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的對比賞析
引言:《登鸛雀樓》,唐詩名,為題詠山西省永濟市鸛雀樓(又名鸛鵲樓)的篇章,由於鸛雀樓樓體壯觀歷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並留下許多居高臨下,雄觀大河的不朽篇章,其中的代表作就有王之渙、暢當同名的《登鸛雀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鸛雀樓》的對比賞析及其他同名作品,歡迎大家閱讀!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註釋】
①鸛雀樓:舊時在山西永濟縣西南的一座三層小樓,常有鸛雀棲息。
②白日依山盡:夕陽傍著遠山漸漸隱去。
③更上一層樓:就要不斷地向上攀登更高一層樓。
登鸛雀樓
暢 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註釋】
①暢當:(生卒年不詳),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大曆間進士,貞元初,為太常博士,仕終果州刺史。
②迥:(音窘)高遠。
③世塵:人間。
④天勢:天空。
⑤斷山:指山間斷峰。
1.王詩的特點是 暢詩與王詩相同的表現手法和句式是
2.這兩首詩都集中描寫了鸛雀樓的的氣勢和作者登上鸛雀樓後遠望的 胸襟,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3.說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二句詩的哲學道理。
4.解說“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二句詩的含義。
參考答案
1.字與字,句與句互對。誇張和對偶。
2.高峻雄偉,博大。
3.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4.登上這座高樓,可以看到廣闊的天際覆蓋著無限的平原,滔滔黃河一刻不停,直向那山間斷峰奔流而去。
【王詩賞析】
黃昏時分登上鸛鵲樓,萬里河山,盡收眼底;夕陽也在遙遠的`天際漸漸沉落。首二句詩「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蒼茫壯闊,氣勢雄渾。末二句是境界的昇華,出人意表、別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遠矚之胸襟,又寓孜孜進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說“詩忌說理”,應當說,詩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說理,而不是說詩歌不能宣揚哲理。在這首詩裡,詩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貼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覺不到它是在說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詩四句二聯,對仗工整、氣勢連貫、厚重有力。為唐詩中之不朽之作。
【暢當賞析】
此詩只有二十個字,但詩歌意境非常壯闊,可以說是描寫鸛雀樓風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望遠空飛鳥彷彿低在樓下,覺得自己高瞻遠矚,眼界超出了人世塵俗。從藝術表現看,這裡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物體似低小的感覺來反襯近處物體的高大,饒有意趣。從思想境界看,則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凌雲,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謝世人間”,則高蹈的情懷更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