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采薇> 【精品】采薇教案三篇

采薇教案

【精品】采薇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采薇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理解詩歌的含義

  2、理解徵人的情感

  3、背誦

  教學重點:理解徵人的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匯入】

  師: 翻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歷史的年輪,並不總是從溫馨寧靜的田園中穿過,而常常碾壓著累累屍骨前行不管你對它懷有什麼樣的情感,戰爭這個巨大的幽靈,一直伴隨人類成長的歷史於是,戰爭,一直是人類文學的一個永恆話題現在,就讓我們回到我們詩歌源頭《詩經》,去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人對戰爭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積澱在其中的真切複雜的人生百味

  【教師板書標題:詩經 采薇】

  [推進新課]

  師: 課前我已佈置同學們預習,現在請同學來展示自學的成果

  【教師投影預習作業】

  1、介紹《詩經》;

  2、摘錄生字詞注音,解釋,難句

  【學生互相推讓】

  師: 誰願意讓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也讓大家一睹你的風采?

  生甲: 我來!

  【學生們鼓掌!】

  生甲:我是代表我們四人小組來講解的,我們用POWERPOINT做了一個簡易課件請大家一起瀏覽

  【學生上講臺邊投影邊演示】

  生甲:首先簡介《詩經》

  【學生投影演示並解說】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編定而成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生: 《詩經》“六義”

  【學生投影演示並解說】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共105篇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共40篇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於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師生熱烈鼓掌]

  師: 很不錯,關於《詩經》的有關知識介紹得較全面,也較精當看來你們小組花了不少工夫!能告訴大家,這些資料從哪得來的嗎?

  生: 我們小組在上學期搞研究性學習時選的就是《詩經》,當時就從網上搜索了相關的一些資料,這次進行了整理!

  師: 難怪你這麼從容,原來早有成竹在胸啊!

  【學生們笑】

  師: 這種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值得大家學習!介紹《詩經》這一預習作業他們完成得很好,帶了個好頭!還有摘錄生字詞注音並解釋這項作業,誰來展示?

  生乙:我來不過我只是做了在作業本上!

  師: 可用實物投影展示!

  [教師幫助學生開實物投影並調整,學生上講臺邊投影邊演示並略解說]

  1、字音

  玁狁(xiǎn yǔn) 不遑( huáng ) 不來( lài )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 象弭( mǐ ) 歸聘( pìn ) 四牡( mǔ )騤騤( kuí )小人所腓( féi )

  2、重點字詞解釋

  靡室靡家(無) 不遑啟居(空閒) 載飢載渴(又) 靡使歸聘(問候)

  歲亦陽止(農曆十月) 憂心孔疚(很,非常) 戎車既駕(已經)

  我行不來(慰勞,勸勉) 歲亦莫止(同“暮”,年底)

  【師生熱烈鼓掌】

  師: 這位同學整理得較細緻我來補充幾個

  【教師板書】

  雨( yù)雪霏霏(fēi ) 載渴載飢( zài )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字詞

  【學生齊讀生乙和教師整理的字詞】

  師:下面這些加點的`字怎麼解釋?

  【教師板書】

  彼爾維何 (花盛的樣子) 維棠之華 (同“花” )

  彼路斯何 (同“輅”,大車)

  【師生互動】

  師:請同學們聽我朗誦全文, 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這首詩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教師朗誦全文】

  師:請同學們齊讀全詩再回答剛才的問題:這首詩主題是什麼?

  生: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裡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

  師:何以見得?

  生:“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生: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

  師:說說看

  生:“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生:我認為更主要的是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

  師: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這種情感?!

  生:“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師:這幾位同學都能扣住關鍵句來分析主旨,做到言之有據,很好!其實把他們三個人融合起來,互相補充就較全面了

  師: 現在請一位同學朗讀前三章,其他同學請思考: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麼特點?使用這種手法有什麼作用?

