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韓愈> 韓愈與潮州

韓愈與潮州

韓愈與潮州

  潮州人,不忘韓公恩澤,他們將一州的山川土地都慷慨贈給了他:山是韓山,江是韓江,木是韓木,路是昌黎路,廟是韓文公廟。

  韓愈與潮州

  從舊城東門出來,走過湘子橋就來到韓江的東岸。在沿江岸往北走一小段路,就來到韓山腳下,韓文公祠依著山勢而上。在高處的一座主體建築內,供奉著一尊比例比真人大了近一半的韓愈塑像。

  就像杭州人為了紀念白居易、蘇軾,把西湖上的兩條堤分別稱為白堤、蘇堤一樣,潮州人為了紀念韓愈,也用他的姓來命名一些重要的地方。

  潮州對韓愈的紀念來得更加的隆重,城市東邊的河流惡溪是潮州最重要的河流被改名為“韓江”,韓江以東的山原為“筆架山”“東山”,也改名為韓山。潮州人稱這是“江山改姓”。

  韓文公祠規模宏大,屋頂白色的嵌瓷花草裝飾精細而雅緻。韓愈的塑像就在這個建築裡坐著,穿過大門正好對著潮州城。韓文公祠始建於宋代,在明清有過大修。建設者們似乎希望,潮州人能這樣一直活在“韓文公”的注視下。然而韓愈在潮州任職僅有7個來月。

  韓愈是唐代的著名文人和官員,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被明代文人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和同代的柳宗元並稱“韓柳”,他還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的美名。這些表明他在文學領域的地位。但在潮州,韓愈的故事更具體更飽滿。

  公元819年,韓愈51歲了,在唐憲宗李純的朝廷內,他官至刑部侍郎。這一年,唐憲宗下旨開啟皇家寺院法門寺供奉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浮屠塔,接指骨入長安供奉。指骨先在皇宮供奉,再送至各大寺院。從百姓到貴族,競相禮佛,唯恐在後,“有的百姓傾家蕩產以供奉佛祖真身”。韓愈上書《論佛骨表》,力勸皇帝莫迎指骨,而是將其“投諸水火,永絕根本”。“韓愈諫佛”令憲宗震怒,被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在潮州的7個多月內,治理了水災,在很大程度上除掉了韓江上的鱷魚災害。史料記載,韓愈剛到潮州就聽百姓反映說“惡溪有鱷魚”,他決心除掉鱷魚,還寫了一篇《祭鱷魚文》。這篇散文提到,韓愈派遣部下把一隻羊、一頭豬投入惡溪給鱷魚吃,並勸鱷魚離開潮州前往大海,七天內不離開就將其全部殺盡。

  潮州當地著名文史專家曾楚楠認為,韓愈帶給後代潮州人最大的影響是振興了潮州的教育。“潮州人為什麼崇拜韓文公,從他來了,振興當地教育,文化素質相對大大的提高。”

  韓愈在潮州建立了一批學堂,大興文化教育。資料介紹,韓愈找來了潮州有名的秀才和他一起辦學,並將自己在潮州的所有俸祿幾乎全部投入辦學。

  一個被貶至邊疆計程車大夫,卻未因為遠離廟堂而頹喪,而是在百越蠻荒之地栽下重教育、重讀書的種子,使得潮州的好學崇文之風尚開始形成,並且延綿千年至今。因此也有“韓愈被貶,潮州受益”的說法。

  曾楚楠說,唐之後,潮州文化素養相對比較高。潮州元代《三陽志》記載,潮州在南宋時曾有兩座書院,這在當時非常罕見,所謂“潮二書院,他郡所無,文風之盛,亦所不及也。”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也成了潮州人的格言,古代潮州文風之盛令人驚歎。曾楚楠從史志中發現,在南宋末年潮州人參加科舉的考生超過萬人。而當時潮州人大概7萬戶。“以一戶5口人計,整個潮州40萬人。半邊天沒有資格參加科舉,去掉一半,剩20萬人。上歲數的老人、小孩去掉,青壯年才剩多少。這種文化氛圍如何?”

  至今在潮州,總能看到一些人沉醉於筆墨詩詞的世界裡。70多歲的曾楚楠有自成一體的書法。我們一起吃飯時,在上菜之前他將自己最近寫的一組詩歌遞給了我。和很多人一樣,與別人交流詩詞是他生活的一部分。當地人中書法寫得好,對聯出得好的人總是受到尊重。潮州人家門口的對聯,有楷書、隸書、小篆,一個80多歲的老頭還發明瞭一種八卦體,每個字型看起來都有明顯的八卦形。配上家家戶戶精心種養的蘭花等植物,總令人感受到一股悠然自得的文化味。

  潮州地處廣東東南隅,三面環山,這種地理位置使潮州被本地人習慣稱作“省尾國腳”,有趣的是,中華文脈卻在這個角落之城傳承至今。整整1200年多前,被貶官的韓愈開啟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