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將進酒> 《將進酒》隨筆

《將進酒》隨筆

《將進酒》隨筆

  《將進酒》一詩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結尾一個“愁”字展現了李白對醜惡現實的憎恨,對富貴生活的蔑視,對懷才不遇的憤激,對時光易逝的驚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將進酒》隨筆,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內容請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邊,洶湧的浪濤強烈地拍打著礁石,泛起白色的水沫,我獨自一人坐在一塊礁石上,手拎一壺酒,仰天一飲而盡,高歌一曲《滄海一聲笑》……

  這是高中時候,經常出現在我頭腦中的一幕。那時,每當我因為成績滑落和身體欠佳而心情失落苦悶的時候,這幅情景就會在我的眼前呈現,可以說它是我精神的避難所,徜徉在這一情景中,我就會忘記現實的憂愁。

  這一幕情景來源於李白的《將進酒》。《將進酒》是高中的一篇課文,在語文老師氣壯山河的朗讀下,我深深地喜愛它那“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吞吐日月的宏偉氣勢;在語文老師的分析下,我喜歡詩中那個豪放不羈的飲者形象。他無牽無絆,率性喝酒,什麼功名,什麼富貴,暫且都到一邊去,酒慰藉他的心靈,酒讓他暫時忘卻苦悶。

  從那以後,我喜歡上了酒這個東西,我相信酒可以使人消愁,讓人解憂。遺憾的是,至今我沒有嘗過酒的味道。

  時隔十一二年,我再次讀到《將進酒》,仍然被詩中汪洋恣肆的宏偉氣勢所震撼,並對這首詩有了更多的理解。

  可以說,酒是這首詩的靈魂,如果沒有了酒,這首詩的豪氣霸氣便會頓時消散。詩人借酒酣暢淋漓地抒發了自己潛藏心底的鬱怒之氣。

  詩人李白從小就抱有“輔弼天下”的志向,而且有傲世的才華,本該位至卿相,但是卻一生失意,仕途短暫而坎坷。這首詩寫在他“賜金放還”後第八年,這時他已經52歲了,雖然年老,但他的熱情不減,志向不改。他依然為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消極行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他依然為自己生不逢時而憤懣,“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他依然為自己有志難展而憤激,“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他沒有像陶淵明那樣決然離開官場,過著悠閒的田園生活,也沒有像王維那樣以禪者的心境在山中習靜。他仍然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正是這份對仕途的熱情和執著導致他後來晚年悲苦流離的生活,56歲的他加入永王幕府,結果永王在與肅宗爭帝中失敗,他被流放到夜郎。

  《將進酒》一詩如長河,浩浩奔放,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結尾一個“愁”字展現了李白對醜惡現實的憎恨,對富貴生活的蔑視,對懷才不遇的憤激,對時光易逝的驚恐。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將進酒》筆酣墨飽,將李白的豪放展現得一覽無餘,讓後人不得不為之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