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年級語文上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上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上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於“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係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嚮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在教學中注重體會一: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在這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時光,可好友即將遠行,分別時的戀戀不捨使人感到憂傷。陽春三月的美景與故人離別時的憂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為後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三月”的傳神,來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藉著一喜一憂讓學生說說、演演臨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會對孟浩然說些什麼?讓學生透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於一體。

  教學中注重體會二:“帶著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遠望……他望到些什麼?”以一個問題為發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啟用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當學生提到“孤帆”一詞時,我馬上設疑:“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為什麼只見“孤帆”?

  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這樣用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後讓學生透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捨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