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商山麻澗》閱讀答案
杜牧的《商山麻澗》中詩人將自己的悵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攝入畫面,曲折地表達了因仕途曲折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之情,富有意趣。
商山麻澗
杜 牧
雲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雉飛鹿過芳草遠,牛巷雞塒春日斜。
秀眉老父對樽酒,茜袖女兒簪野花。
徵車自念塵土計,惆悵溪邊書細沙。
【注】 這首詩是詩人由宣州經江州回長安途中路過商山麻澗時所作。商山,在今陝西省商縣東南,其地險峻,林壑深邃。麻澗,在熊耳峰下,山澗環抱,周圍適宜種麻,因名麻澗。
(1)“雉飛鹿過芳草遠”中“遠”具有怎樣的特點?(2分)
(2)本詩在寫景狀物上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請就其中一點加以賞析。(3分)
(3)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答案:傳神,表現力突出;以距離寫草場廣闊、叢草濃密。
(2)。示例1:描寫景物層次分明,遠近結合。①寫景由上到下:上景(雲光、嵐彩)描寫空中的白雲霧靄,在陽光的輝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下景(垂柳、人家、雉、人)描寫地上的自然風光和山村農家的美好生活,寫得熙熙融融,生機盎然。②由遠及近:詩人遠近結合,移步換形,一句一景,由遠處的雲光嵐彩、垂柳人家寫到近處的雉飛鹿躥、秀眉老父和茜袖女子,讓人如置身麻澗,心曠神怡。
示例2:寫景動靜結合,形象逼真。①詩中描寫了垂柳、人家、牛巷、雞塒、獨酌老人等靜景,栩栩如生,讓人如入一幅優美的山水畫。②詩中還寫了繚繞的白雲和霧靄,雉飛鹿躥,簪野花的女子等動景,形象活潑,讓人心曠神怡,動靜結合,生動逼真地描繪出一幅自然風光和山村農家和美的生活圖景。
(3)參考答案: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讚美和嚮往之情以及因仕途曲折奔波而悵然失落的情感。舉目遙望,山上白雲繚繞,山下霧靄霏微,垂柳掩映下座落著十餘戶人家,路邊野雞飛起,獐鹿驚竄,暮靄中牛羊回欄,雞鴨回窠,悠然自得的老翁對樽獨飲,紅衣村姑正在髮髻上插著野花,一片“世外桃源”展現在詩人的眼前,不禁讓詩人精神為之一振,喜悅讚美之情油然而生。想到自己千里奔波,風塵僕僕,明天又要離開這裡,欣羨之餘又不禁升起悠悠悵惘之情
拓展閱讀:杜牧的生平
家世背景
杜牧生於世代官宦並很有文化傳統的家庭。杜牧的遠祖杜預是西晉著名的政治家和學者。曾祖杜希望為玄宗時邊塞名將,愛好文學。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先後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學,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親杜從鬱官至駕部員外郎,早逝。
杜牧這樣形容自己家庭:“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早期仕途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華出眾,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餘,關心軍事,後來杜牧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也寫過許多策論諮文。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成功。
穆宗長慶二年(822),杜牧20歲時,博通經史,尤其專注於治亂與軍事。杜牧23歲作出《阿房宮賦》。25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此時的杜牧已經很有名氣,作品流傳。文宗大和二年(828),杜牧26歲,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大和七年(833),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後轉為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京銜是監察御史裡行。這時杜牧居住在揚州,特別喜歡宴遊。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徵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分司東都。八月在東都洛陽上任。因此逃過了十一月的甘露之變的險惡風波。在這裡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張好好,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在洛陽期間,由於職務清閒,他四處憑弔古蹟,寫下了不少詩篇。開成二年(838),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下,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開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離開宣州,去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開成五年,杜牧升官為膳部員外郎。
遷官外放
會昌元年(841年)杜牧調任比部員外郎,武宗會昌二年(842),外放為黃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書上並無記載。杜牧自己認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而李杜兩家為世交,李德裕為何不喜歡杜牧,有人認為是杜牧為人倜儻,不拘小節,與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黨爭,杜牧與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認為是牛黨。後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為政能興利除弊,關心人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的幫助,入為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
暮年
杜牧任司勳員外郎不到一年,就因為京官俸祿低,而難以養家請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沒有批准。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啟,終於應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認為,杜牧請求外放並不僅僅是經濟原因,而是不滿意朝政,認為自己無法在朝中有所作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憑弔前賢,結識詩友,作了不少詩。一年後,他又被內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到長安第二年,遷中書舍人。這段時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並且閒暇之時經常在這裡以文會友。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杜牧臨死之時,心知大限將至,自撰墓誌銘,但這篇短文寫得卻是平實無奇,絲毫不顯文豪手筆。據《新唐書》載,墓誌銘寫就,杜牧閉門在家,蒐羅生前文章,對火焚之,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許,在外人看來,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杜牧在強作笑顏、把酒盡興的背後,卻是不欲示人的悲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