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杜牧> 杜牧和蘇柳雲的愛情故事

杜牧和蘇柳雲的愛情故事

杜牧和蘇柳雲的愛情故事

  引導語:他有“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的才思,有“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的深情,你可能不知道,大詩人杜牧,與名妓蘇柳雲還有一段愛情故事。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第一次到宣城做官時,曾對弋江歌妓蘇柳雲產生了刻骨銘心的愛情。

  相傳蘇柳雲是涇縣黃田人,原名蘇有田,她祖父原是安祿山手下一個兵勇,安祿山判亂時出逃至涇縣山區,併成家生一子蘇傳根,因家貧,蘇傳根到三十多歲才與一寡婦成家。

  寡婦原有一子,蘇有田出生後,兄妹不和。蘇有田不到十歲時,蘇傳根病亡,寡婦為生存所迫,又嫁人生一子,家境愈來愈困難,蘇有田也愈來愈成為負擔。蘇有田十歲那年被賣到涇縣碼頭一個開當鋪的生意人家。那一陣子晚唐出現了相對平穩的局面,碼頭作為緊挨青弋江水道的集鎮,商賈雲集,貿易繁榮。蘇有田十六歲那年,出落得花容月貌,繼父母不想把她嫁出去,自家開了一個青樓旅館,讓蘇有田接客。蘇有田改名蘇柳雲,是她逃到當時南陵縣府所在地弋江以後的事。一說她怕被繼父母追到才改名的,一說是一個文人客官給取的名,還有說是弋江柳樹多的緣故。

  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秋,二十八歲的杜牧隨恩師沈師傳到宣城為僚,從水路由蕪湖至南陵弋江轉道去宣城。弋江寬闊水面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杜牧年輕氣盛,常有懷才不遇之感,離開京城後更如蛟龍擺脫蕃籬,但對身為幕僚還是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便時常閒賦郊遊,以消無聊時光。也就在他於青弋江泛舟閒遊時,看到了在青樓憑窗遠眺的蘇柳雲。他被蘇柳雲的美貌驚呆了,一時情動,寫下“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的絕句,然後上岸,與蘇柳雲相見。這年蘇柳雲不到二十歲。

  當時南陵屬宣州管轄,弋江是南陵縣府所在地,緊挨青弋江,而青弋江又是宣城與外界的唯一水上通道,歷經盛唐的圖治,已成山區與平原的經貿出入口,繁榮自不必說,杜牧作為官府幕僚,工作輕鬆,閒餘時到商賈雲集、歌舞昇平的弋江鎮遊玩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加上那時杜牧由書生初次外出做官,“少年氣銳,舉止動作,無所依據”,“雖然關心國家大事,有政治抱負,但是他私人生活卻有貴公子的放蕩不羈,喜好聲色歌舞的壞習氣。”他見蘇柳雲不僅美貌,而且能歌善舞,一來二往,相互之間產生了被現今人稱為愛情的東西。杜牧也因此不能自拔,致使三年後(公元833年),沈師傳被內召為吏部侍郎,要杜牧入淮南節度使牛僧儒幕府為僚時,杜牧還是戀戀不捨的。

  臨行前那個夜晚,杜牧在青樓與蘇柳雲難捨難分。杜牧苦於沒有實權,不能帶蘇柳雲遠走高飛,叫蘇柳雲無論如何都要等他,待將來有能力時取她為妾。之後杜牧從末忘記這個承諾。直到開成二年(837年),杜牧才與時任宣歙觀察使的崔鄲攀上關係,並應崔鄲之約赴宣州任團練判官。雖然杜牧內心並不看重這個職務,但由於蘇柳雲,他還是努力爭取到這個差事。但杜牧沒有想到,蘇柳云為傾訴她的相思之苦,在這次見面的晏席間,就當許多人的面為他表演柘枝舞。

  柘枝舞在唐朝顯貴間很盛行,也是很裸露的舞蹈,幾乎脫去所有的長衣,使肢體像柘樹的枝幹一樣盡顯。不僅如此,蘇柳雲還叫當時流落在宣州的詩人趙嘏寫了一首《代人贈杜牧侍御》的詩。說實在的,杜牧雖然對蘇柳雲真心相愛,但由於他所處的位置,還不想過早地讓許多人知道他與蘇柳雲的關係的。再說他已知道蘇柳雲的身世,現在也只是一個民妓。而憑杜牧的身份,是隻應和“官妓”“那個”的。唐朝時期,凡是觀察、節度或刺使的治所,都有官妓,而且官妓名列樂籍,拿今天的話說是有“文化娛樂事業編制”的。

  官妓的主要工作是在官僚們舉行宴會時以歌舞侑酒,因此可以說官妓是有工作單位和固定收入的在職公務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比起民妓來,身份自然要高許多,文化品味也要高許多,對這方面杜牧當然是有感受的,而蘇柳雲畢竟是出身卑微的民妓。這使杜牧對蘇柳雲的態度謹慎起來。

  但蘇柳雲畢竟太美了,加上許多次交往留下的感覺和印象,他沒辦法忘掉蘇柳雲,只有偷窺她。這在他後來的詩文中多有體現。這一年冬天,杜牧被內調為左補闕,本是天大的好事,杜牧卻寫了這樣一首《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日暖泥涪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橋。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這是詩人借送朋友的表面現象,抒發思念蘇柳雲的'內在心情的。

