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湖心亭看雪> 【必備】《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

【必備】《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

  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教學關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誦讀法、 討論法、質疑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 具 多媒體

  課 時 兩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老師昨天佈置同學們去查詢有關描寫西湖的詩句,能背多少?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走進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檢查預習

  1、注音

  更定 毳衣 霧凇 沆碭 一芥

  2、解詞

  更定 拿擁 毳衣 霧凇 沆碭 一白 長堤一痕

  一芥 焉得 更 大白 客此 者

  三、初讀課文

  1、請一男一女同學初讀課文,看看他讀音和停頓正不正確(音樂、 幻燈)

  2、再請以同學讀課文或老師範讀或放音訊。

  學生活動,可分成兩組,每組一段,疏通課文,提出疑問。

  3、疏通文意。

  四、齊讀課文

  思考:①、 找出課文頗為嚴重的前後矛盾的錯誤。

  明確: “獨往湖心亭看雪”之 “獨”與“舟中兩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麼可以前後矛盾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和張岱商量一下讓他改改?

  我建議先不急,等咱們深入鑽研了課文再作定奪,說不定這其中另有奧妙呢!

  思考:②、課文中那個詞形象的概括出張岱的形象?

  朗讀: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思考:③、 “痴”字通俗的講是什麼意思?

  呆、傻、笨,舉止不同常人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1、解釋詞語。2、介紹作者。

  二、齊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問:課文哪些的方寫出了張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想想,三天大雪之後的情景?什麼聲音都沒有。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 (萬籟俱寂)

  問:從哪個感覺器官來描寫的? (聽覺)

  問:讓人想起柳宗元什麼詩句?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從什麼感覺器官描寫的?(視覺)

  師: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裡,並且是晚上八點以後,也許你正在看電視,也許在做作業,也許已準備睡覺了,可我們的張岱,居然在這時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痴人首先是行為痴

  歸納:——痴行

  2、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我們一起看看景物描寫有沒有怪異之處?

  齊讀“西湖夜雪圖”:“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問:請問,這段對“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

  明確: 景物特點:空寂、悠遠、脫俗

  寫法:白描寫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徵來寫,“一白”、“ 一痕”、“ 一點”、“ 一芥”、“ 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 點與線、 多與少、 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空寂、悠遠、脫俗的意味。 在這幅空寂、悠遠、脫俗的“西湖夜雪圖”中,張岱把自己融入了蒼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痴人眼中有痴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罷了。

  歸納:——痴景

  3、問: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突然又寫喝酒聊天什麼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壞了?咱們先到對話中去找。來,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問: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請填出來。

  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師:看來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強飲三大白而別”,雖然不會喝酒,但還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師有一疑問啊: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後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後不留地址,不留電話不留E-mail,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為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因為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祿高低、姓甚名誰,只知他是他鄉遊子,今日相逢,後會難期。不願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內心世界裡

  師:我們現在來看最初我們發現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不清楚人數嗎?是張岱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嗎?根本就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那他的眼中只有什麼呢?

  明確: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屬於自然的。

  歸納:——痴心

  四、走近作者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為什麼有寒冰呢?請看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註釋一。

  明確:“崇禎”“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大明已亡,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餘生罷,追憶前塵往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帶有淡淡的哀愁。

  五、總結:同學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透過痴行痴景觸控到了並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痴人之痴心。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實中透不過氣來了,於是,他們只有在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乾淨的空氣。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宿。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痴吧:(幻燈)“滿紙荒唐言, 一把心酸淚。 都言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2、利用白描寫法寫人或物的片斷。

  板書設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痴行

  痴{ 痴景 白描

  痴心

  教學後記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賞析描寫雪後西湖奇景的文字。

  2.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明人的生活態度。

  德育目標

  文中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情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句子。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正確理解文章意思,體會作者描繪雪景的獨特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係。

  3.理解文中“獨”與“痴”兩字的內涵,體會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於西湖的詩句,我們耳濡目染的詩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等。寫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遊西湖的喜悅,六月西湖荷花的豔麗。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見,擁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見不同的西湖。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明亡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鬥爭,後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裡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透過教學媒體資源,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意。

  四、學生自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字詞意義,重點字詞共同解決

  1.提出重點字詞: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消失。

  ⑵是日更定:完了,結束。

  ⑶餘拿一小船:撐,劃。

  ⑷霧凇沆碭:白氣瀰漫的樣子。

  ⑸焉得更有此人:還。

  ⑹餘強飲三大白而別:豪爽。

  2.學生自己疏通文章大意。

  五、分析文章結構

  (一)走進“湖心亭雪景”,感受白描手法,體會作者的人生感悟。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四人組合作討論

  1.這段文字中的三個“與”能否省略?

  2.這段文字

  中的四組數量詞的使用,是否恰當?

  3.這段文字雖是寫景文字,其中卻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悟?

