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采薇> 詩經二首采薇教案

詩經采薇教案

詩經二首采薇教案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經二首采薇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詩經二首采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瞭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詩經》中重章疊句的寫作手法,體會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2、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走過千山萬水,走不出魂牽夢縈的故鄉,故鄉的種子埋藏在遊子的心房。聽,歷史的聲音從那頭傳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的隧道,依舊向我們訴說著人類那亙古不變的思鄉愁緒。

  二、介紹《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關於《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②孔子刪詩說。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不過至春秋後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

  《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詩,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有些詩,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於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三、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漸次生長和時間的推移來起興,來表達士兵久役於外不得歸家的怨敵、思家與盼歸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啟居”是這一心情產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話說:“古者戍役,兩朞而還。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復留備秋,至過十一月而歸。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詩集傳》)這段話告訴我們,當時的兵役制度是二年為期限,可是本詩中的戰士的服役看上去沒有期限,士兵歸家變得遙遙無期,這自然要引起徵卒的不滿和對家鄉更強烈的思念。以下幾章都是圍繞著這個基調敘寫的。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言戍人念歸期之遠,而憂勞之甚,然戍事未已,則無人可使歸而問其室家之安否也。”詩仍以薇菜逐漸長得柔嫩、粗硬起興,暗示時間流逝,易年更歲,可是役期卻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戰不止,飢渴勞頓。而“靡使歸聘”和“我行不來”,則表達了邊關和故鄉相隔萬里,關山阻斷,音訊全無,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透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計程車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鬥之後,戰爭的倖存者終於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並沒有寫士卒勝利後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後內心深處的淒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麼艱難。

  四、合作探究

  1、仔細品讀前三章,你認為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麼特點?使用這種手法有什麼好處?

  明確:前三章,章與章往往句型重複,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很明顯,這三章,在章法上採用了重章疊句的手法。使用這種手法的好處是:在內容上,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時序的更替,而人物內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在音節上,反覆吟唱,一唱三嘆,音節和諧,旋律協調,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美。

  2、仔細品讀4~5章,這兩章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明確:這兩章是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寫的是戰車、戰馬、象彌、魚服以及士兵的勞累奔波、飢渴難當,透過這些具體生動的細節描寫來展現戰爭生活的圖景。而沒有寫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廝打拼殺,但戰爭的殘酷已可想見。

  3、這首詩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明確:《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裡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裡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資料二: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並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知古常新。”

  資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師評:一以往昔之虛襯眼前之實,以凱旋之樂襯內心之悲痛;二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尋味;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突出不勝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飢渴難當,情境實悲;五語調低沉,低迴往復,氣氛悲愴。

  5、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這種情感?

  明確:“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四、分析鑑賞

  再讀全文,你認為這首詩抒發了戰士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1、籠罩全篇的情感主調是悲傷的家園之思。2、對父母妻兒的擔憂。3、透過歸途的追述集中表現戍卒們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古人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

  五、拓展探究

  假使你就是當年歸途戰士中的一員,請描寫你當時的心理。

  六、寫作特點

  從藝術上講這首詩很有特點。

  首先,詩歌十分注重用具體生動的細節來展現生活圖景,比如,對戰爭場面的描寫,並不是直接寫刀光劍影和廝打拼殺,而是寫戰車、戰馬,寫象弭、魚服,寫勞累奔波,寫飢渴難當,但我們透過這些描寫可以想見戰爭的殘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裡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再次,是它的旋律協調,音節和諧,一唱三嘆,詩的前三章開頭句式相似,反覆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之美。

  七、課堂小結

  戰爭是殘酷的,戰爭帶給人們的回憶是痛苦的。從古到今,人們對戰爭的態度都是厭惡和反感的,相信大家都是熱愛和平,並且會盡力去維護和平的。

  拓展閱讀:采薇詩句解析

  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昔:指出徵時。

  依依:茂盛貌。一說,依戀貌。

  思:語末助詞。

  霏霏:雪大貌。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這是詩經裡一個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出門時是春天,楊樹柳樹依依飄揚,而回來時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當兒,他經歷了什麼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我們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著他。我們可以想象他的戀人在故鄉等著他。即便是一年中受盡苦難,也要等到相見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個人在獨行,遠處有一盞燈在為他亮著。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著的動力。為了楊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滿著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們思維的發達,把人的想象力發揮到極致。

