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長恨歌> 小說《長恨歌》王安憶

小說《長恨歌》王安憶

小說《長恨歌》王安憶

  引導語:《長恨歌》是2003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安憶。主要講述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其中還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

  內容簡介

  《長恨歌》講述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生活在上海弄堂裡的女人沉壘了無數理想、幻滅、躁動和怨望,她們對情與愛的追求,她們的成敗,在我們眼前依次展開。王安憶看似平淡卻幽默冷峻的筆調,在對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津津樂道中,展現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四十年代,還是中學生的王琦瑤被選為“上海小姐”的第三名,被稱作“三小姐”。從此開始命運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絲雀”,使她從少女變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難,王琦瑤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內心的情感潮水卻從未平息。與幾個男人的複雜關係,想來都是命裡註定,也在艱難的生活與心靈的糾結中生下女兒薇薇並將她撫養成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瑤難逃劫數,女兒同學的男朋友為了金錢,把王琦瑤殺死,使其命喪黃泉。

  本書榮獲第一屆世界華文文學獎,並於2000年獲得我國文壇上最具榮譽的大獎——茅盾文學獎 。

  作者簡介

  王安憶,1954年出生於南京,1955年隨母到滬。1970年赴安徽插隊落戶,1972年考入徐州地區文工團,1978年調回上海,任《兒童時代》小說編輯,1987年進上海作家協會專業創作至今。自1976年發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發表有小說《雨,沙沙沙》、《本次列車終點站》、《流逝》、《小鮑莊》、《叔叔的故事》、《69屆初中生》、《長恨歌》等短、中、長篇,約有400萬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學理論。其中一度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二度獲全國中篇小說獎。翻譯為外國語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韓等文字 。

  寫作突破

  臺灣知名學者王德威曾在《海派作家 又見傳人》一文中評價王安憶,認為她的創作是對海派女作家張愛玲的繼承與補充,都善寫上海的風情與女人,但筆鋒卻不相同,張愛玲是抱著反諷的心情來精雕細琢,而王安憶是平淡的、同情的態度來講述故事,自創作以來就不斷對小說的`創作技巧與形式進行創新與研究,曾經從事過傷痕文學、知青文學、尋根文學的創作,但是創作的題材以知青在鄉村的生活為主,雖然題材單一,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九十年代的《長恨歌》這部長篇小說以龐大的空間建構及時間流程,豐富的人物活動敘述了上海的歷史,刻畫了上海的女性,審視了上海的文化。在這部小說中,王安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