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閱讀筆記幻想與現實中的抗爭
讀罷《紅樓夢》,掩卷沉思,正如所有人所說的一樣,它是一部不朽的名著。從內容上講,《紅樓夢》以恢宏的手筆敘述了由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為中心的愛情悲劇,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過程。而它的意義遠不止這些,它還在客觀上揭示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展示出封建社會必將走向崩潰的命運。同時,小說透過對封建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朦朧的新理想。
而我作為一個九零後,作為一個即將升入高中殿堂的青年學子來說,又領略到了什麼呢?
幻想
本打算寫“理想”的。《紅樓夢》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什麼?在字典上來看,“理想”是對未來的渴望與期待,是可能實現的。而在賈寶玉時代,大多數人的想法是不大可能實現的,我們不如稱之為幻想。
寶玉的幻想是什麼?其一是擺脫世俗的束縛在那個大男子主義的時代裡和姐妹們吟詩作對玩鬧嬉戲。在第三回寶玉剛出場時,他便大演了一出摔玉之戲,而後又每每提到要在大觀園裡同眾姑娘丫頭們終日賞花折枝,老死終生。在第四十三回中茗煙在水仙庵的一席話更是把寶玉的心思道得淋漓盡致——“天上無雙地上有一的姐姐妹妹保佑二爺來生託個女兒身,再不可託這鬚眉濁物了”。這樣的想法在那個社會可算得是痴心妄想了。其二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要進行一場驚世駭俗的自由戀愛。實在的說,寶玉對愛情的理解並不是很深刻的,他在女子的愛中長大,不知多少妙齡女子曾呼喊過寶玉的名字。但追究下去他用心真愛的還是黛玉。他對黛玉的愛超越了世俗,超越了語言,超越了肉體,那是一種精神上的相互廝守不離不棄。從初見黛玉時的似曾相識到那兩塊舊鮫綃的款款深情,從沁芳旁題詩的情語綿綿到一掛配穗引起的因愛生恨,從那一句“爾死我不生”的冥冥誓言到“不許接林妹妹走”的瘋癲狂語,無不表現著寶玉對黛玉的真心實意。每每讀至寶玉對黛玉的.愛,我的心中總有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萌動。他與我年齡相仿,同樣洋溢著青春的熱情,體驗著青春的懵懂。只不過我的願望切近,他的願望渺遠罷了。是的,愛是他這塊頑石來到世間唯一的追求。
黛玉和寶釵呢?自始至終他們也是叛逆者,是新理想即幻想的追求者,只不過黛玉表現出來而寶釵把它埋藏在心裡而已。黛玉與寶玉的意趣極其相投,她從不說寶玉不思進取,而是與他共同玩樂。她鄙棄世俗,希望有一個自由平等的世界,寧願與寶玉淪落天涯。
寶釵則不然,她整天循規蹈矩,按所謂的閨秀禮儀來小心翼翼的編織著自己生活中那張看似繽紛實際空洞的網。可細想一下她又何嘗不想活出真正的自己?在她的世界也有屬於她自己的幻想,只不過她的禮節使幻想塵封在了心靈最深處,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會偶爾爆發出來。如第三十四回中寶玉挨賈政打後有這樣的敘述——“寶釵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了也——’說了半句又噎住,自悔說得急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來。”這足以說明她的心裡還是有愛的,也是有寶玉的。
還有一大群人,便是幾個房中的丫鬟們。晴雯、芳官、藕官等算一類,她們同主子一起追求自己,追求新的生活。她們整日在房中嘻哈打鬧,並不屈服於別人。“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何等氣派;而襲人、鴛鴦等又為一類,他們只希望自己能盡心竭力讓所服侍的人開心。襲人伺候賈母時一心只有賈母而伺候寶玉時又一心只有寶玉。邢夫人曾給鴛鴦說親,讓她做妾,她非但不肯還以死相逼,最終與賈母一起命赴黃泉。
至於其他人如鳳姐和眾媳婦還有賈政賈珍等不過是為了名利罷了,全然不提。
現安
幻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
似乎一切都是命中註定。在輪迴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面前,幾個人的幻想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寶玉本是一個被廢置的補天之才。他認識到了家庭對他這樣的人的壓迫性,他幻想著脫離這個富庶的封建家庭獨立與黛玉進行屬於自己的戀愛,與姐妹們同生共死。可這現實嗎?脫離了賈家,脫離了別人贈予了他的金錢他能幹什麼?他可以自己洗衣做飯,靠自己生存下去嗎?不能!但是隻要在賈家的天下,男人就不能每日尋歡作樂而應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寶玉是被家庭寄予厚望的一個人,自應是深精舉業、平步青雲、光宗耀祖。但他所謂浪漫的性格使他具有了“男人所不能具有的柔情”。也許兩個浪漫的人就不應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的,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變成了胸口的白米飯”。這就是寶玉的現實,他無法接受但又血淋淋呈現在他眼前的現實。
對於黛玉來說,家人的離逝早已成了她心頭不可抹去的傷痕。那隱隱約約的愛情又將她折磨得遍體鱗傷。在這個大觀園裡,她除了哭泣還是哭泣。但我認為,黛玉的悲哀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它的美好。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給人看。就是因為她太美好了,美好得超出了那個時代,所以成為了悲劇的犧牲品。“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泱泱清國,競沒有她小女子的棲身之所。當摯愛的寶玉和寶釵成親時便也只能仰天長嘯憤憤而死。落紅已殘,要飛燕又有什麼用呢?
