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杜甫> 杜甫典故

杜甫典故

杜甫典故

  唐王朝,尤其是玄宗當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時的世界上無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王國裡,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已孳生著崩潰的徵兆。

  玄宗李隆基年輕時是一個頗有作為的皇帝,他先後任用姚崇、宋、張九齡、韓休等忠心愛國者為丞相,大力整頓相應弊政,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綜合國力大增,以至被後世稱之為“開元盛世”。然而,玄宗後來居然任用了奸詐成性的李林甫為相,政治便開始出現腐敗的苗頭。天寶四年(745年),他在封楊玉環為貴妃後,縱情聲色,奢侈荒淫,政治遂越發腐敗了。此後他還依次封贈玉環的'姊妹為韓國夫人、國夫人及秦國夫人。她們出入宮廷,肆無忌憚,可以想見她們那“勢傾天下”的嚇人權力了。

  而楊玉環的堂兄楊也由於楊貴妃的得勢而平步青雲,在他擔任御史時就被玄宗賜名“國忠”,以示恩寵。天寶十一載(752年),李林甫死後,原本是武則天面首張易之的兒子而其後卻冒姓楊的楊國忠,居然做上了丞相;而玄宗也竟然把全國的軍政事務交給楊國忠處理。此時的楊家,由於他們兄妹“勢傾天下”,遂開始了結黨營私,專幹些非法的事情,把整個朝廷搞得烏煙瘴氣,終於導致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折點——“安史之亂”的發生。

  正像所有腐敗現象的前期一樣,楊家兄妹之間不但花天酒地,而且楊國忠還毫無廉恥地跟國夫人通姦。他們如此淫亂的生活,居然也得到了玄宗皇帝的縱容;而老百姓則固然是有苦難言。

  古歷三月三日這個作為傳統節日的上巳節,人們為了除去不祥氣氛,便又到水邊去“修”。天寶十二年,楊家一幫人不但去參加了這樣的活動,而且還大張旗鼓地到曲江附近遊春野宴,喧鬧異常。大詩人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後,覺得這些當權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致國家的敗亡;於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後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該詩由於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一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括出一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很盛,權勢很大的那一號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