既是規範表達,也是方法提煉。
學生活動充分,是評價一堂語文好課的最重要的標準,是高層次的教學境界,是語文教師近乎全部教學藝術的集中體現。
餘映潮老師執教的《記承天寺夜遊》,就是這樣的一堂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