  【教師投影思考題,點一名學生朗讀前三章】

  【學生朗讀前三章】

  【學生讀畢,其他學生鼓掌】

  師: 讀得不錯,尤其是節奏把握較好,四字一句,二字一頓,低沉緩慢同學們發現了這三章在章法上的特點沒有?

  生: 這裡採用的是《詩經》慣用的起興手法,“薇”是故鄉田野裡常見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濃濃鄉愁於是,深切的鄉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鄉懷親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當把它化作故鄉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樹、一條小河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山水草木時,就具體形象了

  師:談到了起興,很中肯,還有呢?

  生:重複!

  師:是重複嗎?

  生:反覆!前三章都以 “采薇采薇”開頭,都有“曰歸曰歸”

  師:有道理仔細看看,前三章,章與章往往句型重複,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這種寫法叫什麼?

  多數學生:重章疊句

  師:對,很明顯,這三章,在章法上採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看來大家預習時已有所瞭解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

  生:反覆詠歎“曰歸曰歸”,渲染突出思歸心切!

  生:句式整齊,內容大體一致,讀起來回環往復,有音韻美!……

  師:同學們看看哪些字眼不同?有何變化?

  生:先“柔”再“剛”後“作”

  【學生們笑】

  師: 莫笑,這可是關鍵請你談談你的感受

  生: 在內容上,以“薇”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時節的更替,而人物內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仗越打越久,沒完沒了似的,致使回家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但回家的願望卻越來越強烈――盼啊盼,從春天盼到夏天,又從夏天盼到秋天,一年都快完了,回家卻還無望!這就突出了反戰思家的主題

  【學生們笑,並鼓掌】

  師: 這位同學分析很中肯,他也很會解說,有激情!另外,誠如剛才那位同學所言,在音節上,反覆吟唱,一唱三嘆,音節和諧,旋律協調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美

  讓我們一起讀這三章,再來領略這種重章復唱的藝術魅力!

  【師生齊讀】

  師: 他們總該回家吧!但轉眼又是一年,他們卻顧不上家室,甚至連一封家書都不能帶到家,這是為何呢?

  生:為了玁狁狁入侵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師:還有呢?

  生:戍期未定,又有誰替他們帶回家信?(駐軍地不定,不能互相通訊)“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生:王事沒完,還沒法閒暇,“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師:是啊,正是役期的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戰不止,居無定所,飢渴勞頓,這就使人更加思念家的溫馨;而“靡使歸聘”和“我行不來”,則表達了邊關和故鄉相隔萬里,關山阻斷,音訊全無,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也表現了對戰爭的厭惡!

  師:戰事頻繁,連年奔波,戍期未定,鄉音阻隔,在這樣情況下戍卒計程車氣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嗎?陣容又如何呢?請齊讀4、5兩章並思考

  【師生齊讀4、5兩章】

  生:沒有一戰士逃跑,因為戰爭雖不值得讚美,然而為家園而戰並且節節勝利卻總是可以自豪的事情你看“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已不言思鄉之情!

  師:有創見!

  生:“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魚服”從中還可看出周家軍 軍威盛大,卒伍精強

  師: 看來戰士對周朝軍隊稱讚有加了,這些描寫與思鄉的主題似乎無關,是不是多餘的,跑題了?

  生:好像有點!

  師:真的嗎?

  生:……

  師:我們再齊讀4、5兩章思考思考

  [師生齊讀]

  生丙: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描寫了將帥車騎的威武、服飾的華美,但是“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貴人坐在戰車裡,遙遙指揮士兵就要徒步而行,貼身肉搏並且“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轉戰奔波多苦啊!足見戰士對苦樂不均的怨恨情緒,但語氣間已帶譏諷之意

  【學生們鼓掌】

  師: 分析真精彩!請繼續!

  生丙:“豈不日戒,玁狁孔棘!”說明日日加強戒備,戰士很辛苦!似乎暗示了思鄉的深層原因:頻繁慘烈的戰事,更讓人渴望和平,渴望故鄉,渴望親人可見這裡的描寫非但沒跑題,反而是暗中緊扣主題!

