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賞析及後世點評
將進酒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將進酒賞析及後世點評,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內容請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將進酒賞析: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千金散盡還復來”),寫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但又表現出對理想和事業的自信。作品起筆即感嘆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人很快就會由年輕變為衰老。可詩人卻以黃河之水一瀉萬里的流勢形象來比喻,使人感到其奔騰咆哮之氣勢,給人一種奔放豪邁的感受。而悲嘆人生之短暫,則以滿頭青絲“暮成雪”這一形象來生動表現。顯得更加形象鮮明。因時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負良辰美景,有興致的`時候應該及時飲酒盡情行樂。看到這裡,似乎詩人除了及時行樂什麼追求都沒有了。但是筆鋒一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雖然是詩人的自我安慰之詞,但不難看出,詩人一方面並不甘心就在這種及時行樂中虛度自己短暫的一生,他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及時行樂,只不過是為了解脫有志不得施展的苦悶與憂愁。
第二部分(從“烹羊宰牛且為樂”至“惟有飲者留其名”),寫痛飲狂歌,但又表現出不慕功名富貴,憤世嫉俗的精神。“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描繪的是痛飲,充滿的是豪氣。“且為樂”,即暫且以酒作樂,表明詩人決意要把憂愁和煩惱暫且放下,勉強“為樂”,由此可見,豪飲之中蘊含著極大的憂憤。“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前一句是提醒朋友快快盡情乾杯,後一句是提示朋友傾聽我的激憤之言。什麼樣的激憤之言呢?“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現出詩人不慕富貴,藐視功名利祿;後一句將“古來聖賢”與“飲者”做比,進一步否定了功名與富貴,在痛飲狂歌之中表現出一種“浮雲富貴,糞土王侯”的氣概。
第三部分(從“陳王昔時宴平樂”至篇末),寫要以盡情飲酒來消散心中的憂愁,同時又表現了在黑暗現實中的苦悶。“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一句中,詩人以曹植受其兄曹丕排擠迫害而抑鬱不得志自況。曹植當年為了排解心中不快能不惜美酒昂貴,自己為什麼要怕花錢呢?只官盡情地痛飲吧!這裡一個“何為”,一個“徑須”,充分表現了詩人不惜一切只須痛飲的情景。這不惜一切痛飲,更加突出了詩人心中無可排解的愁苦。在“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一句裡,詩人不惜一切代價買酒痛飲的情狀與氣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極。詩人以一個“愁” 字結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現了作品的主題。
然而,縱觀全篇,詩人的苦苦排解方式是有一定的歷史的和階級的侷限性的,以酒消愁畢竟永遠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他一貫的氣勢豪邁奔放之外,還使用了恰切的比喻和大膽的誇張。
後世點評:
1,《唐詩別裁》稱“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唐詩解》捲上:“此懷才不遇,託於酒以自放也”。《唐詩廣選》引楊升庵曰:“太白狂歌,實中玄理,非故為狂語者”。
2,《而庵說唐詩》“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千古無雙”。施蟄存《唐詩百話·將進酒》雲:“李白的詩,是第一流的浪漫主義作品,他在盛唐時期詩壇上的情況,正和雨果在法國、拜倫在英國一樣。遊仙、飲酒、美人,是他的浪漫主義形式;嶔崎、歷落、狂妄、傲岸,是他的浪漫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