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杜甫> 《杜甫詩三首》的課外語段閱讀題

《杜甫詩》的課外語段閱讀題

《杜甫詩三首》的課外語段閱讀題

  一、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後面問題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解釋下列詩句中加點的詞:

  ⑴ 水何澹澹

  ⑵ 星漢燦爛

  ⑶ 山島竦峙

  2、曹操的《觀滄海》是寫景抒情之作,所寫之景既有眼前的實景,又有想象之虛景,寫想象之景的詩句是:____。

  3、課文註解說,曹操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觀滄海》算得上慷慨悲壯嗎?若算不上,請你試作概括(最好也是四個字),並指出這首詩表現了曹操怎樣的理想和抱負。

  答:

  二、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後面問題

  無家別

  杜甫

  寂寞天寶後①,園廬但②篙藜。我裡③百餘家,世亂各東西。

  存者無訊息,死者為塵泥。賤子④因陣敗,歸來尋舊蹊⑤。

  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

  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鳥戀本枝,安辭⑥且窮棲?

  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縣吏知我至,召令習鼓鼙⑦。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⑧。近行只一身,遠去終轉迷⑨。

  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⑩。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⑾。

  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⑿。入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⒀?

  【註釋】

  ①[天寶後]指安史之亂後。②[但]。③[裡]村莊。④[賤子]老兵自稱。⑤[蹊]小路。⑥〔安辭〕怎敢辭去。⑦習間鼓鼙指參加軍事訓練。⑧[攜]離,告別。⑨[終轉述]終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吉凶難料。⑩[齊]同。⑾[委溝溪]丟在山溝裡。⑿[酸嘶]痛楚悲苦地哭。⒀[蒸黎]老百姓。蒸,眾多;黎,平民。

  1、詩篇開頭寂寞二字的作用是?

  2、家鄉今昔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這也是____________的`根源。

  3、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寫出了家鄉已非舊時面貌,早被蒿藜淹沒的情景。這句裡的_____字用得特別傳神。

  4、日瘦氣慘悽是賤子觸景生情,烘托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心境;這一句用了____的修辭方法。

  5、但對狐與狸,豎毛怒我啼的深刻含意是?

  6、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中永痛的意思是?

  7、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的意思是?

  8、翻譯,並簡略說明其寫作特點。

  ⑴ 宿鳥戀本枝,安辭且窮棲?方春獨荷鋤,日暮還灌畦。

  譯文:

  寫作特點:

  ⑵ 雖從本州役,內顧無所攜。近行只一身,遠去終轉迷。家鄉既蕩盡,遠近理亦齊。

  譯文:

  寫作特點:

  ⑶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

  譯文:

  寫作特點:

  【參考答案】

  一、1、⑴ 水波動盪的樣子 ⑵ 銀河 ⑶ 聳立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3、《觀滄海》算不上慷慨悲壯(慷慨悲壯是對曹操詩的總體評價),可概括為:雄奇豪邁(意思一致即可。要避免出現悲涼等離題甚遠的理解。聯絡時代背景,從作者寫景的雄偉奇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尤能表現這一點)可以看出,這首詩表現了曹操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業、一統天下的理想抱負。

  二、1、渲染出滿目蕭條的景象,也表現出主人公觸目傷懷的心情

  2、世亂(安史之亂)無家可別

  3、歸來尋舊蹊尋

  4見空巷時的悽慘擬人

  5、以狐與狸的反客為主,深刻地寫出了家園的破敗

  6我被征服役後長病母無人奉養,以致死去;死後又無人埋葬,以致丟棄山溝

  7、母親生養了我,而我對母親卻生不能奉養,死未能安葬,這是我終身感到痛楚悲苦的兩件事

  8、⑴ 鳥兒也留戀住慣了的舊巢,我哪裡會嫌房屋破爛呢?春天剛來到,我就獨個兒扛著鋤頭去耕耘;天黑了,我還在田間灌溉。

  以宿鳥為喻,表達了留戀家鄉的感情,不管多麼貧困和孤獨,只希望能在家鄉話下去。

  ⑵ 這次雖然在本州服役,但家裡已沒有什麼人可以告別了,在本州服役,畢竟比到遠方去要好一些,但既然當兵,就得遠去前線打仗;這樣,生死吉凶也就難以預料;回頭一想,家鄉已一無所有,去遠去近,還不都是一樣。

  六句詩層層轉折,細緻入微地描寫了主人公聽到召令之後的心理變化。

  ⑶ 已經弄得人無家可別,還要抓去服役,叫人怎樣做老百姓呢?

  以反法作結,意味深長:把老百姓逼到沒法做百姓的境地,又怎麼能做百姓的主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