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杜甫> 杜甫對時代的影響

杜甫對時代的影響

杜甫對時代的影響

  杜甫詩中有儒家思想,洋溢著仁民愛物的情懷和濃烈愛國主義色彩,有“詩聖”之譽。

  杜甫對唐代的影響

  中、晚唐寫實詩人如張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鶴、曹鄴、皮日休均受杜詩影響。杜甫開創“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民生疾苦,下啟中唐新樂府運動。韓愈詩氣勢雄壯,沉雄博大、奇險生硬、拗折艱澀、喜以文為詩,乃受杜詩影響。李商隱詩濃麗沉鬱、氣象高遠、造語精工,亦受杜詩影響。

  宋代孫僅《讀杜工部詩集序》說:“公之詩,支而為六家。孟郊得其氣焰,張籍得其簡麗,姚合得其清雅,賈島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陸龜蒙得其贍博。”

  唐人學杜詩的較少,葉少蘊《石林詩話》說:“唐人學老杜,唯商隱一人而已。”王安石亦稱“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而已”。李調元《雨村詩話》認為:“學杜而處處規,此笨伯也,終身不得升其堂,況入其室。唐人升堂,惟李義山一人而已。”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風格和格律上的創新所導致的,某些評論家認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膽古怪。他在世時關於他的參考資料幾乎沒有,只有6名詩人共11首詩。而且這些詩關於他的影響這一方面,都沒有提及他是詩歌和倫理觀點的模範。

  然而,就像洪業說的一樣,杜甫是“中國唯一影響隨著時間不斷增長的詩人”。公元九世紀時他的作品開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積極評價來自白居易,他推廣了杜甫部分作品倫理觀點,儘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這些觀點。除了白居易,還有韓愈,他撰文以此批駁反對李杜的聲音,捍衛了他們的美學地位。同時,這兩位詩人的詩文中都有杜詩的影子。

  杜甫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自白居易後,影響了皮日休、曹鄴、聶夷中、杜荀鶴等人的創作,從而形成一個現實主義詩派,在晚唐的詩壇上獨領風騷。

  杜甫對宋代的影響

  江西詩派的始祖黃庭堅詩宗杜甫,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之說,“一祖”即為杜甫。江西詩派師法杜詩奇峭的一面,黃庭堅認為杜甫作詩,無一字無來處,而江西詩派亦要求字字有來歷。江西詩派亦喜用始於杜甫的拗體。

  宋代黃庭堅、陳師道等,專門探究杜詩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詩派”,之後的王安石、蘇軾、陸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響,文天祥在獄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詩,自序裡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杜甫更廣泛的影響是,杜甫的作品將律詩從文字上的遊戲變成了抒發政治抱負的載體,對後來的詩人政治題材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杜甫對海外的影響

  杜甫不只在中國流名,還揚名海外。1481年韓國將杜詩翻譯成韓文,叫《杜詩諺解》。他對日本文學影響相對較晚,直到十七世紀他在日本擁有和在中國一樣的名聲。杜甫對松尾芭蕉的影響尤深。杜甫也是美國作家雷克斯羅斯最喜歡的作家。

  杜甫對後人的影響還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紀,美國現代詩人雷克斯羅斯認為杜甫所關心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愛,人跟人之間的寬容和同情:“我的詩歌毫無疑問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響。我認為他是有史以來在史詩和戲劇以外的領域裡最偉大的詩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過了莎士比亞和荷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親切。”

  杜甫的地位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後的一些年,沒有受到多少嘉獎和重視,高仲武編《中興間氣集》專門選錄從肅宗到代宗末年這一時期的詩,竟未選錄杜詩。《河嶽英靈集》亦未選杜詩。今存唐人選唐詩十種選本中,除韋莊《又玄集》選杜甫七首詩外,其餘選本均不選杜詩。

  公元十世紀初,五代詩人韋莊找到了草堂遺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儲存。

  到了宋朝,杜甫的'聲名達到了頂峰,蘇軾首倡杜詩“集大成”說,其《書唐氏六家書後一首》詩云:“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

  宋朝理學的發展確保了杜甫作為詩的典範和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蘇軾闡釋了理由:“古今詩人眾矣,而子美獨為首者,豈非以其流落飢寒,終身不用,而一飯未嘗忘君也歟!”他思考的能力鑄就了他的影響力,出於他對建立良好社會秩序的嚮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學習他對窮人的悲憫,文學家學習他在藝術手法上的創新。清初文學家金聖嘆,把杜甫所作之詩,與屈原的《離騷》、莊周的《莊子》、司馬遷的《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在當代,杜甫對國家的忠心和對人民的關切被重新詮釋為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含義,而他本人因為使用“人民的語言”而受到現代研究者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