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浣溪沙> 讀《浣溪沙》有感3篇

讀《浣溪沙》有感

讀《浣溪沙》有感3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浣溪沙》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浣溪沙》有感1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思昔;下片則巧借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現境時,開始是懷著喜悅的感情,瀟灑安閒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和今年的暮春天氣,的和的樓臺亭閣,的清歌美酒。然而,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到東西起了難以逆轉的,這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的一系列人事。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景。但詞人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留戀,對時光流逝的悵惘,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即景興感,但所感者上已不限於的情事,擴充套件到人生,有感性活動,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阻止的,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重複。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出詞人的巧思深情,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玩味的倒是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抗拒的規律,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說“無可奈何”,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的內涵便非常,意境非常,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因消逝而虛無。只不過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的原因於情思。詞中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詞中涉及到永恆而人生有限深廣的意念,卻得含蓄。

讀《浣溪沙》有感2

  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有的是有幾分醉,便有幾分才氣,比如唐代大詩人李太白。而大多數文人喝酒大概是與自己的心情有關吧。本詞以“一曲新詞酒一杯”開頭,包含著作者一種怎麼樣的情懷呢?是喜,是憂呢?曹操也曾感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那麼詩人的內心也一定是包含著憂傷之事了,也就是“由於內心懷著憂傷,端起了酒杯,喝到興起時隨即賦上一曲新詞,來聊以抒發內心的不暢”那麼下面的“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又該作何解呢?

  前面已經說詞人已在喝酒作詞了,那麼此句的“去年天氣舊亭臺”應該是說詞人在追憶往事了,當下的天氣,詞人所處的位置——亭臺,眼下的一切事物景象都和詞人去年到此所見到的沒有什麼差別。或許往昔好朋友在一起聚會的場景又在詞人眼前浮現了,想到了昔日裡朋友們把酒暢談、吟詩作賦,觸膝談心時的'愉悅。同時也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頭角,讓詞人有些倦怠,同時對過去情景產生了新的嚮往,想要追尋,卻物是人非,一切只是枉然。只能借酒澆愁、作詞一曲來排解感傷吧!此時才要從內心發問:燦爛美麗的夕陽逝去之後,什麼時候還能夠再回還呢?詞人此時的發問也包含著一種春光易逝,韶華難再的概嘆吧!以上是詞的上片,我們可以看出詞人的內心是充滿著一種憂傷的。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詞人此時把目光轉向了亭榭旁邊的花木上,舉目望去鮮豔嬌媚的花枝,相互簇擁,綻放得像往年那樣茂盛。可是“年年歲歲花相似”花兒再美、再豔也終逃不過時節的變換,看著爭奇鬥豔的花枝,望著紛紛飄落的花瓣,詞人想要去挽留,想要讓青春、美麗永駐枝頭,卻又感到無能為力、無可奈何。而此時花間穿梭飛舞的燕兒,拍打著輕捷的翅膀,感受著陽春的溫暖與花香的怡人吧。詞人追逐著花間往復穿梭的燕兒,似乎熟悉乖巧的、整整闊別一年的燕兒又飛回來。可是我的昔日與朋友歡聚的場景卻不能像這乖巧的燕兒一樣再現在詞人的眼前。看著昔日的亭臺,看著下沉的夕陽,看著紛紛飄落的花瓣,看著乖巧的飛燕,詞人獨自一人徘徊在這帶著清香的園中小路上。

讀《浣溪沙》有感3

  提起納蘭容若,誰都不會陌生,這個才華橫溢,溫宛如玉的謙謙君子,如一顆流星,在文壇上閃耀即逝。

  他的一生,外人想必是羨慕的,出身名門,父為一品大學士納蘭明珠,自己好讀書,擅小令,官拜一等侍衛,家族興旺,一如《紅樓夢》中的賈府。

  然而,華麗只是他的外表,憂傷內斂才是精魂,他有太多的苦衷不能對外人道,只能將它們向詞傾訴,悽悽慘慘慼戚。以至於在他死後,明珠翻看他的《飲水詞》,也忍不住老淚縱橫:“這孩子他什麼都有了啊,為什麼還會不快樂?”若明珠明白“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那他也就不會訝於容若的悲慼。

  這首詞是容若在妻子盧氏死後所作的,字裡行間都是他對妻子的思念,“賭書消得潑茶香”是引用的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典故,李趙二人喜文學,夫妻二人經常背誦書籍,且互相抽查對方,如某某句在某某頁,高興之時,不小心將手中的茶潑在了身上都不知道。容若回憶起亡妻生前的點點滴滴,又聯想到自己孤身一人,不禁悲從中來。

  其實,我也一直覺得他是不該如此消沉的,高貴顯赫的家族,驚人的才情,刻骨銘心的愛情,還有一群知心朋友,他的這些朋友啊,都是皇帝費心網羅,卻不肯輕易折節的人。

  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如果我與他生在同一個時代,我會勸誡他,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何必作繭自縛?他若能像明珠,像蘇軾,官場沉浮,起起落落該多好?他太不禁風雨了,對很多人,很多事都放不開,總是那麼消沉,如果你不喜官場,那像晏小山那樣多好,乾淨落泊的生活,這樣你至少可以活得久一點,不要死都死得那麼陰柔飄渺。終年只有30歲。

  或許,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他的亡妻,他原本對盧氏沒有感情,他愛的人早已入宮,成了朱門貴婦。直到這個溫婉大度的女子死後,他才驚覺自己欠她多少。

  他不尋常的人生,不尋常的思想,得不到當時社會的認可,他終於在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候凋零,如梨花在春光中枯萎。

  沉思往事立殘陽,當時只道是尋常。

  他的一生,看得見開始,猜不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