  不敢想象,現在的男女會創造出如此動人心魄的圖畫。婚姻如同時尚,幾天過後就覺得不新鮮了。流行歌曲唱幾天,換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樣不新的,那麼換上更新的吧。如果是這樣還倒罷了,以心換心,沒什麼不對。夫妻忠誠,戀人坦蕩。合則留,不合則去,本來是一種理想狀態。

  可怕的是人的感情沾染上銅臭。所愛的不是人而是背後的社會關係,以及所帶來的社會利益,金錢、地位等等。為了金錢和享受,人幾乎會獻出一切,包括肉體,它本身就是賺錢的資源。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時代已經終結。有時候我想,為什麼我們時代出不了大作品,能永遠影響後來者的作品,原因是這個時代的經濟基礎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更,文化這個精神層次的東西也成了賺錢機器,其他的能逃脫嗎。

  “以哀景寫樂”是指詩歌創作中的情景反襯手法,這種手法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樂”。《采薇》詩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4句運用了這種手法,但並不具有對應關係。運用對比的方式。將時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短短4句詩,看似平淡,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同一個“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詩經二首采薇教案2

  一、明確目標

  1.學習鑑賞《采薇》。

  2.學習重章復唱的手法。

  二、整體感知

  這首詩寫的是一位長期戍邊計程車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關於這首詩創作的時代,《毛詩傳》(西漢毛亨著)認為是周文王時候的作品,宋代程頤同意這種看法,併發揮道:“此皆極道其勞苦憂傷之情也。上能察其情,則雖勞而不怨,雖憂而能勵矣。”“上能察其情”明顯是附會之辭,因為從詩中很難體會到對在位者的感戴之心,所以難以斷定它是周文王時候的作品。《漢書·匈奴傳》則認為是周懿王時候的作品,然而也沒有確切的證據。

  詩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豐富、複雜。由於歸期一拖再拖,加之無法向家裡人傳遞問候,他非常思念家鄉,內心痛苦至極。不過,他在戰鬥中毫不懈怠,並對己方的裝備大加讚美,表現出一種自豪感。走在回鄉的路上時,他並沒有感到輕鬆和喜悅,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壓著。思念故鄉、牽掛親人的情感,與抵禦外敵入侵、保家衛國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分不出孰輕孰重。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提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為什麼一直備受人們的讚賞?

  【明確】這四句詩裡含有兩個典型畫面,一是春天裡微風輕吹,柳枝飄拂的畫面,一是寒冬時節雪花紛飛的畫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蘊涵在這兩個畫面中,而沒有明說出來。這樣,以景寫情,情景交融,顯得既富於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尋味,給讀者的欣賞活動創造了很大的空間。

  清人王夫之在《姜齋詩話》裡這樣評價這四句詩:“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也就是說當初離家出征的時候,心裡是悲傷的,卻用楊柳春風這樣的明媚春光來反襯;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裡是高興的,卻用大雪紛飛這樣的嚴寒景象來反襯。王夫之認為走在回鄉路上計程車卒心裡是“樂”的,這種理解未必正確。這位士卒一直非常牽掛家裡,心裡非常痛苦,當他終於能夠結束服役回家的時候,他的心裡不只是單純的高興,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馬上能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而同時又會不由自主地擔心家裡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因為自己離開家已經很久了。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對比給他一種不勝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時他複雜的感情。

  2.瞭解重章復唱手法的運用。

  【明確】“章,音樂名稱。‘樂竟為一章’(許慎《說丈解字》),即樂曲奏一遍為一章。《詩經》中的詩是合樂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詩都分若干章,猶如今天歌詞的分段。章與章往往句型重複,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這一章法叫作重章疊句。”(《先秦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使用重章疊句的手法,一是使得抒發的情感在迴旋中有遞進,一是突出了主題。

  這首詩的前三節在章法上就是採用重章疊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中關鍵詞語“作”“柔”“剛”的變化,“歲亦莫止”“歲亦陽止”中“莫(暮)”“陽”的變化,都表現了時間的流逝、時序的更替。抒情主人公的焦慮、痛苦的心情則隨著服役期的無限延長越來越重,從“心亦憂止”到“憂心烈烈,載渴載飢”,再到“憂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承受的極限。

  佈置作業

  把《采薇》改寫成白話詩或小故事,可以發揮想象,有所創新。