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范仲淹> 范仲淹的憂

范仲淹的憂

范仲淹的憂

  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他的治國之心,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范仲淹的憂,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范仲淹的憂

  范仲淹得名在於他《岳陽樓記》中的那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說好說,做到這一點不容易。其實,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有文采的官員多得很,說漂亮話寫漂亮文章的也不在少數,然而說到做到的卻不多。

  范仲淹一生正直無私,他的文章是大手筆,在施政方面,也堪稱大手筆。

  一是李贄《初潭集》裡記載的,說他用人只取氣節,而不挑小毛病,有孫威敏、滕大道這樣一些受過朝廷處分的人,都被他重用了。在他當元帥守邊關時。參謀班子裡大多用那些受過貶而又沒有重新起用的人。有人對這問題提出了疑慮,他說:“人有才能而無過失。朝廷自用之。若其實有可用之才,不幸陷於吏議,不因事起之。遂為廢人矣。”李摯在篇後批道:

  至言至言!天下未有有才而無過者。

  遭貶謫,按今天的說法就是犯過錯誤並受過處分的。范仲淹用的不是一個,而是很多,並有一番理論。從這一點看來,他真具有偉人胸懷。

  如果僅僅說他是在做好人。那就錯了。他在朝時候,有一次拿起官員的任命簿,見到不合格的就一筆劃掉,與他同為朝廷宰相的富弼說,你這一劃不要緊,將會一家人哭。范仲淹說,一家人哭比起一路人哭來如何?被劃掉的那些人大概都是沒毛病的,但可以肯定地說,他們也沒什麼建樹,庸才當官,害的是一路人,這也是范仲淹的觀點。因為治國不是樹道德標兵。

  三是《夢溪筆談》所載,名叫《範文正荒政》。范仲淹管浙西的時候。吳中大飢,餓死人不少。范仲淹身為一方長官,不但不帶頭抗災奪豐收,卻帶頭大搞遊樂活動,並大興土木,蓋寺修廟。吳人喜歡划船比賽,他就讓老百姓大搞這項活動,他自己每天帶頭在湖裡遊玩,從春至夏。以至居民空巷出遊。那裡的老百姓還好佛事,范仲淹便召寺裡的主持說,歲飢工錢便宜,趁這機會可以大興土木。於是大修廟宇。他還藉機整修倉庫吏舍,日役千夫。這種行為跟抗災毫不沾邊,不愁沒人打小報告。

  果然監司奏劾他“不卹荒政,嬉遊不節,公私興造,傷耗民力”。

  光看表面,的確是個問題,人家都在抗災,你卻在那裡帶頭玩花樣,不說是腐化墮落,至少是對人民不負責任。然而這卻是陳腐之見。范仲淹自己申辯說,宴遊興造,是為了發掘多餘之財,以接濟貧窮的人家;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藉此吃飯的每日有數萬人之多;荒政之施,莫此為大。這一年,兩浙都災情嚴重,唯有杭州沒人逃難。

  其實“荒政”是一著很危險的棋。這個辦法不是別人想不出來,但沒人敢這麼做。訪貧問苦,走訪群眾,無論解決了問題沒有,姿態倒是出來了,而事實上用這一套撈好處的大有人在。在清朝的一些記載中,就有那麼些官僚盼水災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正體現在他對自己的前途看得輕這一點上。說他是大手筆,也在於他幹在實處。

  我們聽到過太多的時髦提法:“不擺花架子”,“幹在實處”,等等,但說是這樣說,做是那樣做。擺花架子最能夠為自己樹形象,有幾個不擺?還沒動身就把拍電視的叫上,名曰拍災情,究竟拍什麼那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如范仲淹那樣倒是幹在實處,但吃力很難落好,不知有幾個人肯那樣幹?其實他並非沒有事先準備,早就號召老百姓儲糧備荒。至於遊玩,相信他是外鬆內緊的。那個監司只看到表相,而看不到實質,更加襯出了范仲淹的不簡單。

  誠心辦事而又善於辦事,怎麼弄都成文章。不幹事或者辦不了事的,無不打著好旗子,如那位監司官員。

  拓展閱讀:關於范仲淹的故事

  北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被朝廷任命為陝西經略使,到延邊(今延安)戍邊。

  一天夜晚,范仲淹巡營回來時,發現帥帳裡有個人影一晃,他一驚,急忙快步走進帥帳,黑暗中一個士兵與範件淹身邊的副將撞了個滿懷,一下撞飛了副將手中的茶壺,正當副將愣神之際,這名士兵競一溜煙跑沒了影兒。

  這士兵跑到帥帳幹什麼呢?范仲淹好不納悶。來到帥帳後,范仲淹發現自己辦公桌上心愛的`綠珠金筒不見了!很顯然,這士兵偷走了他桌子上的金筒!

