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登鸛雀樓> 有關登鸛雀樓教案三篇

登鸛雀樓教案

有關登鸛雀樓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登鸛雀樓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登鸛雀樓教案 篇1

  知識目標:

  1、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聲情並茂地背誦課文。

  3、透過學習這首詩,使學生初步瞭解登高才能望遠的道理。

  能力目標:

  在本課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書寫6個字,並且要認識11個生字。

  教學難點:

  依據本課教學內容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確定本課的難點為透過朗讀及背誦課文,讓學生感受要想看到美麗的風景就要登高遠望,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做起他的事情時,只要不斷努力,不怕困難,一定會走向成功。

  本節課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散想象、有感情朗讀及誦讀,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從本質上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激情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見一位有名的大詩人,你們高興嗎?生:高興。

  師:但是,我聽說這位詩人特別喜歡接見那些會誦讀古詩的小朋友,你們說這可怎麼辦?生:我會朗誦古詩。(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參與)

  師:好極了,下面就請同學們來朗誦一下你知道的古詩吧。生:(朗誦古詩)

  師:你們知道這麼多古詩,真是棒極了!我想這位唐代詩人王之渙早就想見一見你們了。(出示詩人畫像)今天,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他的一首古詩《登鸛雀樓》。(板書課題)

  間評: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走近古詩,在認識詩人王之渙時,設計了一個小難題,並且學生爭先恐後地朗誦自己知道的古詩,不僅創設了學詩的情境,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講授新知

  1、初讀感知

  師:首先請同學們對照拼音自己讀一讀古詩。生:(自由讀古詩)

  2、檢查讀的效果

  師:剛才在古詩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引導並檢查學生認識本課生字狀況)

  (1)難讀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讀錯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讀準、讀好的11個生字:登、樓、白、盡、黃、入、流、千、目、更、層。(電腦螢幕顯示生字)

  3、同桌互相檢查,質疑答疑

  師:透過朗讀你知道了什麼,同桌可以互相說一說。生:(說說對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對詞語、字的認識。)

  師:誰還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同學和老師幫幫你。生:(針對自己不懂的詞、句或詩句向全班提出問題,儘量讓其他同學來答疑。)

  間評:問題來源於學生,答案也應充分相信學生。如果回答不準確,老師再啟發引導,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學能力和習慣。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1)你們想知道這首詩的節拍嗎?請認真聽老師來讀。

  (2)誰能有節奏地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播放古詩畫面,配合音樂,學生評議。)

  間評:採用學生互相評議的手段,激發學生朗讀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向朗誦有感情、節奏準確、吐字清晰的同學學習,並且在音樂、圖畫的渲染中,感受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內涵。

  (1)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錄音配樂朗誦,仔細地想象登上鸛雀樓時看到的壯觀美麗的景象。(放錄音)

  (2)你想用什麼方式描繪出自己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呢?小組可以商量一下。(學生可以採取任何方式來表現,如:朗誦、表演、繪畫、語言描述。)

  間評:充分給予學生自由想象、自由表達、自由學習、自由呼吸的學習空間,創設音樂、圖畫、情感相互交融的氛圍,激發學生以各種方式表情達意。

  (3)讓我們再次登上這美麗的鸛雀樓,感受一下當時的壯觀景象。(螢幕展示動

  態畫面《登鸛雀樓》,鞏固感知、豐富想象。)

  6、(1)師:詩人王之渙站在鸛雀樓上,氣勢磅礴的美麗景色盡收眼底,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吟誦這首小詩?生:(體會朗誦,練習背誦)

  (2)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背。(領讀、默讀、自由讀、賽讀、全班齊讀)

  三、課堂小結

  師:(1)同學們,你們朗讀得真精彩,連大詩人王之渙也忍不住要誇誇你們了!(放錄音)

  (2)老師想再考一考你們,我這裡有幾首五言詩句,也請你仿照今天學的這首古詩的節奏來試著讀一讀,好嗎?生:(運用已掌握的朗讀方法,自由讀古詩)

  (3)你們讀得真棒!希望你們也像詩人一樣,留心觀察周圍的景物,把自己對美好景物的喜愛之情,用詩歌、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

  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的大意,知道個別詞的意思。

  2、學習吟唱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活動準備:

  PPT、Flash

  活動重點:

  學習吟唱古詩。

  活動難點:

  初步理解古詩的大意,知道個別詞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出示鸛雀樓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圖片上看到了什麼?

  師:噢,看到了一座塔樓。其實,這座塔樓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鸛雀樓。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王之渙的詩人,他登上了這座鸛雀樓,看到了很美麗的景色,於是就寫下了這首古詩《登鸛雀樓》。

  2、欣賞古詩

  師:詩人到底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才可以寫下這麼美的古詩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吧!

