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名曲賞析:如何細品《春江花月夜》
最近有很多人問我什麼時候講講《春江花月夜》,所說的問題和想法都有差別,但當我問到有關這首曲子的作者,來龍去脈,由什麼改編的等等一些細小的問題回答不上來,作為一個演奏者,彈一首自己喜歡的曲目,一定要了解一首曲目的來龍去脈,什麼段落應該要有什麼樣的情感,而每一個人所經歷的不一樣,所彈出的味道也會不一樣,全面瞭解一首曲子,對演奏有極大的好處,我們只需要多多的彈奏和揣,一首曲子所帶來的意義也會隨著瞭解加深而更加豐富。接下來我將帶大家進入一個全面的《春江花月夜》的場景中,分享我的經驗和不一樣的味道。
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優美動聽的民族器樂曲,是我國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榮華,水光雲影奇詭變幻,這一情狀皆可宣之於樂,以傳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樂詩畫,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廣闊胸襟和剛直不阿的高尚情操。本文以《春江花月夜》為例,對其欣賞方法作如下介紹:
單曲表現《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情感
(一)樂曲源流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原名叫《夕陽簫鼓》,見於已故琵琶演奏家吳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國收入所編《南北派十三套大麴琵琶新譜》(工尺譜本)中,更名為《潯陽琵琶》,這時樂曲已發展為十段,由李芳園分段標以“夕陽簫鼓、花蕊布迥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幹尋、簫聲紅樹裡、臨江晚、漁舟唱晚、夕陽影裡一歸舟”等十個詞藻華麗的小標題。以後又有人將曲名改為《潯陽月夜》、《潯陽曲》。
樂曲以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琵琶行》的詩意“尋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蘆花秋瑟瑟”相聯絡而成曲的。雖然標題與《琵琶行》中詩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灑還獨傾”相似。但樂曲情趣已超脫“楓葉蘆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別,而強調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二)意詩意趣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較為典雅、輕快、細膩、流暢,並具有綿延起伏和級進等特點。
(三)箏曲移植
古箏獨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獨奏曲《夕陽簫鼓》為依據,先從曲調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則下集中發展。在繼承發揚古箏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著意在音質、音色、力度,速度的對比變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時又較好地刻劃排程了古箏的託、、抹、挑、連重託、大小勾搭、套指、滾、拂、撥、搖、、及壓、按、滑、吟、點、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藝術特色,使諸種手法之間,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為演奏者提供發揮藝術才華的可塑性,使樂曲增加了色彩,豐富了表現力。在曲調的進行中,各種技巧的施展,往往在節奏上形成對比,大有“你簡我”, 我簡你”和向更高一層,深一層的“由簡入,簡中盡是精華點”的藝術情趣發展,聽起來慢得情聯而不絕,緊得意蓄而斷。做到取意乾淨利落,絕無客聲,對比流暢而多變,節奏急而不亂,緩而不斷,音質響如金石,輕而不浮,力求圓、潤、甜、脆的美聲,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優選彈點。運用剛柔虛實,脆中之力,明確輕、松、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著意高潔雄美。
在練習過程中百練知其妙趣,千練習得其趣妙,萬練則忘其為古箏之聲
END