  提示:此句用白描手法,以生動傳神的15個字,描繪出了大雪三日後奇特的夜間雪景。三個“與”字將天、雲、山、水連成一片,造成了一種蒼茫的浩大氣象,與後文的“上下一白”,共同描繪出雄渾闊大的背景。第二句,用了四組數量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勾畫出作者眼中的湖上景物,與第一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們極其渺小,好象要融入蒼茫宇宙的味道。讀過之後,我們不難想見作者獨行於茫茫雪夜中所感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悟。

  (二)走進“湖心亭奇遇”,聯絡上文,理解作者的情懷。

  1.文中提到的“舟中人兩三粒”,與“獨”字是否矛盾?

  提示:在作者眼裡,芸芸眾生不可為伍,像舟子這些凡夫俗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反映了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當張岱奇蹟般地在亭中見到另兩個人時,他又會有怎麼樣的心理?

  提示:此時此地此景,能夠遇見遊人,大喜過望應是最基本的感情,然而短暫的相遇之後就是別離,不禁讓他悲從中來,但畢竟天涯遇知音又是讓人愉悅不已,情感一波三瀾。

  3.對於張岱的這種行為,文中舟子用“痴”來評價,談談他“痴”的表現。

  提示:

  ⑴在此時此地漫遊西湖,實是“痴人”所為。

  ⑵“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湖中偶遇,不管是否相識,不管對方的身份地位,只是豪爽痛快地對飲而別。這對常人而言實是難以理解。

  ⑶本是故國難覓,知音難求,文章中瀰漫著淡淡的愁緒,等到奇遇同道中人是大喜過望,豪氣沖天,而轉眼就到的離別又讓他喜極而悲,但想到天涯遇知音又轉悲為喜。其間悲悲喜喜,起起落落,均集中於一人身上,怎能是一個“痴”字了得!

  教師小結:

  敘事是本文的線索,寫景是本文的重點,事因景有了亮色,景因事有了內涵。事和景的融合正是本文最大的特色,而兩者當中又始終貫穿著作者的複雜情感,三者有機結,天衣無縫。

  六、問題研討

  (一)關於白描手法:

  讀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作者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手法就叫做白描。你能簡要分析文中白描手法嗎?(作者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徵,“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幾筆,卻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作者為什麼要強調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麼?(是要突出“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壯觀景象。正是這種滿世界都白的奇觀,才使他覺得眼前的具體景物都變小了。)

  文章開頭說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這裡又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談談你的理解。(不矛盾。在作者看來,芸芸眾生不足為伍,一個“獨”字表現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二)文章寫景、敘事、抒情的關係:

  文章用白描手法寫要西湖雪景,敘述了湖心亭奇遇,抒發了怎樣的感情?(作者是一個超凡脫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課文表達了他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

  七、課後作業:

  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3

  一:匯入

  有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西湖一直以她的秀麗風光吸引著人們,文人墨客為他夢縈魂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請同學們回憶這些詩句:

  這些分別是描寫西湖的春 夏之景,西湖的雪景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隨張岱去領略西湖雪景感受作者情懷。

  走進作者

  二.疏通文意

  1.首先請大家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請大家熟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螢幕上的字詞。

  3.2生朗讀課文,字義理解

  4.對照課文註釋,同學間相互幫助,用現代文翻譯全文,有難點的地方做好記號。

  5.訂正難點

  6.抽點翻譯。

  三:品雪景

  既然看雪,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

  1. 這種景色給你什麼樣的感受?{讀出蒼芒靜寂之感,似乎作者此時的心境也猶如此景}

  2. 如果換成:一道 一座 一艘 三個,有什麼不同?

  3. 這段景物寫法上有何特點。(用繪畫的手法寥寥幾筆就勾畫出景物特徵,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園,多與少,大與小 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脫俗,蒼茫靜寂的情味。)

  4. 理解白描,並辨別例句。

  5. 背誦

  四:析人物

  天寒地凍之日卻心懷雅興,前往西湖賞雪景之人絕非常人,用文中一個字概括,哪個字?【痴】

  1. 痴在何處?請出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痴在行為,分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寫法特點(聽覺)

  痴在情感 【獨】(清高孤傲 超凡脫俗)(有舟子隨同前往,為何還說是獨往湖心亭)

  2. 作者已夠痴了,更有痴似相公者。兩位痴人相見會是何種情形呢?

  根據課文最後自然段加上自己的想象生模擬表演。

  師小結:從你們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他鄉遇故知的喜悅,看到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和別曾相識的坦蕩,志趣相投以酒代情的豪放。也感受到了離別的傷感。

  3. 我要採訪你們了,既然知音難覓,為何不互留聯絡地址姓名,不進一步瞭解身份官職,只是說“金陵人,客此”?

  注重的心靈的交流,注重的眼前的景,心中情,而不是身外俗事。這也是他們不同常人,“痴”的性情的表現。

  4. 不知有一點我們同學們注意沒有,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其實是清朝,而開頭時間依然以明朝的崇禎年號記錄時間。有何深意?(文章瀰漫一種淡淡愁緒,對故國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脫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清淡雅緻西湖雪景,瞭解了蒼勁大氣白描手法,也感受了作者情感脫俗情懷。可謂“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寫作中學會讓景物含情。

  六: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