  二、理解古詩大意

  1、出示落日圖片,理解詩句“白日依山盡”。

  師:從圖片上你看到了什麼?那太陽是怎樣落下去的呢?

  師:太陽挨著大山慢慢地落下了。詩人看到這個畫面,於是就寫下了“白日依山盡”這句詩句。出示詩句“白日依山盡”。

  2、出示黃河圖片,理解詩句“黃河入海流”。

  師: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

  師:這條河叫黃河,黃河流啊流,流到大海中去了。詩人看到這個畫面,於是就寫下了“黃河入海流”。出示詩句“黃河入海流”。

  2、理解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現在詩人站在鸛雀樓的底樓,但是他想要看到更高更遠的風景。那他該怎麼辦呢?(走到更高的樓層上,就能看到更高更遠的`風景了。)出示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三、幼兒吟唱古詩

  1、欣賞吟唱

  師:這麼好聽的古詩,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唸一念吧!

  2、認字吟唱:根據出示的文字吟唱古詩

  3、動作表現

  師:現在我邀請你們用動作來表現一下古詩的內容。(請個別幼兒演示)

  四、結束總結

  師:古詩裡“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是說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今天回家有一個任務請你們回家問問爸爸媽媽在我們的生活中哪裡可以用到這句話的好嗎。

登鸛雀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認字,鞏固看拼音識字的能力。

  2.讀詩體會這首古詩的節奏和韻味美,理解古詩的意思並會背誦。

  3.認識本課的八個生字,學會筆畫豎折,並學寫山、日。

  學習重點:

  1.能借助拼音認字讀古詩。

  2.正確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學習新筆畫。學寫生字。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識字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的節奏感和音韻美。

  教學準備:

  錄音帶、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新課

  1.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旅遊,這個地方叫鸛雀樓,看,我們到了。

  播放鸛雀樓的錄影。

  2.看課文中的圖,說說景象如何?

  3.有一個古人他到了鸛雀樓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聽聽吧!做好指讀姿勢。

  播放配樂朗讀《登鸛雀樓》

  4.你們想讀這首詩嗎?請你準備好,小聲地方跟著老師讀一讀。

  學生活動:學生手指書邊讀詩邊認字。

  5.自己再讀一讀,在不認識的字上點上點。

  6.這次咱們指著書大聲地跟著老師讀,注意點點字的讀音。

  二、理解古詩意思

  1.我說一句話,你說一句詩中的話,咱們試試。

  師:太陽靠著遠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盡。

  師:黃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黃河入海流。

  師: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你們真棒,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小詩人,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詩中的景象(播放錄影)太陽下山,江水滾滾,奔騰而去。

  3.見到美景,你再來讀詩,讀出你的高興與喜悅吧!

  學生活動:學生們做好指讀姿勢,配上音樂全班齊讀詩歌。

  4.我們看著黑板上的詩,聽著音樂,配上手上的動作,現來讀讀。

  板書:登鸛雀樓

  5.誰願意讀讀這首詩,其他同學做好指讀姿勢。

  指名讀2到3人。

  三、讀文後識字

  過渡句:古詩大家都會讀了,這些字你認識嗎?

  (字詞課件)

  1.文中白日依山盡變紅,指名讀。

  2.黃河入變紅,指名讀、搶讀。

  3.千里目變紅,小老師帶讀。

  師:這些變紅的字詞,回去了,你還認識嗎?

  點選變紅的字詞,回到詩中,邊點選生邊讀。

  4.出示詞卡:有些生字要搬家,跑到了我手上,你還認識嗎?

  (生字卡)黃、入、海、流、千、更、層、樓、

  5.生字寶寶見到你們這麼聰明又跑回詩裡了。

  看書,做好指讀姿勢,我們再來讀詩。看看還認識他們嗎?

  6.這麼美的詩你們能背下來嗎?孩子們試著自己背一背。給一定時間自背後指名背。2到3人背。

  四、指導書寫

  1.過渡語:太陽西下的景色多美呀!詩句裡的字會寫就更好了。

  2.學習新筆畫:豎折

  板書:豎折

  3.看哪個字用上豎折了?山

  4.觀察山字的結構,兩筆與豎折的關係。

  帶著學生在田字格中寫山。

  5.在田字格中臨寫日。

  觀察日的結構、筆順、感知日的筆順。

  總結:先裡頭後封口或先內再外。

  6.自己喜歡寫哪個字就寫哪個字。

  五、作業

  將今天學習的古詩背給家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