寶釵是公認的矛盾人物,她的一生從某種角度來說或許比黛玉還悲慘。寶釵善解人意,但她的“理性”使她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寶釵才氣非凡,但她的“理性”使她看起來無才有德;寶釵追求幸福,但她的“理性”使她的婚姻殘酷淒涼。可以說她得到了自己所愛的人,但這一切並不是建立在根深蒂固愛情的基礎上的,而是靠長輩們口中所謂的“金玉良緣”,甚至因為“金玉”她還曾昧心地逃避。因此她控制著自己的感情,從理合節,安分隨時,不做非分之想,不行越軌之事。封建的“溫、良、淑、儉、讓”像一把枷鎖將寶釵熾熱的內心禁錮,不得解脫。
晴雯等丫頭們面對悲慘現實的根本原因就是一r頭”二字。經常在文中可以看到“出園配了”之類的話。難道一個人的終身幸福就是“配了”可以解決的嗎?再以晴雯為例,試問一個人長得美麗有何錯誤?難道就只許小姐們“沉魚落雁,閉月羞花”,、r頭們連長得漂亮的權利也沒有嗎?她在寶玉房裡雖然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但丫頭畢竟是丫頭。她追求平等卻因為是丫頭得不到平等,她嚮往愛情卻因為是丫頭
得不到愛情(我認為晴雯是愛寶玉的)。她被逐出大觀園之日,便是香消玉殞之時。封建的悲劇!無奈的現實!
抗爭
當幻想與現實碰撞,抗爭是必然的結果。
寶玉在抗爭。他勃然大怒起身摔玉是在抗爭;他鄙棄名利隱身觀園是在抗爭;他禮佛悟禪真心修道是在抗爭;他衝擊禮教承受笞打是在抗爭;他厭煩詩書大鬧學堂是在抗爭;他密送舊帕深情流露是在抗爭;他瘋癲痴呆苦心挽留是在抗爭;他雪夜問候憂心黛玉是在抗爭;他聽罷《葬花》潸然落淚是在抗爭;他牽念晴雯深夜探訪是在抗爭;他合葬花枝夫妻並蒂是在抗爭;他用功悽書考取功名是在抗爭;他如日中天出家為僧是在抗爭……“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黛玉在抗爭。她寄人籬下終日哭泣是在抗爭;她吟詩作對盡露才華是在抗爭;她愛深恨切怒剪香袋是在抗爭;她孤意葬花苦嘆人生是在抗爭;她焚稿絕緣肝膽俱裂是在抗爭;她指天憤恨氣極而亡是在抗爭……“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寶釵也在不停的抗爭,悲哀的是抗爭了一世的她卻不知道自己在抗爭什麼。我想,是封建社會!“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晴雯在抗爭。她盡撕紙扇千金贖笑是在抗爭;她淡妝濃抹追求美麗是在抗爭;她強忍病痛連夜補衣是在抗爭;她削甲脫襖泣贈寶玉是在抗爭;她強顏歡笑抱憾而死是在抗爭……“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賤民。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天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我們也來說一下王熙鳳吧。她在紅樓夢中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的爽利聰明、能言善語、死要面子、窮講排場、貪婪虛榮、心狠手辣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結局呢?“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在幻想與現實的碰撞中,在甜蜜與艱辛的掙扎中,悲劇一幕幕上演,永珍都趨於一個主題——敗落!也許這就是情感的必然、社會的必然、人類的必然……
“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真假假,賈賈甄甄。現在的我也只有為心中的理想而奮鬥,不論有怎樣的現實挫折,我都會在抗爭中展翅翱翔。起碼在生命的盡頭我可以對自己說,我努力過,愛過,恨過。也不枉我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再來人世一趟了。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白知是一夢,未笑世人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