  師: 經過出生入死的戰鬥之後,戰爭的倖存者終於踏上了歸家的路途戰士的心境如何?是不是很高興?

  生: 高興啊!

  生: 好像以有些哀傷!

  生: 喜憂參半!……

  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古人對這兩句詩評論很多,我投影出來給同學們看,你們也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投影]

  資料一:劉義慶《世說新語&8226;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資料二: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並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萬古常新”

  資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8226;小雅&8226;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生: 我很讚賞王夫之的評論!從字面上卻不見“樂”與“哀”,“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楊柳依依”的大好時刻,戰士們離別家鄉親人走上殘酷的戰場,心中有多少割捨不斷的悲情愁腸呀!千辛萬苦的戰爭終於結束,所有的艱難險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經遠去,家園親人就在眼前,該是多麼溫馨喜悅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離家時的依依惜別之情,今日歸來的悲慼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學生們鼓掌】

  師: 是啊,哀情寄樂景,樂情託哀景,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抒寫出極其豐富的物是人非之嘆主人公此時之所以充滿了哀傷,還因為在他剛得以擺脫戰爭的苦難,從戰場上回來之後,另一個根本無法迴避的問題又凸現在他眼前,這就是對家人命運或者自己前景的極為沉重乃至不祥的預感有漢樂府民歌為例證:

  【教師投影 學生齊讀】

  十五從軍徵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飯,採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這一筆筆所著意傾訴的是主人公不得不接受的家破人亡的悲劇對家人命運或自身前景的沉重擔憂,使歸途中的他壓根兒就樂不起來,使他不能不充滿道不盡的悲傷這與《采薇》中的戰士可謂同病相憐

  師: 請同學們自由誦讀並背誦這一章,再仔細品味千古佳句的精妙之處!

  【學生自由誦讀、背誦最後一章】

  課堂小結

  師:這堂課,我們體會到了戰爭給戰士帶來的苦難和刻骨銘心的思鄉之情,領略了詩中情景完美融合的高超藝術

  佈置作業

  師:課後希望同學們多加吟詠體會,研討如下問題,寫篇小評論文:

  【教師投影】

  你怎麼理解這首詩交織著士兵思家戀土與保家衛國的複雜心理?

采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誦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理解詩歌主要內容,掌握詩歌中的重要字詞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透過反覆的誦讀詩歌,掌握詩中的比興與借景抒情的手法,暢談自己的感受,提高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戍邊戰士的內心複雜交織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誦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體會詩歌意象所傳達的主旨。

  【難點】

  感受戍邊戰士內心複雜交織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匯入新課

  國之大事在祭與戎,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有無數的的戰士因為戍邊而與家人分離不得相聚,歸期變得最不確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位戍邊戰士在歸鄉途中的所思所想,這位戰士想了什麼心情如何呢?讓我們從《采薇》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劃分節奏。

  2.教師範讀,為學生正音,劃分節奏,便於更好的掌握詩詞。

  3.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瞭解詞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

  明確:強調學生個性化解讀,讀出自己的感覺來。

  4.透過三遍的讀,我們能不能從詩中找出一個字來體現整首詩的情感?

  明確:“憂”字,全詩有以下句子出現“憂”字,“心亦憂止”“憂心孔疚”“憂心烈烈”。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我們知道這位戰士是要返鄉的,我們通常認為歸鄉是讓人快樂的、興奮的,那麼這位士兵的憂愁是什麼呢?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明確:(1)回憶之“憂”。這位戰士的“憂”是源於對於以前無數次歸鄉延期的一次彙總,從薇菜剛剛冒出地面到薇菜長出軟嫩的枝葉再到薇菜變老,每一次都希望返鄉,每一次又被戰事所拖延,時間長了便鬱結於心,成為憂愁的一個來源。(2)戰事之“憂”。詩歌沒有從正面上去描寫戰爭的慘烈而是描寫了大量的戰馬裝備從側面來描寫戰事的頻繁,引出戍邊的艱苦生活。(3)景色之“憂”。當初的“楊柳依依”和如今的“雨雪霏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戍邊戰士看到現在的哀景,聯想起自己的戍邊經歷,不由得產生了交織在一起的憂愁。