  當時弋江鎮作為南陵縣府所在地,臨江而居卻又沒有現今的混凝土護岸,為防洪潮,沿岸植有大量柳樹,杜牧想看心上人,又不願讓心上人看到他,也就少不了脫官服,穿便衣,在柳林間穿插,以柳樹隱蔽自己,這樣感受最多的也就是柳枝的拂身拂面了,他不好明說,寫出“柳拂”二字,可說心情既輕鬆又沉重。他借景抒情,把心上人的名字嵌在詩裡(柳拂橋、雲遮寺),以為別人看不出,但“我心懸旆”則又說得十分明白,所懸之“旆”不正是蘇柳雲嗎?詩人認為京城長安是不會有蘇柳雲這樣讓他動心的女性的,所以對去京赴官還有些搖擺不定,可見杜牧對蘇柳雲的感情有多麼真實和強烈。杜牧接調令後本可立即起程,但他為多看蘇柳雲幾眼,行期一推再推。

  冬天柳樹的葉子落了,他可以在比較遠的地方看到蘇柳雲。有一天,他剛過橋上岸(冬天河面沒什麼水,兩岸為行走方便,在水面上設有浮橋),就見蘇柳雲出了木樓,直往北去。他一路尾隨,想到無人的地方說幾句話表明心跡。但路上總有很多人,他只有遠遠地跟著。

  那次蘇柳雲直接不打彎地去了柏子庵,好久不出來,杜牧等得不耐煩,就穿過柳林到庵門口張望。柏子庵是女人求籤拜佛的地方,杜牧的行跡引起了尼姑的注意,出來幾個尼姑責問他幹什麼,杜牧吞吞吐吐面紅耳赤,最後不得不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那意思明擺著:“我作為你們的父母官,難道說還有不軌動機嗎?”尼姑們一時興起,也不問杜牧為何穿便服不穿官袍了,趕緊捧出筆硯請杜牧為柏子庵題匾。

  杜牧本想寫“柏子庵”的,但寫出“木”旁和一撇後又想起蘇柳雲,不由自主寫了個“柳”字。既然寫了柳字,這些天被柳枝拂身拂面的情景一下都出來了,就又寫了個“拂”字。很多尼姑說他寫錯了,蘇柳雲也圍上來看熱鬧,她認出是杜牧後,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但當許多人的面,杜牧又裝著不認識她,並匆忙離去。自那以後,柏子庵變成了柳拂庵。柳拂庵匾牌現還在南陵弋江鎮,是目前南陵唯一可見的杜牧真跡,不過很少有人想到它與歌妓蘇柳雲有關。

  第二年(838年)春天,杜牧不得不到任了,在赴京路上還控制不住地寫道:“蕭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遲留。謝公城畔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千里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塵冠掛卻知閒事,終把蹉跎訪舊遊。”這首詩不僅寫了“柳拂”,還把蘇柳雲的姓氏名字全都嵌入了詩中,甚至把蘇柳雲比成杭州名妓蘇小小,以真性情應了情人眼裡出西施的俗話。從這首詩裡可以看出身在仕途的杜牧對於感情的無奈和因偷窺蘇柳雲而遭受“柳拂頭”的事實,這也正是杜牧真實性情的自然流露。

  無疑,杜牧對蘇柳雲的愛情是刻骨銘心的。杜牧後來有很多詩文都寫到“柳拂”,不過後來的“柳拂”更多的則是蘇柳雲在他心靈深處的動態了。比如他在湖州任上就寫有一首《不飲贈官妓》的詩,他看著官妓,想起蘇柳雲,無心情飲酒,其中就有“無端千柳樹,更拂一條溪”的句子;再如杜牧晚年所寫的《獨柳》:“含煙一株柳,拂地搖風久。佳人不忍摘,悵望回纖手。”明顯地抒發了對蘇柳雲的真實情感。類似詩文舉不勝舉。

  杜牧歿後,他與蘇柳雲的愛情故事一度在周圍傳為佳話。明戲劇家湯顯祖曾為收集杜牧的材料專門到過南陵,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首先杜牧是大名人,一個負責任的戲劇家是不好憑想像設定故事細節的,後人更不好輕易虛擬了。到清朝年間,劉開兆在《青弋江棹歌》中還提到這件事:“杜牧風流步屐搖,柳絲婀娜小蠻腰。而今憔悴江潭上,不見青青柳拂橋。”杜牧只活了五十歲,英年早逝,可能與他的真性情受到壓抑有關。

  與蘇柳雲的感情一直都在折磨他。他一定為蘇柳雲寫過更為明確明朗的詩文,但他臨終前檢閱所作詩文時,還是燒燬了,據他的外甥裴延翰說,杜牧病重時燒燬所作詩文十之七八,留下才十之二三,這是詩人晚年注重名節的表性情決定的。而杜牧保留為別的歌妓所寫的詩如《張好好詩》、《杜秋娘詩》等,可能因為她們是官妓而非民妓,對他的名聲不會有多大影響。

  蘇柳雲由於對杜牧的思念,終身未嫁,最後到柳拂庵削髮為尼,可能有每天能看到杜牧手跡的緣故。蘇柳雲沒有後代,也是他們的故事失傳的又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