合奏《春江花月夜》去了解更細膩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早在120多年前就已流傳民間,建國後,我國的音樂工作者羅忠熔、昊祖強、黎海英、劉莊等在此基礎上又進行加工整理,並伴隨著現代民族管絃樂隊編制的不斷擴大而幾經改編、配器,使得這首樂曲更加完善,深受國內外聽眾的熱烈歡迎。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以水墨畫般的筆觸,淡遠而蒼勁地為我們勾勒出了色彩柔和、淡雅清麗的山水畫卷,向我們展示了在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迷人景色,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妍容美貌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春江花月夜》全曲結構由10段標題小曲組成。它以優美抒情的主題樂段為基礎,根據每段所要表達的內容、意境加以“換頭合尾”、“遞升遞降”等形式的變奏、重複、衍生來推進音樂情趣的發展和深化。用這種手法來描寫意境,塑造音樂形象,不僅僅細膩精緻,而且對主體的表達也更集中有利。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又不乏新鮮之感。
下面這段合奏影片是小編感覺最貼近《春江花月夜》的畫面和情感。
江樓鐘鼓——夕陽照江舟蕭鼓動心絃
樂曲開始由清脆的琵琶用彈挑、輪指等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擬了陣陣低沉的鼓聲。而洞簫、古箏波音的奏出,則猶如遠處鐘聲的迴響,把月未升起前江面的優雅恬靜,醉人的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然後,樂隊合奏出了那流暢、委婉的主題樂段。
這一江南風格的主題旋律以“魚咬尾”的方式展開,使音樂在進行中不時地作一迂迴反覆,從而增強了樂曲的圓轉與彈性,加強了樂曲的韻味和律動。所以,當這一主題樂段的速度、力度多次重複和變化重複時,使人就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之感。此後,大鼓輕聲擊奏,反覆描繪出夕陽西下、泛舟江上、簫鼓齊鳴的動人情景。
月上東山——明月升長空江水泛漣漪
舒展的旋律線如波浪般進行。樂曲的一頭一尾都是用同度音貫穿連線的,使得音調輕盈、平穩,冉加上琵琶、二胡、洞簫那協調一致又賦予典雅色彩的齊奏配合,使得音樂格外柔美與和諧,形象地表現了一輪明月在雲層中游移出沒的美麗景色。最後,有洞簫吹奏出婉轉嗚咽的旋律,導人了深遠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翩翩。
風回曲水——晚風輕吹拂江水起盪漾
此段旋律與第二段相似,但是旋律上半句有了一些小小變化—節奏在此得到拉寬。隨著音樂的不斷髮展,節奏似乎又慢慢變得密集起來,從而使樂曲的情緒與“月上東山”的那種在寧靜淡遠中感受到的廣闊深沉有了一種對比。似乎“風回曲水”那較為熱情的曲調則更多的是表現江風拂水的情景。
花影層疊——薰風弄花影層要映水中
一開始就由琵琶奏出了四個急促的華彩句,情緒陡然起伏,頗有氣勢。與前面恬靜的意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風乍起,吹皺一江春水”的感覺。
此時,水中倒映、兩岸花木和空中明月變得層疊恍惚,形成五光十色的斑水波,大有水中花影紛亂之貌。之後,樂曲在“合尾”中結束,江面又歸於平靜。
水深雲際——皎空孤月輪水天雲弄影
音樂此時進人了萬籟俱寂的意境,旋律首先在中音區不斷遷回變化,接著以合奏形式突出琵琶和大胡等低音樂器那飽滿結實、醇厚深沉的音響,以濃墨重筆描繪了江中水霧的深沉闊大。
忽而,音樂中悠然飄出琵琶輕柔透明的泛音,二胡、箏的長音以及曲笛輕巧明亮的波音,給人以“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感受。
漁舟唱晚——歌聲劃寂靜漁人唱晚歸
此時蕭在琵琶和木魚的伴奏下吹奏出一段如歌的旋律,接著,琵琶進行領奏,就彷彿漁夫一邊搖槽一邊歌唱,而其他樂器在每句最後長音的齊奏,又猶如船上眾人的應聲和唱,在這一段音樂中採用了同一音型不斷的下行模進,營造出越來越沉靜、越來越悠遠的氣氛。然後,音樂情緒頓轉,速度加快,力度加強,就好像遊人在凝神靜聽那漸漸遠去的歌聲之後,突然又回過神來,重新回到熱烈、歡快的情境之中。
回瀾拍岸——漁舟竟相歸回瀾拍江岸
一開始,由琵琶以掃和輪奏出一連串由慢至快、頓挫有力、富有生氣的模擬音型短句。爾後,蕭、二胡及打擊樂器等合奏出氣勢的旋律,猶如群舟競歸、破瀾拍岸的動態。最後,由琵琶奏出尾句,音樂輕弱而收。此段音樂流利酣暢、一氣呵成,充滿了律動。使整個畫面靜中寓動、動靜相濟,具有極佳的藝術效果。
撓鳴遠籟(這一部分在演奏中常略去)
唉乃歸舟——歸舟濺浪花格聲唱唉乃
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在古箏琶音襯托下,樂隊合奏出複線式的旋律由慢漸快、由弱漸強,不斷起伏模進,緊促而有力。表現了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槽聲唉乃的意境,從而將音樂推向了高潮。
尾聲——歸舟萬籟寂春江更出靜
琵琶與二胡、簫先後奏出了悠揚的旋律。此後,洞簫又吹奏出了更加柔和、抒情的主題音調與前面首尾呼應。那清麗淡雅的旋律再次渲染出寧靜悠遠的月夜美景:夜深了,大地一片寂靜,在那星斗滿天、薄雲掩映下一輪皓月漸漸向西移去……樂曲在詩晴畫意和幽靜深遠的意境之中結束了全曲。
古曲《春江花月夜》氣韻優雅,刻畫入微,既有繼承,又有出新,於悠揚秀美中見氣勢,於優美抒情中見豪放,音樂豐滿,起伏有致,富於形象,耐人尋味。不愧為萬世流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