  2.詩歌中的戰士是如何抒發自己的憂愁的呢?仔細品讀,結合詩句進行賞析。

  明確:詩經中最主要的手法——賦、比、興。比、興往往連用,在寫回憶之“憂”時,作者用薇菜的生長變化來暗示歸鄉之期被不斷的推遲。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3.透過剛剛我們的分析之後,我們更加深刻的瞭解了詩經的寫法,讓我們再來讀一遍。背誦下自己喜歡的句子。

  明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四)師生總結,佈置作業

  思考,假如你是這位返鄉的戰士心中還會想起什麼呢?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要求真情實感。

采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反覆閱讀體會情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對話、文字研習,結合自己成長經歷、瞭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

  2、學生能獨立閱讀、獨立思考,並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與文字、編者、老師、同學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3、學生能調動自己審美經驗的積累對文字進行鑑賞,能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字進行鑑賞。

  教學重點:

  能獨立與文字、老師、同學展開對話,獨立研習文字並就藝術手法進行鑑賞。

  教學設想:

  1、本板塊的學習重點是文字研習。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研習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一中心設計。

  2、本板塊的對話研習的話題是家園之思,所以,圍繞家園之思設計活動情境,是引導展開對話、進行文字研習的關鍵。

  3、本篇為古典詩歌,反覆閱讀以以至背誦是研習文字、展開對話的前提。

  教學內容或情境設計

  1、背景知識(該項內容可讓學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據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詩經》和“〈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餘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根據音樂的不同, 《詩經》可分為《 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國風”,是各國土樂。“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雅”是周朝王畿之樂,“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時代較早,以歌頌為主的詩,共31篇;時代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貴族的雅樂稱“小雅”,共74篇

  “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2、閱讀和背誦

  (1)提示字的讀音和語氣助詞的使用,以便在閱讀體會文義時就排除虛詞的干擾。

  (2)提示比較各段的異同,以體會反覆詠唱的效果,併為文字研習,展開對話做準備。

  3、對話和文字研習

  (1)話題和情境設計

  A) 你是如何理解鄉愁的 ?

  B) 鄉愁的具體內涵有那些?

  C) 鄉愁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可能會有多種多樣的理解,教者不能隨便下結論。但對上述問題,教者應把握一個基本要點:

  A) 鄉愁即家園之思

  B) 對親人、對故土的思念。

  C) 漂泊、遠遊、戰爭。

  (2) 文字研習的主要方向

  A) 仔細閱讀2、3兩章,比較憂心的內容有什麼不同,如何表現出鄉愁的?

  B) 詩歌從“采薇”寫起,這跟鄉愁有怎樣的聯絡?

  C) 前三章第二句的變化與表現詩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樣的聯絡?

  D) 4、5兩章是如何表現詩歌的主題的?

  E) 你以為結尾一章前四句寫得好嗎?說說理由。

  以上問題設計不可一律,但在引導文字研習、展開對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展開對話,抓住文字的關鍵詞句、文字內容之間的聯絡以及文字的表現手法的運用進行文字研習。

  以上問題的要點包括:(參考)

  A) 從時空上表現鄉愁之濃,從“親人”與“我”兩個方面渲染鄉愁。

  B) 《詩經》裡常用的起興手法,而薇菜又是鄉間常見的事物,自然能喚起鄉愁。

  C) 這種變化不僅是避免重複,更是用“薇菜”的生長暗示鄉愁的漸濃、漸深。

  D) 4、5兩章轉寫戰事之頻、戰事之烈,這是鄉愁的根本原因。

  E) (見仁見智)以哀情寫樂景,情景交融。

  想象之筆,虛實結合,表達物是人非之嘆。

  4、拓展延伸:

  你讀過那些寫鄉愁的詩句,介紹給同學們聽聽,並說說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