  副將氣呼呼地說:“這士兵敢偷竊主帥的心愛珍寶,真是胸無王法,目無尊長,必須殺一儆百,號令三軍!”說完,副將吹響了集合號,命令全營將士到中軍帳集中,他要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

  副將舉著火把,陰著臉挨個檢視著每一個士兵的衣服。副將的衣袖上濺滿了茶水,他想偷金筒計程車兵回到兵營來不及換號衣,他的衣服上也一定會濺滿茶水。可副將只查看了前排的幾個士兵,范仲淹卻走過來,競阻止他繼續檢查,還讓全營兩千多將士脫掉身上的號衣,到軍營旁的小河邊清洗一遍。

  望著眾將士不解的眼神,范仲淹說:“我知道偷我桌子上金筒的人,家中生活困難。或者一定有什麼急難之事,否則。一個當兵吃糧的人,是絕不會幹偷竊之事的。我決定:這隻金筒送給他解困,當然,我就不再追查此事了。”

  聽了范仲淹的話,全體將士肅然起敬,兵士中竟有人發出了唏噓哭泣的聲音。

  不久,西夏大軍犯邊。兩軍對陣,西夏的弓弩手十分厲害。宋軍攻了幾次,都沒能攻得上去!

  “他奶奶的!”忽然,宋軍中一高個士兵大喊一聲,舞動雙刀如車輪般衝向敵陣。西夏兵箭如飛蝗,可他的腳步卻一點兒都沒放慢。西夏弓弩手看到一個渾身扎滿弩箭像刺蝟一樣的血人。睜著血紅的眼睛像天神一樣衝殺過來,頓時嚇得愣住了,一時竟忘記了搭弓放箭。高個士兵衝到領頭的西夏弓弩手面前,一刀砍下了他的頭顱,其餘的弓弩手嚇得丟掉弓箭,轉身逃跑。范仲淹抓住戰機,指揮宋軍乘勢衝殺過去,西夏兵頓時潰不成軍。

  戰後,范仲淹查問這名高個勇士的姓名。一個士兵拿著一個灰布包袱來到范仲淹面前說:“勇士名叫秦旺,大戰前他將自己的包袱交給我。說他一旦戰死,就將他的包袱轉交給將軍。”范仲淹開啟包袱,裡面有他丟失的那隻金筒,並附有一封信。信中說。他就是偷金筒的小賊,為報答將軍的寬仁情懷,他情願為國戰死沙場,以洗刷自己身上的汙點。

  范仲淹為秦旺浪子回頭的忠勇之舉落淚了。他為秦旺親自寫了墓碑,並以高階將領的待遇將其安葬,又把那隻綠珠金筒作為隨葬品放進了秦旺的墓穴裡。

  一年以後,一個名叫張亢的青年,在外地做生意虧了本,無顏回家給其父祝壽。當他聽說秦旺的事情後,便起了貪念,趁月黑風高時盜了秦旺墓穴裡的金筒。

  回家後,他把金筒作為壽禮拿給老父,謊稱是自己做生意賺錢買的。張父接過金筒一看,上面“希文”(范仲淹字希文)二字清晰可見,他立馬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便手指兒子喊了聲:“孽子啊――”一大口鮮血從口中噴出。

  第二天,張父綁著張亢來到範公軍營,心情沉重地對范仲淹說:“範公啊!我兒子盜竊勇士墓,犯下了彌天大罪,請您將他斬首吧。”

  范仲淹對張父說:“你兒子盜竊勇士墓確實有罪,但他做生意虧了本,感到無顏見父母,說明他是知廉恥、懂孝道的有志青年,只是一時糊塗,才犯了罪啊!你既然捨得將他斬首,就讓他留在我的帳下,做一名保家衛國計程車兵,用他自己的實際行動贖罪吧。”說完親自給張亢鬆了綁。

  “撲通”一聲,張亢父子同時跪下,感謝范仲淹的不殺之恩。

  以後,張亢果然在軍中作戰勇敢,屢立戰功。一次,他在敵人的包圍圈中拼死救出了身負重傷的范仲淹,成了范仲淹手下一名得力的勇士猛將。

  范仲淹戍邊多年,體恤、愛惜、厚待邊關將士,深得將士的愛戴和信任,西夏兵因他的威名不敢犯邊。范仲淹逝世後,他當年戍邊時的副將,後官至宰相的韓琦,對範公當年的寬仁情懷還感嘆不已,他說:“範公一隻金筒造就了兩位英雄的大度胸襟,在人格上樹立了千古風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