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後感3篇
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他寫的詩名滿天下。那麼我們在讀過他的詩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後。有著怎樣的感想呢?
篇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後感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幾句詩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沒錯,這首詩正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我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還不到11歲。每當我讀到這首詩,眼前總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在如花似錦、春光燦爛的三月,詩人和他的老朋友辭別在黃鶴樓,老朋友坐在木頭做的小船順流直往揚州駛去。船越走越遠,漸漸地消失在遠方澄淨的天空中,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向天邊奔流。
這一首詩抒寫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無限依戀之情,同時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最後兩句表面是寫景,卻寫出了惜別之情。世人目送老朋友的那條孤船遠去時的專注眼神,這是蘊含著多麼深摯的友誼啊!
當我的老朋友要離去的時候,我總會把她送到車站,當她上車之後,我還會時不時地向她揮揮手,祝她一路平安,這時候,心裡總是還有許多話想要對她說,但是卻已經來不及了,只能揮手祝福。只有這樣,心裡才會好受一些。看,這是我們倆多麼深厚的友誼啊!
讀書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讀的東西越多,知識就越多,當你不能用某種事物來表述自己的情感時,書就是我們最佳的表達方式,可以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喜悅、悲傷、憤怒、憂愁等,讓人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篇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後感
每次吟誦李白的這首詩,我的腦海裡就彷彿出現了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李白依依不捨地送朋友去揚州時的情景。特別是後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真切地勾畫出李白當時雖然非常不捨得朋友離開,但他只能看著朋友乘坐的那葉小舟越來越遠,直到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最後什麼也看不見了,只有滔滔江水在遙遠的天邊奔流不息。。。。。。李白把自己當時的心情描寫的淋漓盡致,難怪詩聖杜甫稱讚他“筆落驚風雨”!
今天再次吟誦這首詩時,我忽然覺得自己能更深刻地體會李白當時的感覺,那就是:朋友情!昨天,我和爸爸媽媽從桂林飛往杭州的.飛機晚點了,我非常鬱悶,因為幾天的遊玩非常累,我好想立馬回到家裡睡一大覺。。。。。。但後來我交到一位朋友。他要飛往上海,他乘坐的飛機也晚點了。剛開始,我們都抱怨飛機的晚點,但後來就聊起了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我們甚至還開玩笑說飛機晚點真好,能交到朋友。可是後來,他乘坐的飛機先到了,我們只好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和他說完再見,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我忽然就想起了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也好捨不得朋友的離去,但我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祝福!
有朋友真好!所以,就算要分別,也要廣交朋友,不是嗎?
篇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後感
,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個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的款待李白,並留他住了10多天。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的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此詩堪稱送別佳作。
孟浩然長李白12歲。在李白青年時期,孟浩然就已經是名滿天下的著名詩人了,他是李白成名之前的舉薦人。
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之首,相傳有一道士在此跨鶴昇天,故而崔顥曾題詩曰: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後來李白也登臨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提筆正要寫詩,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成為佳話。
詩歌前兩句敘事,講述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著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隻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是作者還久久站在江邊遠眺,不肯離去。
他心裡一定有恨。在這繁花柳絮如煙的美好春天,本應和老朋友飲酒賞春,卻不得不忍受離別之苦。他心裡一定對孟浩然有無限仰慕之情,羨慕友人像古人跨鶴飛天一樣青雲直上,但自己卻不能同遊,只能孤單地留在這凡間。沒有老朋友相伴,縱有無限春光,又有何快樂可言!他心裡一定有無限的不捨之情。這不捨之情,就像那滾滾江水,連綿不絕,沒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